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计算的黄金十年

时间:2022-10-29 07:46:10

移动计算的黄金十年

白马过驹,光阴似箭。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可以很短,短到一眨眼就让我们只剩下了回忆。同样。这个十年也可以很长,长到笔记本迎来了无数次的更迭――从上个世纪末还在“共用”台式电脑CPU、只能面对高端商务的小众市场,到本世纪初CPU真正独立开来,再到连摩尔定律所定义的18个月也无法丈量的升级速度。如今的笔记本主频之快、发热之小,已经使它完全可以取代台式电脑,成为IT市场的主角。这个十年,无疑是笔记本电脑发展的黄金十年。

黄金十年启动的标志是2002年一年初,正当技术精英们还在滔滔不绝地推断笔记本发展的方向时Intel了采用0.13微米工艺和Northwood核心的CPU――Mobile Pentium(即国内通常所称的Pentium 4-M)处理器,正式将移动处理器的概念抛出,由于Pentium 4-M设计方针是效能优先,所以与之前的PIII-M等处理器相比,发热量等关键环节进步明显。

此后最关键的日子应该是2003年3月12日,正是这一天,Intel正式了针对笔记本平台的迅驰(Centrino)移动计算技术(又称为“迅驰”一代)从而拉开笔记本高速发展的狂潮,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迅驰”有如下几个看点:首先“迅驰”是一种计算功能强、电池寿命长,具有移动性、无线连接上网等功能的CPU、芯片组、无线网卡结合的名称,其实,“迅驰”是笔记本第一次正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全新、独立架构。而在迅驰平台的同一天,AMD也推出7AthIon XP-M叫阵,这同时标志着两大CPU生产厂商都积根向笔记本靠拢,“迅驰”的无疑极大推动了笔记本技术的发展,到了2004年,“迅驰”以Dothan为核心,一经推出主频就升级到了2.136Hz。而2005年,Intel继续升级迅驰平台至Sorloma一无线能力、显示、电池续航时间、音频效果等进一步完善,计算速度提高30%左右。与此同时,另一家厂商AMD也不甘示弱地Tu rion 64,它采用90nm工艺制造,由于工作电压比通常的Athlon64更小,由此实现了35W以下的TDP,在与Intel的Sonoma平台的较量上,AMD的这款产品还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而移动CPU的发展在2006年1月9日迎来第二波高潮――双核平台NAPA正式,它由Yonah核心Intel酷睿双核处理器、Intel 945系列芯片组、IntelPro/Wireless 3945ABG无线网卡模块组成,这标志着笔记本处理器正式进入了双核时代。与一代“迅驰”产品相比,新产品在功耗、视频、无线、电池续航等方面更是提升明显,如其无线模块最高传输速度已经达600M/s,当然,在这一时间段里,Intel不仅仅注重移动速度的提升,为了方便更多用户群体,也同时推出7Atom、CULV等一系列处理器,同时造就了国内自2008年以来上网本、轻薄本的疯狂。

如果要选择一款笔记本产品来表达和见证十年来笔记本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认为戴尔M17x最为合适。这款可搭配Intel“酷睿2”四核Q9000甚至酷睿i7-920XM的产品几乎达到了目前笔记本处理器性能的极致,甚至足以“秒杀”市场上绝大多数台式电脑。

接下来的第三次大幅度更新,则发生在CES 2010展会上,真正意义上的“迅驰”二代――Intel酷睿i系列产品。这款首次采用32nm工艺并集成了高清图形核心的产品拥有众多特性,如具有双核心、四线程处理能力,并且支持了SSSE3指令集等,另外,独特的睿频加速技术是它最大的亮点,它能够智能化地加快处理器速度,使电脑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性能,而在主频方面,酷睿i系列产品的主频本来就已非常高,以i5为例,其主频可以达到2.8GHz,其代表产品就是戴尔Alienware系列,性能上基本于台式电脑没有任何区别,完全能够胜任1080p高清视频播放等大型程序的需要。

科技往往会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当我们站在2010年的岁末放眼望去,从穿梭于写字楼之间的白领到课堂上专注听课的学生,从专业的设计工作室到街边普通的小店,从高端的跨国商务会议到普通家庭里舒适的客厅,笔记本早己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每个场景,带给了所有人不同的功能和享受。于是,我想我们能够做出如下定义:我们已经告别了台式机的时代,全面进入了移动时代。

遥想十年之前,“性能”绝对是笔记本产品最大的软肋。移动的优势在性能的劣势下显得如此不堪一击,而砖头般大小的体积和巨大的发热量更是让其雪上加霜。于是,那时的笔记本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不过是个高价低能的奢侈品而已。

好在这一窘境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迅驰”系列的,笔记本产品开始真正具备了核心优势,而商务人群,成为“迅驰”笔记本产品最佳的市场突破口。具备了发热量低、无线上网等卖点后,“迅驰”产品迅速征服了眼高于顶的商务精英,笔记本产品开始成为“商务主义”的代名词。

然而,由于台式电脑的强势性能,纵使这时的笔记本已经完全征服了商务人群,却仍然无法跨越个人和家庭应用的鸿沟,获得更大的市场,于是,如何将“商务主义”转换为“商务娱乐主义”甚至“个人娱乐主义”,就成为了当时众多厂商考虑的重点。以往为了突出商务应用,笔记本产品多半或弱化显卡部分,而随着笔记本主频提升速度不断加快,搭配具有游戏功能的高性能独立显卡成为下一个产品发展契机。于是,从2006年开始,一大批严谨的商务机型中也慢慢出现了中高端独显的配置,在短暂的质疑声后,这类产品获得了商务精英们的力挺,于是,新一代“商务娱乐主义”笔记本电脑逐渐在写字楼中风行。

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让高清彻底风靡国内,CCTV高清频道让高清视频一夜之间进入千万普通家庭,这无疑给了笔记本从游戏向高清等多媒体娱乐转型的绝佳机会。而伴随着2009~2010年酷睿2等一系列高主频处理器产品问世,在笔记本中播放高清视频或玩大型3D游戏已经成为再平常不过的娱乐方式,同时游戏迷和商务人群同样不再是中高端笔记本产品的惟一用户群,家庭用户、时尚一族、在校大学生都将笔记本产品视为首选,这标志着笔记本真正飞人了平常百姓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其实我们可以对笔记本的这个十年做出如下总结:十年的发展,让笔记本从曾经的高高在上,到如今进入千家万户,并且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上一篇:在路上的手机游戏 下一篇:RAPOO H3000韵动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