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图示”让折纸活动自主

时间:2022-10-29 07:17:10

如何利用“图示”让折纸活动自主

【摘 要】 在折纸活动中,最常用到的就是看图示折纸,在折纸过程中,让孩子们真正做到手、眼、脑协调统一,同时锻炼孩子们的小肌肉。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虽然教师精心准备折纸图示,但是利用率却不高。在笔者的第一次折纸教学中就发现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如何利用好图示至关重要。

【关键词】 折纸 图示 有效

大多数教师对于指导幼儿看图示没有系统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自觉地又将折纸图示忽略变成了讲解示范,幼儿跟着模仿操作。在笔者的第一次折纸教学中就发现了诸如此类的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大班折纸活动《燕子》对折纸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自己的阐述。

一、 第一次尝试

大班折纸活动《燕子》的教学活动最初分为四大环节。第一环节是教师出示图片,孩子尝试看图示自己折纸;第二环节是教师讲解示范重点,孩子提出难点,教师进行示范;第三环节是孩子根据图示以及教师的示范讲解再次动手折纸;第四环节是作品展示,孩子们相互欣赏作品。

虽然教师原来的期望是让孩子借助图示进行折纸,但是从整个过程以及笔者的上课实况来看,笔者还是花了很多时间放在讲解示范上,这样一来,看图示折纸又成了摆设,孩子真正自我探索的机会和时间都很少。

在初次尝试中,孩子们面对图示无从下手,缺乏仔细观察图示的意识,也没有完全理解图示中各个标记的含义,图示的价值没有体现,看图示折纸成了一纸空谈。

另外,在孩子们遇到看图示困难的时候,教师没有抓住时机讲解好图示标记的含义,而是回到了传统孩子不会,教师不厌其烦地示范的模式,直接示范,孩子跟着模仿,孩子自由探索的权利被剥夺了。此外,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突破难点,抓住孩子们真正的难点,而是反复地示范,让活动变得枯燥,孩子的折纸活动也就变得索然无味。

二、 修改,继续尝试

在对第一次的活动进行分析之后,我们进行第二次尝试。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歌曲《小燕子》导入并出示教师的折纸作品“燕子”,利用实物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有自己动手折一只燕子的欲望。在看图示折纸环节,教师在图示方面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对图示的标志进行了再次明显的标示,并在此之前请孩子共同观察、讨论、理解图示中箭头、符号的含义,重点帮孩子理解箭头方向的含义,并在难点部分进行了重点标记,引起孩子的注意。此外,在第二次的尝试中我们还尽量保证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在理解图示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观察图示,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发挥其他孩子的作用,请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示范和讲解,教师进行补充和引导。

三、 第二次尝试后的分析

由于在折纸之前增加了看图示、理解图示标记的环节,所以孩子们的眼睛关注到了图示,而且对图示的标记等有了清晰的认识,较第一次而言,图示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孩子们在折燕子的头部时仍然遇到了困难,这可能是没有完全理解红色标记造成的“后遗症”,教师也仍旧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幼儿提出困难,教师就直接示范,缺少了探索的过程,孩子们在面对难点时又依赖了教师的讲解示范。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第二次的活动方案又进行了一些修改。幼儿大班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折纸经验,而且动手能力也相对比较强,因此在图示部分我们省略了孩子们已经熟悉的基本部分,这样一来,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关注到红色标记的部分。通过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在实践中理解难点部位的折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最后成功地将燕子折出来了,这只燕子源于孩子们自己的探索,当燕子折成功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四、 反思,折纸活动将如何改进

首先,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折纸活动不能是简单机械的模仿,如果一直单纯地模仿,孩子将永远停留在需要教师示范讲解的阶段,缺乏自我探索的能力,折纸活动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如果不是机械的模仿,图示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图示是整个折纸活动中的灵魂,没有了图示,折纸活动就变成了教师讲解示范,孩子们单纯模仿。既然要用到图示,就要将图示的作用发挥好,充分发挥孩子在折纸活动中的自主性。在不同的折纸活动中,图示的出示要根据不同的难度进行投放,不能“懒惰”地照本宣科将整个图示投放出去,当然,有时候整个图示的出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外,图示上的标记对于幼儿来说要容易理解,给孩子理解的机会和时间,对孩子来说,看图示折纸也需要较长的学习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和指导。

除了在图示方面下功夫,还有些地方也是需要注意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开展大班孩子的折纸活动。

在折纸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忽略了纸张大小的问题,常常教师用多大的纸张就给孩子提供多大的纸张,孰不知,纸张的大小对于孩子们是否能够折好作品也是有一定影响的,也是和折纸的难易程度有关的,太大的纸会让幼儿在折纸时难以把握。

在折纸活动时我就曾经有这样的困惑,虽然自己会说,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跟孩子们讲解,所以,示范性的语言也会影响孩子们作品效果的呈现。教师一定要学习用规范的语言对孩子们进行示范,如果用上了趣味性的语言,肯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教育教学也应“百花齐放” 下一篇:浅谈KWHL表在大班幼儿学习评估中的运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