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班区域活动中的科学元素

时间:2022-10-29 02:26:12

论大班区域活动中的科学元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愿意尝试动手动脑进行科学探究,探索过程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根据大班幼儿这一特征,我们将科学教育融入区域活动中,把科学与区域游戏有效结合。有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问我:“老师,你看,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我的影子是朝滑梯这边的,可是现在我的影子怎么跑到另一半去了?”其他孩子开始七嘴八舌地猜测,我发现孩子们对影子非常感兴趣,于是针对“光”这一主题,设计了几组区域游戏:

一、科学实验区

活动名称:影子的形成

准备:手电筒、小玩偶、玻璃杯、塑料杯、记录纸、笔

过程:

1.把三种物体放在地板上,让幼儿用手电筒分别照射,观察并记录形成的影子;

2.改变手电筒的位置照射小玩偶,观察、记录玩偶形成的影子;

3.手电筒不动,变化小玩偶离手电筒的距离,观察影子大小的变化。

光在直线传播时如果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就会在物体背面形成影子。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影子的形状、大小就会不同。物体同光源之间的距离不同,影子的大小也不同。

二、科学探索区

名称:神奇的放大镜

准备:放大镜、平面镜、各种实物或标本、黑色纸张、白纸

过程:

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实物或标本;

2.引导幼儿比较同一种物体在平面镜与放大镜下的不同;

3.天气晴好时,取一张纸,然后将放大镜放在太阳光底下,让放大镜的焦点对准纸张,过一段时间观察纸的变化。

4.取一张黑纸,剪成放大镜镜面大小,在纸中间减一只小鸡,再把纸粘贴在放大镜上。然后把放大镜对准阳光,并在放大镜的对面放一张白纸。当放大镜离白纸近时,会在纸上看到倒立的小鸡。当放大镜远离白纸时,会在纸上看到小鸡翻身了。

物体在放大镜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方体的虚像;物体在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的地方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两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体在大于两倍焦距的地方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三、科学操作区

名称:喜羊羊的魔术屋

准备:喜羊羊的立体图片、大小相同的平面镜

过程:

1.将喜羊羊的图片放在平面镜前,并前后移动,观察喜羊羊在镜中的成像;

2.让两面大小相同的镜子面面相对,中间摆放喜羊羊,观察喜羊羊在镜中的成像;

3.把两面平面镜的边靠在一起形成一定的夹角,在中间摆放喜羊羊图片,反复改变夹角大小,观察镜中成像;

由任意有夹角的两个平面镜构成的系统成像,除了每个平面镜各形成一个像外,光线还可能在两个平面镜之间相继发生一系列反射,而每次反射都会产生一个像,像的数量与两个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大小有关系。

四、科学游戏区

名称:老虎进笼

准备:大小相同的圆形硬卡纸若干、木棍、彩笔

方法:在一张硬卡纸上画一个笼子,在另一张硬卡纸的中间画一只老虎,然后把两张硬卡纸背靠背贴在一起,中间粘一根木棍做柄。

过程:让幼儿转动木棍,当速度越来越快时,我们就会发现老虎好像进入笼中。

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影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

五、科学故事区

名称:小壁虎借尾巴

准备:故事配乐

过程:幼儿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这是一个科学小故事,通过这个小故事,幼儿了解了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知道小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的功能。

六、科学表演区

名称:皮影戏

准备:白色幕布、手提式应急灯、硬卡纸、小木棒、线、细皮筋

方法:1.用剪纸的方法在硬卡纸上剪出或刻出某个人物或动物形象;

2.以关节活动处为界,将各部分剪下,关节处用细皮筋连接制成“皮影”。在适当的部位拉上细线,然后把细线绑在小木棒上即可。

过程:1.让幼儿自由操纵纸影,观察影子的变化;

2.让幼儿站在幕布前变换姿势,进行身影表演;

3.让幼儿站在幕布前操纵小木棒,配合音乐或故事进行纸影表演。

皮影戏表演时,艺人们站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通过这一系列“光”主题活动,幼儿深入地了解了光的各种现象、颜色、分类和光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实验操作活动和材料”,发挥了幼儿善于想象、勤于动手的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动脑、动手、创造、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同伴间相互协作的能力。

要想有效地将科学元素融入区域活动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区的活动应与主题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有密切联系

科学区活动可以在主题活动之前开展,为主题教学活动积累经验;也可以作为主题教学活动后的延伸活动,充分满足每个幼儿动手和探索的欲望。

2.科学区活动指导应该以观察为前提

如果教师没有对幼儿活动现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就不可能对幼儿科学探索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所以,科学区活动指导的前提是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观察。

3.组织幼儿讨论和交流

在科学区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彼此分享经验,增长智慧,促进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彼此影响,让更多的幼儿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喜欢上科学。

参考文献:

孟小亚.潜能挖掘的摇篮:浅谈区域材料的投放策略[J].科学文汇,2012(9):55.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水平 下一篇:瑶女班班级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