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语文意识,开拓语文教学新思路

时间:2022-10-29 02:34:11

确立语文意识,开拓语文教学新思路

“语文是人类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语文也是一种思维的工具和学习工具,任何思维和学习活动,不论哪个科目,均离不开语言。语文能力是透过阅读、写作、听说及生活经验整体发展,互相影响而成。当然,这能力不会自然形成,老师必须安排一些合适的环境,让学生作出响应,藉此改进语文能力。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确立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要很好地贯彻这一理念,我认为首先要有一很好的大语文环境。何为“大语文”? 即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发展学生的语言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把发展语言的工作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也不能把语文教学跟语文课堂教学等同起来。“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从而使封闭的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以“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一、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

大语文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强调语文教学与课外读写沟通,与其他学科沟通,与生活沟通,但并不说语文教学就可以像赶羊式地进行。课堂教学仍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学生系统的知识的获取及基本能力的培养还是要在课堂上进行的。因而,要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切切实实改进课堂教学。

1.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如果不突出“学生”这个主体,那么课堂教学必将又成为过去的那种毫无生气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因此,课堂教学应当提倡:(1)全员参与。首先应该改变的是教学组织形式,如变秧田式为小组围坐、分组教学的形式,这样,除了师生交流外,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不变的教学时间内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而且在同龄人之间,较少权威因素,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2)全程参与。即参与教学定向、知识学习、反馈评价、课堂总结的全过程。具体地说,他们可以上讲台分析字形、教读生字,可讲析课文中的一些感兴趣的语段,可以总结或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提出问题向老师质疑,可以参与老师的板书,可以合伙上讲台分角色表演课文……总之,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而在这期间,教师只是起适时引导的作用。

2.让积累的知识在能力上得到升华。“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一堂课下来,学生应该学到些什么呢?我想以下三点是比较重要的:(1)学会积累。语文学习,靠的就是积累,有了平时的“积累”,才能用时“倾吐”, “厚积”才有“厚发”。(2)学会质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无疑则怠。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质疑能力的培养除了教师示范提问,提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外,还必须有教师的启发引导,有时可以故意设置疑惑,让学生质疑。

3.因人而异分层次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但其潜能优势不同。新课程标准强调个人需要的满足,个人充分而自由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接受程度的不同,设计层次性目标、层次性练习、差异评价等。如在作文――修改文章的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差异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1)用一些生动准确的词语,来替换文章中的一些表达不够到位的或者不够恰当的词语。(2)添加一些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使文章生动起来。(3)调整布局,重新构思,添加必要的情节,使文章精彩起来。

二、大力营造语文学习的大环境

当今社会,信息繁多,知识更新快,课堂学习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吸取知识的需要,因此语文学习应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多渠道去获取信息、补充知识。

1.拓展课外阅读渠道,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已故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说过,他的成功,课内知识占30%,课外阅读占70%。能经常接触、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对学生发展想像力和提高审美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而问题是我们如何拓展课外阅读渠道,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其实,我们有许多资源就在那里闲置着,比如图书馆、网络、电视、广播,但这些东西现在却都对学生说“不”,它们只是学校为应付检查而装点门面的东西。同时,一些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心观察社会现象。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语文的实践性很强,学龄前儿童没有受过语文教育,而语言获得一定的发展,并具有初步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从实践中习得的。语文课外学习要提倡参加活动,如让学生学着和人订合同,可以增强学生的用词严密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帮人写请柬,可以提高学生用词得体的能力;在节假日或亲戚朋友过生日时写贺卡,可以提高学生语言优美的能力等等。

当然,语文的大环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社会这个大环境,但这个大环境又怎么能是老师管得了的呢?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为实现这个新课程目标,我们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大语文”的重要意义,彻底转变观念,放眼未来,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如果瞻前顾后,一味跟高考指挥捧走,那么,“大语文”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新课程标准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初探 下一篇:碳酸高碳二烷基酯油基础油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