解读实际利率法

时间:2022-10-29 08:14:09

解读实际利率法

摘要:实际利率法广泛应用在企业发行债券、购买债券、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业务中,这种方法是企业对投融资成本按照复利思想进行动态反映相关收益或者费用的一种方法。它要求企业在初始计量时按照购买价款与相关科目差额确认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未实现融资收益或未确认融资费用,并在以后各期按照实际利率法对上述差额进行摊销。

关键词:实际利率法 摊余成本 应付债券 持有至到期投资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实际利率法在财务会计中应用广泛,特别是企业在发行或购买债券、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中,双方在会计核算中都普遍运用实际利率法来核算。实际利率是使购买价款和相关费用之和与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相等的折现率,一般情况下票面利率不等于实际利率,除非现金流出额等于票面价值。

在发行债券中,实际利率法就是发行方和购买方各自按照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确认各期利息费用或利息收入,符合资本化条件予以资本化。初始摊余成本就是现金实际意义上的流出额包括购买价款和相关费用,不含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本年期初摊余成本等于上年期初摊余成本+确认的利息费用/投资收益 -现金流出额/现金流入额(分期付息确认的票面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除外)-已经偿还的本金-已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需要说明的是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期初摊余成本等于上期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包含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应计利息,并不是说与上述公式相矛盾。在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情况下并且不考虑减值和偿还本金情况下,本年度期初摊余成本等于上年度期末摊余成本=上年度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由于没有实际发生现金流入额不在减去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票面利息。从会计分录理解上式中的投资收益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应计利息和利息调整之和或差额,也就是说在数额上可以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计算本年度期初摊余成本,但是在理论上定义是不可以减去未产生实际现金流人额(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票面利息)。

以发行债券和持有该债券至到期为例来进一步说明如下:

例1:乙公司2010年1月1日购入甲公司发行的3年期公司债券,购买价款和相关费用11000万元,债券面值10000万元,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票面年利率6%,实际利率4%,持有到期对外出售共取得价款11500万元,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不考虑时间价值、减值准备以及收付利息会计分录。

实际利率法不仅应用在企业发行债券和购买债券上,还应用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上。两者区别仅仅是前者在计算摊余成本时扣减的是分期支付或收到的利息,而后者扣减的是分期收回的销货款或者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款。由于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信贷,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企业应当按照应收商品现销价格确定,同时应收合同价款与其现销价格的差额按照实际利率法冲减财务费用。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应当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和初始直接费用确定。最低租赁付款额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差额确认未确认融资费用,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承租人最低租赁付款额=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项+承租人担保余值+与承租人有关的第三方担保余值。

未实现融资收益或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本年度期初摊余成本=上年度期初摊余成本+上年度未实现融资收益或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期收回销货款或收到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款

例2:甲乙两个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2010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产品一套,销货价款为600万元(不含增值税),从2010年底分三年每年等额收取销货款,乙公司将购入的产品作为生产用固定资产使用,合同规定每次支付价款时支付对应的增值税。在现销方式下,该商品销售价格为545万元(不含增值税),实际利率为5%,不考虑其他因素。分别编制甲乙公司的会计分录。

从投资者角度讲,实际利率法就是基于复利思想且动态反映投资者每年取得投资收益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正确计算期初摊余成本以及本期影响摊余成本变化的因素,同时按照实际利率来计算。它要求正确计算初始摊余成本以及本期影响摊余成本变化的因素,同时按照实际利率来计算。实际利率可以采用插值法进行测算,它是指使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当前公允价值的折现率。相反作为发行债券方,企业应该将购买债券方确认的投资收益理解为发行债券应确认的利息费用即可。综上所述,实际利率法比直线法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各会计期末的摊余成本以及各会计期间的实际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就是说需对其本身实际发行价格和账面价格差额进行利息调整额摊销,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级会计实务》.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中级会计实务》.应试指南.中华会计网校编.人民出版社.2010

上一篇:机械制造业的成本管理 下一篇:刍议高速公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