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机械管理在施工企业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29 07:33:00

谈机械管理在施工企业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空间也逐渐的扩大。另外,工程机械在建筑行业中逐渐的普及,从而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进而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在企业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机械的管理相对较为落后,这就造成大量的机械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造成部分的机械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机械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当前施工企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对我国的施工企业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对施工企业中的机械管理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求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关键词:机械管理;施工企业;重要性分析

1 引言

如今,随着我国施工企业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机械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当前施工企业需要广泛关注的问题。科学的管理施工机械不仅关系着建筑施工的效率,而且还关系着能否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利用机械,不但有助于提高施工的安全性,而且还能够改善施工的质量、缩短施工的工期。然而,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在对机械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就必须对施工企业的机械化管理进行探讨。

2 我国施工企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机械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对于机械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另外对于机械技术的相关资料以及机械的台账等建档工作还没有落实,这就使得施工企业在平时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理论依据,当出现一些问题时往往难以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另外,对于新旧机器的交接工作也没有做好,这就造成“断层”现象的出现。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投入的时间较多、而且工序也较为的繁杂,这就需要运用大量的机械设备来辅助施工,因此,对于机械管理就显得尤为的重要。然而当前在机械管理时,缺乏相应的维护人员,而且维护人员的配置也不尽的合理,这就造成管理工作的效率非常低下。除此之外,大部分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能力较为薄弱,这就与设备管理的目的不相符合。因此,施工企业机械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较低的现象,而这也是制约施工企业机械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安全检测意识不强

在对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时,往往容易忽略对设备的安全检测工作。部分施工企业出于节约成本考虑,往往出现盲目的降低成本的现象,从而放弃对设备的安全检测,然而对旧设备进行检测关系着施工的安全。长期忽略对设备的检测工作,不但会影响施工的效率,而且还无法保障施工的质量。

2.3 使用权、产权分离

机械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一部分,不管是企业自己购买的设备,还是由项目部先垫付的部分,其最终都需要由企业来统一出资,都属于企业固定资产。但是在部分企业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权往往由各个项目部所把持,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由该项目部的成员享用,这就使得部分项目部不会因为企业利益的得失而明确奖惩措施,从而使得机械的维护部门不太重视企业机械的维护工作,造成设备过早的出现老化磨损、性能下降的情况。这就是企业机械使用权与产权不明确所造成的。

2.4 重视设备使用、轻视设备维护

机械设备从购买到报废都应该由相关部门按照一定的规范来处理,机械设备的维护部门应该按时对机械进行日常的检查和维护,从而避免设备出现工作问题,最终实现机械最佳的管理效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项目部负责设备的使用,其考虑的往往是以最小的投入来换取最大的利益,由此就有可能出现机械长时间的使用、带病使用的现象。企业设备的管理部门每天只是忙于排除设备故障,难以有精力去研究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

2.5 机械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虽然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都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设立相关的机械管理部门,但是由于没有一个良好指导体系,这就使得人员、机构的更迭较为的频繁,从而使得企业的机械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部分企业的设备管理以及维护人员所受培训的时间较短,对于设备的情况还不太明晰。一些年轻的工作人员难以得到老员工的帮带,只能自己一个人来摸索,从而难以保障管理的交接工作。还有一些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就上课,或者是上岗前所进行的培训都太过形式化,这就大大的限制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升。有些企业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花大价钱来购买设备,但是却忽略了对管理人员培训的投入,从而使得管理人员很难适应当前机械化的发展水平。

3 加强施工企业机械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机械管理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施工企业的机械化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而且在企业施工的过程中,机械化以及科技含量也逐渐的增加,这也是我国当前建筑行业取得重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上述情况,这就对施工企业的机械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施工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建立健全企业的机械管理制度,对机械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机械管理工作效率,从而改善机械设备安排使用的混乱情况。只有健全企业的机械管理制度,才能够合理的安排机械的购买、工作、养护工作。

3.2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在施工企业的正常运作中,企业应该按时的召开机械设备管理研讨会,鼓励机械管理的相关人员如维修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参加研讨会。通过各抒己见,制定科学的设备使用、维护计划,并把形成的计划渗透到企业机械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从而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机械管理水平。除此之外,施工企业也可定期的请一些机械方面的专家,按时的对机械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及管理水平。这不仅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工作效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3 完善机械设备档案工作

在对施工企业机械进行有效管理中,机械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的机械管理水平,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对机械档案的管理。在施工企业对设备进行管理的工作中,往往会涉及到机械设备的采购、运行、更新、维护等。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按时对设备进行建档,详细的记录机械从采购到报废的过程。并且还需将机械的使用说明书、技术改造措施、保养说明书等相关内容录入档案,从而方便日后机械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找到合理的参考资料。对于机械设备出现的一些故障能够及时的找出依据,从而尽快的处理。除此之外,健全机械设备的档案,还能够大大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在为施工机械进行配型时能够迅速的找出合理的依据,从而大大的减少了劳动量。施工机械在使用前,应该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计划,科学、合理的配置相匹配的施工机械,从而最大化的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的机械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施工企业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科学的管理。其中健全机械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在机械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重视机械管理工作,只有保障机械的良好运作,才能提高施工项目的质量,才能够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在施工现场,对设备进行一定的管理和维护,才能够确保施工计划的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殷成宇,施工企业机械管理分析与研究[J].河南科技,2013(09).

[2]王宏礼,浅谈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4).

上一篇:关于绿色建筑施工的探讨 下一篇:聚焦关爱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