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性质综述

时间:2022-10-29 05:02:49

人力资本性质综述

一、资本的本质

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本的着眼点是其物质属性,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资本的着眼点是资本的社会属性,资本对剩余价值独占的产权特性。因此,下面对资本理论的回顾就必然与生产要素理论相互贯穿。

(一)斯密的资本理论

按照斯密的观点,从资财的角度来看,资本是用于获取收入的资财;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资本是投入的要素之一。因为商品的生产和上市,曾经使用劳动、资本和土地,所以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分解为三个部分,其一为劳动工资,其二为资本利润,其三为土地地租。诚然,事实上有些商品的价格,仅由两部分构成,即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甚至还有及少数商品的价格单由一部分构成,即劳动工资。利润是影响商品价格的因变量,而土地地租不是影响商品的价格的因变量,相反商品价格是影响地租的因变量,具体来说,土地地租是商品价格扣除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后的越。但无论如何,商品价格终归成为上述三个部分中的一个或全部。不归于地租也不归于工资的部分,皆归于利润。

(二)马歇尔的资本理论

马歇尔的资本理论较斯密的资本理论的改进之处。第一,将斯密的“资财”改进为“财富”,明确界定了财富的外在性、可交换性和货币衡量的特性。第二,附带论及了资本所有权属性。第三,马歇尔将生产三要素扩展为四要素,即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第四,扩展了资本的物质内容,认识到“知识”和“组织”在生产中的作用,提出了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与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的收入分配框架。按照马歇尔的观点,企业家使用资本的经营能力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一定的资本存量,其二是企业家的经营能力,而企业组织将两者结合起来。资本获取的报酬为利息,企业家经营能力的报酬为纯经营收入,而企业家经营能力与企业组织的报酬总额归结管理上的总报酬,或称为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马歇尔所指的企业家的经营能力与当代研究论文中“人力资本”的涵义基本相当,可见马歇尔并不排斥人力的资本属性。他在论及劳动工资与资本利息共同之处时,给出的理由是决定物质资本和人身资本的供给价格的因素具有一致性。这里马歇尔将资本区别为物质资本和人身资本,由此人本身也就具有了资本的属性。马歇尔还将生产要素浓缩为两个要素:“在某种意义上,生产要素只有两个,就是自然与人类。资本与组织是人类在自然的帮助下,在人类预测将来的能力和甘愿为将来作准备的心理之指导下,进行工作的结ENTURY果。”任何财富必然是由自然力和人力单独作用或联合作用的结果,自然与人类应当是生产要素源头,但是,这种精炼增加了清晰地表述收入分配的难度。

(三)马克思的资本理论

在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中,劳动力是商品,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第一,具有劳动力的人必须是自由的,能够支配存在在自身的劳动力,才能将自己的劳动能力当做商品出现在市场上,将其出售或出卖。第二,劳动力所有者一无所有,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没有可能出卖自己物化劳动在内的商品,而不得不把只存在于他的活的身体中的劳动力本身当作商品出卖。

(四)各种资本理论的对比分析

在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中,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就是:资本家拥有资产资料的所有权,工人拥有劳动力的所有权,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但工人只能得到劳动力的价值,剩余价值却由资本家占有。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并不打算解释收入的分配,其理论重心是要解释剩余价值的产生与分配,在于说明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剩余价值的占有之间的矛盾。从马歇尔的资本分类(消费资本和辅助资本)来看,马克思与马歇尔所说的资本在价值状态是相同的。但是,马歇尔的资本理论并没有研究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剩余价值的分配,而仅仅研究的是收入分配问题。马歇尔和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本质的区别还在于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还是劳动力?按照马歇尔的观点:劳动是生产要素,工人出卖的是劳动,而不是劳动力,劳动的买卖具有的特点:第一个特点,作为生产要素的人是和机器及其他物质生产资料的买卖不同。工人出卖的只是他的劳动,但他本身仍归他自己所有。第二个特点,当一个人出卖他的服务时,他必须亲自到服务场所,工人和他的工作是分不开的。第三个特点,劳动力具有损耗性,损耗性是各种劳动所共有的属性。工人在失业时所损失的时间无法挽回。第四个特点,出卖劳动力的人一般都是穷人,手头没有积存;离开劳动市场,工人就无法保存劳动。出卖劳动力的人能否议价取决于他的境遇和本领,而不取决于他所必需出卖的特殊商品是劳动,因此其在议价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第五个特点,提供专业能力所需的训练时间较长。那么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理解人力资本的关键。也许,在马克思所处的历史年代,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劳动的主要形式是体力劳动、最为底层的体力劳动者大致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他们出卖的是劳动力。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的形式多样化,因此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劳动力,从早期的体力劳动者到现在的管理人员,层次越高的劳动力越是偏离上述第二个条件。我们可以认为,最低层次的劳动力也许还是商品,但最高层次的劳动力也许已经不是商品了。

(五)资本的性质

第一,资本具有生产性和权益性。一方面,资本参与生产过程,其再生产过程中可以产生价值,另一方面,投入资本的资本所有者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获取收益,因而资本的生产性与权益性便存在了互为因果的关系。有些生产要素(比如清洁的空气和煦的阳光)是不可或缺生产投入,但其不具有权益性,因此,也就不成为资本。生产性和权益性是生产要素成为资本的必要条件。进而,我们可以认为具有产权的生产要素都是资本。研究资本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生产要素的产权性质,即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企业拥有的权益。生产要素在物质形态上可以区分为劳动力、资本(生产出来的投入)、土地(不是生产出来的投入),但在产权性质上可以区分为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第二,非人力资本具有价值形态和物质形态。非人力资本循环的起点是货币资本,经过生产、销售等环节最终又转化为货币资本,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结合,将活动转化为物化劳动,同时控制非人力资本的循环。因此,从资本循环的角度可以看出,非人力资本具有价值形态和物质形态。企业可以高度抽象为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的特别合约。

二、人力资本的性质

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中,劳动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劳动的创新成分越来越高,而对劳动的监督则越来越难,对劳动结果的预计越来越难,按劳动成果支付报酬成为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这从反面说明,资本家与较高层次的劳动力之间的交易,购买的是劳动本身,而不是劳动力。活劳动不能脱离劳动力而独立存在,因而,劳动不是生产要素,作为投入生产的经济资源只能是劳动力本身,因此,准确表述的生产的三要素应当是:劳动力、土地和资本。劳动不是生产要素而劳动力是生产要素,这可以与投入生产的机器设备相类比,机器设备是生产要素(资本),并没有人认为机器设备提供的服务是生产要素。作为生产要素,机器设备没有任何变化,但作为资本机器设备可以具有不同的产权性质——企业拥有、长期租赁、短期租赁等。劳动力不是商品,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而不是劳动力,这并不妨碍劳动力(即人本身)成为生产要素。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其实质是人的一种能力,是人通过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我们称之为劳动能力。马克思将人类拥有的这种劳动能力称为劳动力。所以人力资本的内核是劳动力,其本质就是劳动力的资本化。劳动力与人体天然不可分割,随人活性个体的存在而存在,随人活性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劳动力既伴随活性个人的自然发育、成长而产生、发展,也伴随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而进步,劳动力的大小,既取决于个人的生理素质状况,也取决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尤其是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水专题研究平。所以人力资本虽受外界的影响,但必须内生于人体。人力资本可以表述为是以赢利为目的,投入生产经营的劳动力的价值,即劳动力的资本化。但是劳动力转化为资本也需要两个条件:首先劳动力必须投入生产经营,不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不是人力资本;其次,投入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赢利,只在自己家里从事家务劳动的劳动力也不是资本。本文给出人力资本的描述性定义:第一,人力资本是劳动力转化而来;第二,人力资本的劳动能力并没有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第三,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企业的生产;第四,人力资本参与合作剩余的分配。人力资本的核心属性是生产性和权益性。生产性体现在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边际贡献较高;权益性体现在人力资本分享合作剩余,拥有企业取权。周其仁将企业性质的表述为:“把市场里的企业看成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企业契约特别之处,在于不能事前完全规定各要素及其所有者的权利和义务条款,总要有一部分留在契约执行中再规定。”本文非常赞赏周其仁先生的精辟见解,这里还想对其作一点补充:企业契约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共同拥有企业的所有权或剩余索取权。

作者:韩东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上一篇:企业人力资本开发状况研究 下一篇:通信工程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