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拳技击中的阴阳辩证关系

时间:2022-10-29 05:14:36

少林拳技击中的阴阳辩证关系

少林拳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技法朴实无华,不尚花架,以实战性强而著称武坛。而且每招每式的实用法皆寓含着阴阳辩证之哲理,即阴阳辩证学说。

阴阳辩证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哲学理论,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内经》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认为万事万物都具有双重性,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阴与阳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不断运动着的,是事物生长变化和消亡的根源。

阴阳代表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是少林拳中一切矛盾双方的概括。少林拳的每招每式,无一不处于变化中,式式皆循着阴阳辩证之哲理。当然,阴阳属性只是相对而言的,并非固定不变的,实战搏斗,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技法,切不可墨守成规,做“套路”的奴隶。如果在实践中拘泥于某种模式化的招式打法,就会在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而束手无策,处处被动挨打。招式的演变,乃是阴与阳正常对立关系遭到破坏所致,旧的阴阳对立关系消灭,将又有新的阴阳对立关系生出,阴与阳在运动过程中相互转化。凡在技击中出现动、刚、实、直、攻者为阳,静、柔、虚、曲、守者为阴。运用阴阳辩证学说的朴素的矛盾观点来剖析少林拳技击运动,不仅有助于揭示技击的本质规律,提高实践能力,而且对于科学地继承和发展少林拳技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意欲略做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与武林同道共勉。

动与静

所谓“动”是指技击时所表现的形体运动过程。而所谓“静”则是指在技击中表现的内在的心态活动和身体各部位处于暂时的中止状态。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并存的统一体,既不可混淆同论,也不能分开而谈,两者相辅相成。在瞬息万变的实践中情况较为复杂,动静双方始终存在着相互转化的趋向,偏废和孤立任何一方(动或静)都是错误的,皆有悖于少林拳理。17世纪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一语道破天机,充分说明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动”并不是无章法地盲目乱动胡打,而是避其锋,闪其锐,寻其破绽而击之。“静”也非消极、被动地等敌方来打,而是形静意不静,以静制动,寻找战机,一旦敌露破绽,则动似饿虎扑食,一举败之。合理地处理好动与静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抓住少林拳技击的本质规律,避免体力消耗,使招式奇妙敏捷,灵活善变,不可端倪。故拳经日:“能动能静,拳道之圣:动而不静,拳道之病……一静一动,拳技之用也。夫动以制敌,静以待敌,有动有静,无往不利,此之谓上乘。”

刚与柔

刚、柔是少林拳技击的两种基本属性,乃是对劲力而言的。两者以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贯穿于技击始终。

“独阳不长,孤阴不生”,在技击中刚(阳)与柔(阴)始终处于相互联系、相互斗争的过程之中。无刚则无柔,无柔则无刚。技击时动作刚猛无柔,则显生硬僵化,攻防缺乏应变能力,易为人所乘;如果动作纯柔无刚,则显得松懈软弱,毫无气力,也不能胜人。刚与柔相辅相咸,互为条件,任何一方皆依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已故武术家修剑痴曾言:“用刚相济柔力,用柔相济刚力。”(见《通臂拳谱・论刚柔法》)实战技击须审时度势,因利乘变,视对手之强弱而定。对方力强于我,我则取侧锋(即踩边门)以入,乘隙攻之;或敌招已发,我避实就虚,乘其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时予以反击,此即“柔乘他力后”。若对方力弱于我,我则直踏洪门而进,不待其击,先发制人,抢先猛攻,一举败之,此即“刚在他力前”。“刚”多用于攻击性动作之中,“柔”常用于防守性动作之中。柔化刚发是少林拳技击的一大特点,柔中有刚,刚中寓柔,才能使劲力运用得柔顺、饱满、充沛,臻至“化手柔如棉,出手刚似铁”之境域。拳谱日:“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摧迫不捷。”“斯道以刚柔变化能达于极品者为上乘。”(见《少林绝技》)实战技击,乘虚则刚,遇刚即柔,才能使技艺神妙莫测,达到“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藏柔方为坚”的上乘境界。

实与虚

“实”是指技击中表现出的沉、稳、静、发、打等动作,常体现在已到定式之时。“虚”则指技击中表现出的空、轻、灵、假、幻等动作,一般体现在动作进行过程中。实战技击要善于运用虚实之法引诱诓诈对手,做到虚中有实,实中寓虚,虚实相融,互相渗透。欲击敌之上部,则向下佯打,彼防下我则转向上攻之。如欲打其左,则首先向其右诈之,其防守则反击其左,此为“指上打下,声东击西”之打法。

拳论日:“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之虚实,处处总此一虚一实。”实战格斗,不仅要自己技法虚实分明,而且还要善察彼之虚实,以防有诈。对手力强于我,则避实击虚,借力攻之;若其软弱于我,则以实击虚,直踏洪门,强攻硬取,一举败之。少林拳动作变幻无常,高低错综,只有知虚实,技法才能式正招圆灵活自如,步法才能轻灵稳固。虚实不分,或将两者对立是错误的。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并以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存在于少林拳技击之中。

曲与直

曲直的阴阳属性,从总体上来讲,曲为阴,直为阳,两者相互对立相互统一而存在于少林拳系中。少林拳动作要“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有曲而无直或有直而无曲都是阴阳失去平衡的表现,皆违背少林拳之旨意。为什么手臂始终保持不曲不直的状态呢?从技击的角度来讲,太曲,则出现距离不宜、动作幅度过大、劲力击不到彼身之弊病,故拳论中有“不够不张不算功夫”之要求;若肘臂太直,则力僵呆滞,劲不含蓄,动作笨拙,所发之劲亦只是身体局部之力量,即便击中对方也不能形成杀伤力。由此言之,曲直本为一体,既不可等同,亦不能歧而贰之,在技击中,掌握好曲直尺度,不仅有助于提高攻击速度和力量,而且动作敏捷刁钻、灵活善变,在交手时犹如风驰电掣爆发浑身整劲而重创对手。科学正确地处理好少林拳动作中曲与直的辩证关系,对提高实战技击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攻与防

攻防是少林拳的核心,简单地说,“攻”是指实战技击中用于击打对手的技法,“防”是指实战技击中用于防守和化解对手进攻的技法。攻为阳,防为阴,一阴一阳形成了少林拳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少林拳的一招一式皆具有攻防的含意和要求,皆符合辩证哲理。实战时,攻与防交错运用,互为依存,攻中有防,防中寓攻,攻即是防,防亦是攻,招招暗寓杀机,式式隐藏妙法。攻防的方法虽多种多样,然“攻”有主动进攻和被动进攻两种,前者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主动运用技法实施的攻击,后者是在防守、化解彼之攻击后进行的反击;“防”有接触性防守和非接触性防守,前者是利用挡、格、架等方法进行的防守,后者是利用躲闪、潜伏等不接触对方身体而灵活闪彼之攻击的技法。防是为攻创造条件的,攻是防的主要目的。“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互根”,攻与防是有机的统一体,只有正确掌握攻与防的辩证关系,才能防守圆滑柔顺,攻击刚猛迅疾,才能临机应变,进退得宜,转化自然,武技臻至神化境域,使实战能力提高,战略、战术更高一筹,而且对于科学地继承和发展少林拳,使其技击更加实用化和完美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少林拳与阴阳辩证学说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形成的。以阴阳学说作指导,来剖析少林拳运动,是一项创举,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少林拳内容,而且对我们更加科学地认识少林拳技击运动的本质及规律有着重要作用。

上一篇:生命的节日 塔沟的荣耀 下一篇:太极拳内气与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