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回暖无期风投机构短线“豪赌”PIPE

时间:2022-10-29 06:09:51

IPO回暖无期风投机构短线“豪赌”PIPE

国内大多PE或VC机构都存在投资二级市场的历史基因,一旦股市有回暖迹象,便会选择出击,这也正是一些投资机构看好上市公司项目投资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这毕竟只是投资市场低迷状态下的一种反向操作,属于一种短期投资行为。

在A股市场低迷、IPO暂停以致退出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一些投资机构尤其是关注后期项目投资的PE,开始把目光盯在已上市公司项目,甚至是ST上市公司项目的投资中。

根据纵横合力日前披露的投资案例,中国无线移动数据业务服务商空中网刚刚宣布在纳斯达克上市,诺基亚成长伙伴就以5年期可转换债券的形式,投资680万美元。而在不久前,IBM中国投资基金刚刚向四川长虹注资1.08亿元人民币。江苏瑞华投资也向一上市的输配电设备制造商投资2.99亿元人民币。

“这类投资近来确实开始出现,而且有一类PE专门做这类投资。我们也在密切关注可操作的市场空间。毕竟这只是投资市场低迷状态下的一种反向操作。投资机构赌得就是中国A股市场能在2009年开始回升。”东方富海投资副总裁周绍军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选“壳”不易

当下上市公司的重组,大都采用向优质目标资产的股东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这使得在市场存量没有增加的同时,却使优质资产逐步注入到ST公司内,提高了上市公司整体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管理层(证券监管部门)也较支持。

在这个背景下,投资已上市公司项目,甚至是ST上市公司项目就有了基础条件。根据深圳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披露的信息,他们正在筹划一个规模为3亿元人民币并且只针对A股市场的并购型基金,投资重点集中在医疗、健康、消费、轻工业制造、新能源等行业,目标公司则是已经有3000万以上净利润的Pre-IPO公司,而其主要的操作模式为通过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以“借壳”的方式在A股实现上市与退出。

对此,深圳创投创新投资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李夏博士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企业的扩张发展需要有资金来助推,而IPO的暂停使得其融资渠道停顿,因此通过借壳的方式会是一个可选的途径。但通过‘借壳’这种方式,其最主要的不确定性在于买到合适的壳资源,要去选和该未上市企业盈利估值规模相称的上市公司‘壳’资源并不容易。”

“在中国的股权分置改制以前,境内许多的借壳上市参与方更多着眼于短期利益,出现了不少的投机性重组。但在当下全流通的市场格局下,既能让目标资产的股东转化为上市公司的新股东,分享二级市场的股权增值成果,又能让原上市公司的老股东分享新注入资产的利润增值结果,这就为A股市场的并购型基金提供了基础条件。”嘉富诚投资总监刘健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

“这就需要有严格的投资纪律,即使收益少一些,也不能违背纪律去犯方向性错误。” 深圳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廖梓君对此表示。

成本优势

“通过对已上市公司项目(包括ST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可以使所司的资产迅速改善、并进一步优化。进而拉升股票,并选择合适的时候获利退出。这在IPO暂停的情况下,不失一种投资策略,而且收益也相对稳定。而这类投资也有了新名词叫PIPE。”美国光速投资董事总经理曹大容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

根据清科统计的数据显示,2008年,熊市造成了PIPE的萎缩,当年PIPE在整个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案例中占比7%,比前一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但2009年已开年,PIPE就爆发出能量,并出现了井喷迹象。

“国内大多PE或VC机构存在投资二级市场的历史基因,对二级市场比较敏感,当股市有回暖迹象,便会选择出击。如进入2009年后,大小非的减持力度加大,尤其是2月。据金融数据分析工具服务商万德资讯统计,在‘大小非’累计抛售的4.86亿股中,通过大宗交易进行减持的股份达到1.99亿股,占比超过40%,这些动作的背后都存在PE或者VC影子。”李夏博士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

谈起这种现象,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刘二海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之所以投资上市公司项目,是因为股权投资资金实在别无去处。当下经济正在调整,企业利润在下降,投资机构不敢也不会轻易投资。但为了生存也必须将资金用来产生收益,而已经上市的公司显然具有优势,毕竟二级市场的资产价格足够便宜。”

据刘二海介绍,一级市场当下的市盈率水平大致是好的企业7、8倍,差的企业5、6倍。而当下二级市场不少企业的市盈率已经达到或者接近这个水平。更重要的是大型PIPE投资还会同企业进行议价,成本往往低于市场价。

对此,周绍军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做了进一步地分析:“这种情况,比较适合于具有技术优势的投资机构。比如,刚刚宣布投资上市公司的诺基亚成长伙伴、IBM中国投资基金等。这些公司在投资上市公司项目后,能把相应的技术带进去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所司的市值。而二级市场低迷、银行贷款缩减等原因导致上市公司资金链趋紧,通过PIPE获得资金支持将在短期内成为新趋势。”

■记者观察:短期趋势不会成为投资主流

从去年9月11日发审会最后一家IPO公司博云新材的会议公告后,至今A股市场IPO已暂停达5个月,而IPO重新开闸的时间表目前仍无法看出端倪。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投资机构开始进入逐渐回暖的二级市场,进行已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而从投资法人股到借壳的转变,则是这些本土资产管理者顺应当前市场形势的应变之举。但在复杂的形势与操作中如何控制风险并为投资人增值,无疑考验着这些本土的资产管理人。投资上市公司项目可以在避免因IPO遥遥无期,进而造成股权投资资金流动性停顿方面表现出优势的同时,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沟通整合成了最关键的内容。

股市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项目的价格没有体现其内在价值,因此所表现出来的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偏差也可能越高。这大概是一些投资机构投资上市公司项目的最大理由。

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机构在向上市公司投资后都能在短期内提升所投上市公司的市值。而根据记者的多方了解,好多投资机构几乎一致认为只有那些拥有相关技术背景的投资公司,才可能做的更好。而对于普通的投资公司仍将以投资未上市公司,并借助上市退出为主。

这就要求投资基金对于企业所在的行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市场、风险、团队等因素做全面的考察。

(张志亮)

上一篇:首条“电力高速”创造世界记录 下一篇:品牌机侵蚀DIY产品 中国PC艰难“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