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29 02:29:08

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共同探究的话题。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教学思想的进步,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理论基础的强化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教学有效性的达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历史教学不利现象依然存在。结合历史教学中所做的几点尝试,阐述相关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指的就是在课堂有效的45分钟内,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让课堂教学收益实现最大化,这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师以及所有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着重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积极备课,做好课堂导入工作以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历史知识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历史教学产生应有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避免纯说教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这位“老师”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是我们这些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刻思考的。兴趣是引导人主动进行学习活动的不竭动力,如自主阅读,主动搜集历史资料,积极分析资料真实性等,但是以往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为了追求高效的记忆效率和考试的高分,历史教师盲目要求学生机械式背诵所谓的“考试宝典”,而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留给自己一个人理论性的说教,如此,又何谈学习的兴趣。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大部分历史教师开始认识到应试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压抑学生的学习个性,转而开始进行学习兴趣的引导,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积极性,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记忆各种屈辱条约,如《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及与其相对应的年份和国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扮演条约签订的双方,模拟当时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情况。如此,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效率;另一方面,更可以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永远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警钟长鸣。

二、积极备课,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毋庸置疑,课堂的导入环节是极为重要的,以往我们较为常用的是一言以蔽之,全然没有导入过程的趣味性和探究性,须知课堂伊始一定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否则之后的一系列教学内容都将受到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完善的备课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美国南北战争》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率先展示美国华盛顿、林肯图像和一段文字:2000年2月,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最新排名,结果,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三位总统占据前三位。猜一猜,林肯和华盛顿的实际排名怎样?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已有的知识令学生总认为华盛顿排第一。)为什么林肯在美国人民心中地位如此崇高呢?如此,以引导学生猜想的教学方式,将初中生内心的疑问点燃,进而有效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三、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历史知识

新课程标准自推行以来,很多初中历史教师都已经认识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将小组合作教学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使其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笔者在实践中针对此看法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在教学《法国大革命》一课时,就曾根据教材中给出的相关图片,一幅法国社会三个等级示意图和一幅《多重压迫下的法国农民》的漫画,设计了几个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问题:(1)通过观察这两幅图片,你们看到了法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2)据教材的解读,说一说何种人的反抗意识最强?(3)你们认为法国的这场大革命最终成功了吗?通过这场革命你们看到了什么?如此,向学生抛出一系列问题,此时的他们想必一个头两个大了,但是细心分析则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可以到教材中寻找到的,这种教学方式较之传统的教师课堂“大满贯”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概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作为教学的领路人,应当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思想,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向导,激发学生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培养历史素养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初中历史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晋凯.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的教学准备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5.

[2]常春.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6).

作者:郭浩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中心中学

上一篇:谈哈贝马斯行为主义理论与跨文化交际 下一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