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小活动”上头条

时间:2022-10-29 06:42:26

抽丝剥茧,“小活动”上头条

提炼主题

猪头肉原是上不了正规宴席的平民食品。今年2月份,笔者在盐城一知名网站上发现了一个帖子《盐城哪家猪头肉最香最正最好吃》,查看的人竟有18589人次,参与投票人数1362人。笔者由此思考,过去上不了大席的平民食品猪头肉为什么会受到现代人的青睐?作为地方的土特产,如何做响品牌,做大产业?最后,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笔者写就报道《盐城猪头肉吊起万名网友胃口(主标题)

能否做响品牌业内莫衷一是(副标题)》,发在《盐城晚报》“民生”版头条。文章中的小标题层层推进,分别为“网友网上寻香”、“俏销街头巷尾”、“登上大雅之堂”、“产业特色初显”、“业内已有思考”。本来是本市一论坛网友自发举行的一次猪头肉评选活动,但笔者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由此作为引子和由头,采访市场、饭店以及专家和市民等,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从而引发社会各界对于传统食品和地方土特产如何通过营养的搭配和工艺的改进等切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放异彩的思考。

对网上的小帖子,笔者顺藤摸瓜,写出关注度高的头条文章,由此给笔者的启发是:提炼主题能点石成金。

文体灵活

今年“六一”前夕,盐城市盐都区表彰第二批“十佳励志少年”。颁奖典礼上,励志少年们身处逆境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按照常规,对这种没有市级以上领导出席的活动一般是简单发个消息。但笔者在含泪看了这场颁奖活动后,总想把感动自己和现场观众的东西传达给读者。稿子怎么写?笔者跟盐都有关部门的同志要来了10名受表彰少年的详细事迹材料,再次揣摩他们的成长轨迹,最后决定突破会议程式报实质性内容,突破消息形式嫁接通讯优势,让文体服务于内容,形成千字文稿《励志十少年在感恩中坚强》。文中的小标题分别为“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既有励志十少年的背景材料,又穿插颁奖现场的感人瞬间。稿件发表在六一儿童节特刊的头条,评报小组的评价是:“采写用心,内容感人。”

因为突破程式化的报道方式,将基层“小活动”写上了头条,这个实践给笔者的启示是: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文体都应服从内容的需要,灵活把握,将采访中最触动自己的东西传达给读者。

图文并茂

今年清明节前夕,盐城市散葬各处的革命烈士墓,全部迁入县级烈士陵园集中安葬。4月初,笔者获悉,射阳县盘湾镇盘东居委会革命烈士倪圣元的坟墓将于4月3曰这天迁移。倪圣元只是4000多名“搬家”烈士中的普通一员,如何将这次活动报道做出特色?笔者翻阅了一下《盐城晚报》之前的“烈士‘回家’系列报道”,决定突破过去的以文字报道为主、以烈士革命事迹挖掘和还原为主的报道方式,着眼于新旧墓葬的对比,着眼于烈士亲属的情绪变化,而对于这些细节的报道,往往是一图胜百字。当天早上6时许,笔者就开车赶到盘湾镇盘东居委会,一手拿采访本,一手拿照相机;一边询问知情人,一边不停地拍摄。经过近5个小时的跟踪,完成倪圣元烈士遗骸从杂草丛生的乡野土坟迁移到县烈士陵园优质中国蓝大理石为碑材的卧式墓的采访。4月4日,笔者的侧记《重回战友身边》刊登在“清明・特稿”头条,并且配发了组照。

因为图文并茂,所以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寻常“小活动”再次上头条的实践给笔者的启发是:现代记者,技多不压身,文字记者不会摄影不行;同样,摄影记者,如果连个图片说明都要找人,那他肯定不是个合格的记者。

细节生动

今年3月中旬的一个双休日,记者应邀去城南的一个新建公园盐塘河公园游玩,意外发现近2000株梅花首度开放,而与之相对照的是因为宣传不够,公园游人寥寥无几。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春季赏花成为市民新爱好,不少人甚至自驾去南京梅花山赏梅。而如今家门口就有赏梅好去处,市民无须含近求远。于是,笔者连续两天来到盐塘河公园,对公园里梅花的品种和分布、游人的客流量、市区到公园的公交路线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最终写成报道《苏北第一家特色梅园盐塘河公园里暗香浮动――千树梅花开,寂寞待客来》,再上“城事”版头条,文中四个小标题分别为“暗香浮动花满园”、“长在城南人未识”、“公交不畅阻人气”、“人为花狂会有时”。大量生动的细节吊起了读者的胃口,许多市民打电话到报社询问盐塘河公园的确切地址。随后,记者又相继做了后续报道。

一次寻常的游园活动写出几篇头条稿件来,除了题材本身贴近性强、生活味浓,大量生动的细节也功不可没。由此给笔者的启发是:新闻稿件照样可以写出文采。

(作者单位: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盐城晚报)

上一篇:社会新闻的泛化和窄化 下一篇:专副刊也要把握好政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