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防风治沙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时间:2022-10-29 05:28:48

梨树县防风治沙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摘 要: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后,接着实施了防风治沙工程,三北四期工程等。对人类的生态环境均有所改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梨树县纵观了近10a的防风治沙情况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梨树县;防风治沙;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恶劣的生态环境是严重制约梨树县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瓶颈问题,而治沙造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选择。2001年以来,梨树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把防沙治沙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认真总结以往治沙造林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破、规模推进”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不断探索治理与开发并重,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统一”的治沙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变害为利的治沙造林之路,加快了生态农业建设步伐。

截止目前,梨树县沙地总面积是48838hm2,共涉及8个乡镇(有四棵树乡、胜利乡、林海镇、刘家馆镇、沈洋镇、小宽镇、小城子镇、榆树台镇)、2个国有林场(榆树台林场、靠山林场)。其中,人工固定沙地13621hm2,沙化耕地6493.6hm2,通过近几年治沙造林工程的实施,不但使48838hm2沙地得到了治理,荒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而且建设了一道庇护农田和草原的绿色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自然风速降低,空气湿度增加,自然灾害减轻,初步形成了区域性良性小气候。同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综合抗灾能力全面提高,农民增收步伐不断加快,广大人民群众致力于致富奔小康的热情空前高涨,有力地带动了工业、畜牧业等其它各业的发展。

1 存在的问题

现在是梨树县实施“十二五防沙治沙规划”的中期,各乡镇及国有林场在落实和完成方面做得都比较好,尽责率较高,个别部门在落实和完成上相对差些,主要原因是上级的投入少,地方财力不足;个别乡镇领导和群众对防沙治沙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有些人员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意识,责任心不强;随着防沙治沙成果的显现,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导致一部分人盲目乐观,防沙治沙意识有所消减,工作力度弱,导致局部防治成果下降;防沙治沙产业化没有形成,目前只是单纯的就防沙而防沙。机制行为特别单一,缺乏综合性,防沙治沙后劲不足;防沙治沙办公经费不足,投入渠道比较少。

2 取得的巨大成果

为确保治沙造林取得实效,综观10a来的治沙造林,梨树县主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2.1 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精神

治沙造林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做支撑。近年来,泰来县坚持加强舆论宣传,努力形成全党抓生态建设、全民参与治沙的良好氛围,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持之以恒、吃苦耐劳、锲而不舍、愚公移山的精神,广大干部群众摒弃了只顾眼前利益的狭隘观念,真正把防沙治沙变成造福子孙的自觉行动。

2.2 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规划

规划是行动的导向和统揽,没有一个好的规划,就不会有好的治沙效果。《梨树县三北四期工程治沙造林规划》的实施保证了治沙造林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切实防止了治沙造林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方方面面的治沙造林行为同全县总体规划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布局,产生整体效益。

2.3 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政策

沙靠人治,人的积极性靠政策。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靠利益驱动来调动农民参与治沙造林工作的积极性,是推进治沙造林向纵深发展行之有效的手段。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各项治沙造林扶持政策和项目,全面加快治沙造林进程;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治沙造林优惠政策,乡镇村屯也相应制定了适合本地实际的优惠政策,形成了治沙造林的良好政策环境。从治沙造林进展情况看,若没有上级政策和项目的扶持,不断完善内部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今天治沙造林的良好局面就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无法实现。

2.4 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模式

好模式可以少走弯路。梨树县坚持在治沙造林规划和打法上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先后提出了沙地治理“网带片结合、乔灌草结合、农林牧结合、近中远期效益结合”的工作原则,创造了庄园式治沙、屏障式防沙和林水结合综合治沙等模式,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有效遏制了客沙入侵和沙害蔓延,迅速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必须要有一个好班子

好的规划、好的政策、好的模式,要靠好班子去组织实施。治沙造林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多科学的社会公益事业。只有强化领导,坚定不移地抓下去,才能保证四期工种程规划任务的如期实现。多年来,历届梨树县委、县政府班子克服了只注重眼前出政绩、忽视治沙造林这一长远性政绩的倾向,切实把治沙造林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始终坚定一个目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取得了治沙造林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佳.梨树县十二五中期防沙治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生物技术世界,2013(4).

作者简介:孔媛媛(1982-),女,汉族,梨树县人,吉林省梨树县森林病害防治检疫站,助理工程师。

上一篇:普高英语应训练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式 下一篇:浅谈高校同声传译语音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