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时间:2022-10-29 03:46:59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界已引起广泛关注。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教师又是教育的最基础的实行者,因而,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的内涵和责无旁贷的使命。学校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张扬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求知欲是一种需要,一个有旺盛求知欲的人对于新奇事物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探索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是天生就有的,教师负有培养的责任,要使学生学得有兴趣,首先教师要教得有趣,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内容,充分挖掘趣味素材,有意穿插生动的例子,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例如,在讲过氧化钠时可做“吹气生火”,在讲氨气时可做“喷泉实验”,在讲原电池时可做“番茄电池”等有趣的实验,使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充满了神奇、魔幻的学科,激起他们学习化学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二、加强实验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及其它科目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包括实验的探索和实验的创造性。新的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实验课时比例增大,实验内容增多,实验类型增加。还提高了对定量实验的要求,教师应深刻领会大纲精神,挖掘实验内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再引导他们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方法来认识实质,掌握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一些实验设计和解答实验习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为创新意识铺路架桥。

三、归纳法是创新教育的法宝

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各类大赛中屡获金奖,但我国缺乏世界一流和原创性的科技成果,无缘于诺贝尔奖,这与我国教育中长期存在应试教育有关,我国传统课堂教学多用“演绎法”即从一般到特殊,学生被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许多现成的结论,然后运用现成的结论去分析和解决常规问题及现象,学生最终以知识的获得、同化、再现、机械应用为主要目标,于是出现了“掌握”知识而不思考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现象,缺乏打破常规发现问题、自主建构的创新和批判精神。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化学教学需尽可能改变以“演绎法”为主的现状,实行“演绎法”和“归纳法”并重的教学格局。所谓“归纳法”就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和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实验探究等方法,自行归纳得出结论即从特殊到一般,然后再应用得出结论去分析解决各种实际和新情境问题,即由从一般到特殊。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若用演绎法教学则先告诉学生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然后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去分析判断各种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原电池条件),缺乏对探究过程的了解和结论的再发现,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的死记硬背,剥离了知识和的能力的内在联系;若改用归纳法,可根据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改变电极、溶液等因素,设计成各种装置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检验是否有电流产生,最后自行归纳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从而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获得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教学中注意鼓励学生直觉思维

直觉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是不经过一步步严密的思考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直觉是创造力的升华,是长时间直接积累经验,尤其是苦思冥想的结果,其作用是快速缩小思考范围逼近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带有突发性、诱发性、联想性、易失性。

例如,课堂提问时的限制不要太多,只要把问题说清楚,至于学生怎么想,想多长时间不必限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在实验和解题过程中的新念头,鼓励学生收集学习中思而不解的怪问题,在分析实验和典型事例中进行猜测试探以缩短思维过程。例如,当做钠和水的反应实验时,提出质疑:(1)为什么钠浮在水面上?(2)钠为什么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3)钠为什么四处游动?(4)钠为什么发出嘶嘶的声音?(5)烧杯里的水为什么会变红?学生便可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教材,自己归纳、解释。再如,关于次氯酸漂白性的实验,可以先把氯气通入装有干燥有色布条的集气瓶,让学生观察其现象。然后再把氯气通入装有湿润有色布条的集气瓶,再让学生观察其现象,提出质疑: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却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这是为什么?到底是什么物质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了?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他们畅所欲言,层次深入,从而理解是次氯酸使有色布条褪色,而不是氯气使有色布条褪色的道理,进而也提高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使自身具备创新精神,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使学生走上健康成长轨道,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上一篇:浅谈幼师专业的语文教学方法 下一篇: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方式及其技能训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