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又好又快发展黔东南州经济社会的建议

时间:2022-10-29 05:32:30

新形势下又好又快发展黔东南州经济社会的建议

摘要:黔东南州经过“十一五”的建设与发展,已进入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加速期。但黔东南州是多民族聚居的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仍滞后。因此,必须坚持用党的十精神为指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向,始终如一地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硬道理。本文对新形势下又好又快发展黔东南经济社会的着力点提出了个人建议。

关键词: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一、前言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黔东南自治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生态力州、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旅游活州、城镇带州、科教兴州”的后发赶超战略,使全州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州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十年来,全州总产值由2002年的93.6亿元增加到383.6亿元;人均生产总量突破1万元,年均增长比全省同期增速高0.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2年的49.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71.1亿元,10年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2.8亿元,是上个10年10.4倍。财政总收入由2002年的8.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3.14亿,比全省同期年均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5.29亿元增加到45.27亿元,比全省同期年均增速高出2.5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从2002年的23.4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94.71元,比全省同期年均支出增速高出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2年的6198元增加到2011年的164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1389元增加到2011年的3949元。2002年到2011年共投入400亿元民生保障资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学有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落实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投入教育建设资金212.6亿元,是前十年的118倍,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累计投入公共卫生资金100亿元,是前10年的10倍,使人均寿命由67岁提高到71.6岁。城乡公共文化体系不断完善,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1.87%和95.14%。建成高速公路393公里,在建408公里;建成旅游公路1230公里,通乡油路2234公里,通村公路1.5万公里,贵广、沪昆高速铁路加快推进,黎平机场建成通航,凯里黄平机场开工建设。三次产业实现了“两升一降”,第二产业由15.8%上升到32.2%,第三产业由25.9%上升到46.7%,第二产业由58.3%降到21.5%。民营经济的占比由33.65%提高到44%,城镇化率由2002年的18.5%提高到2011年的28.2%。十年来累计利用外省资金780.59%亿元,争取州外企业进驻1153个,省级开发区2002年的1个增加到2011年的8个,扩大开放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加速期。实践证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建设全局,又好又快推动自治州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缩小差距,确保自治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奋斗目标的根本途径。

黔东南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少数民族占80%以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着贫困人口多,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发展质量还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突出,社会利益关系处理难度大,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等诸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可见,自治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难。

二、建议

十政治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从自治州过去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现实矛盾出发,在新时期里,发展自治州经济社会应当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方面下工夫。

1.着力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首先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不断规范和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其次,着力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国有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再次要大力扶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国有企业改革制等领域,从财政、税收等个方面加大对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第四是着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方式,经济争取发行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探索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覆盖面。

2.着力科技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是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是自治州发展的核心位置。要围绕黔东南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科技新型团队,以国内外的大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采取与东、中部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对东、中部地区部分产业进行转移帮扶,围绕凯里经济开发区、炉壁产业园区等8个产业园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起自治州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把全州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3.着力推进经济战略性调整,以优惠政策推进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难发展

首先,要立足国内外市场,把握大内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黔东南能源能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特色轻工业,着力培养发展可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其次,要以优惠的政策,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推进特色产业、旅游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再次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加大民族乡的扶持力度;建立以凯里麻江、丹寨问核心的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经济发展区;建立榕江、从江、黎平南部农林产品加工,民族旅游发展区,建立天柱、三穗、施秉、黄平化工、特色轻工业,建设雷山、剑河、台江生态功能区,争取凯里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开发区,加大民族行政区的改革力度,资源整合利用力度,加大对民族乡的投入,壮大民族乡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4.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们缩小城乡差别,解决民族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首先,我们要加大农惠农富政策的力度,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每年实现扶持农民工创业0.2万人以上;实施现代农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及促进创业就业扶贫,农林消防安居减灾扶贫等扶贫工程;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和农产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力推进农林危112房改造;加大对人口较少的仡佬族扶贫开发力度;完成生态脆弱地区50万生态移民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其次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百亿元果蔬、百亿元森工、百亿元水产、百亿元畜牧、百亿元肉禽、百亿元药材、百亿元烤烟、百亿元油茶等“百亿元”工程;整合森业资源,实施林下种植基地、林下养殖基地建设。再次,要深入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繁荣和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发展小城镇,做好村庄规划,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的土地制度改革;实施村寨整治工程,开发“富在农家、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的创建活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

5.着力提高开放型经济

要又好又快地发展自治州的经济社会,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一要大力推进区域合作,大力推动与铜仁、黔南、湘西、遵义、柳州的区域合作;二要积极推进外向型经济建设。要全面融入泛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区,积极依托黔中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实验区、北部湾经济区,着力打造有助于改进区域产业分工格局的特色型,主业集群,吸引周边城市的要素资源投向自治州,积极利用外资和国外优惠货款,拓展对外贸易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三、结语

党的十为我们发展经济社会指明了航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坚定信心,鼓足勇气,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又快又好地发展自治州的经济社会,确保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上一篇:一场公开谈“恋爱”的主题班会 下一篇:浅论中职生自卑心理及克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