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燥湿说二术

时间:2022-10-29 03:59:50

二术,即白术、苍术,二者都有健脾燥湿之功,临床二者常相须为用,故合称二术,但细究起来,还是有一些一些区别。

白术,又名于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健脾药。中医认为,白术性味甘、甘、温,入脾、胃经,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益气安胎之功。

《本草纲目》言其“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本经逢原》言“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用则有和中益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别录》言其“暖胃消谷”。《珍珠囊》言其“除湿益气,和中补阳,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泻痢,消足胫湿肿”。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可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并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可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凡脾胃亏虚,纳差食少,水肿胀满,表虚自汗,脾虚胎动不安者,皆可选用。一般补脾健胃多用炒白术,健脾止泻常用焦白术,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常用生白术。

苍术,又名茅术、茅苍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茅术、南苍术)或北苍术或关苍术的根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中医认为,苍术性味辛、苦、温,入脾、胃经,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之功,本品有较强的燥湿健脾作用,为治疗湿阻中焦的要药,又可祛风除湿,对寒湿偏盛的痹症尤为适宜。《本草纲目》言其“主治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药品化义》言其“味辛主散,性温而燥,燥可去湿,专入脾胃,主治风寒湿痹,山岚瘴气,皮肤水肿”。夏季暑湿为患,肢体沉重,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常用本品,芳香健脾,和胃除湿,可强身健体,增进食欲。但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不宜选用。

《本经》记载有术,但无苍、白之分,东汉张伸景伤寒方用白术,金匮方用赤术(后人认为赤术即苍术),自此以后才有苍术、白术之分。二者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然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宜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宜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现介绍二则粥疗方,供选用。

白术粥 白术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将白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健脾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脾胃亏虚,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胀满,纳差食少,倦怠乏力,自汗盗汗,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胎动不安等。

苍术粥 苍术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将苍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燥湿健脾,祛风除湿。适用于湿阻中焦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倦怠乏力,风寒湿痹,脚膝肿痛,痿软无力等。

上一篇:腰臀酸痛是否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 下一篇:凉血止血说二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