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实践教学施教措施

时间:2022-10-29 01:44:00

酒店管理实践教学施教措施

据旅游研究院近期的2012年酒店人才跳转行意向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3%的酒店人才已萌生了转行的想法,有30%的人才正在积极准备跳槽,还有7%的人已经有了意向的新单位,正在抉择中,仅9%的人表示不准备跳槽。由此可见,当下酒店行业的人员流动较大,酒店急需高素质人才。但是,酒店高素质人才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均衡,呈现出酒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酒店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低、顾客对酒店服务质量的期望值高等问题,这对酒店人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社会实际所反映出的行业弊病,高校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上,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围绕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管理展开,还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侧重于学生的自主理解与提高。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或多或少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因此,培养酒店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酒店管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弹性实践教学方法的意义

(1)基于工作过程的弹性实践教学方法是当代教育的关键所在。牛津大学的当代教育学家多罗茜?洛?诺尔特的研究发现,同样专业的课程,用相同的教学模式教学,在10年前和10年后收到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因为教育的背景和教学对象都在变。在中国高等院校的不同专业教学中,基于工作过程的弹性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不同专业课程性质不同,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应该各不相同,不同专业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关键要看该教学方法是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更有效果。所以,针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弹性实践教学方法的研讨是十分必要的,具有较强的实效性,是当代教育的关键所在。

(2)基于工作过程的弹性实践教学方法是高校全面培养学生的重点。结合我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在第二战略发展期内,教学工作是重点,只有提高各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才能打造名牌特色高校。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试点,全面开展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弹性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着力打造应用型人才特色品牌,为学校全面推行质量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基于工作过程的弹性实践教学方法对于我校的品牌建设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弹性实践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方法混淆。基于工作过程的弹性实践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与传统教学方法重叠。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弊端在于一味灌输式的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目标,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刚性已成的知识体系的直接作用,不利于学生自主培养良好的专业认知结构,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不能灵活运用,也就无法转变为实践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目的相违背。而基于工作过程的弹性实践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和着眼点,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情感意志的培养。二者虽然在理论知识的培养部分是相关的,但是在能力部分的重点培养是有区别的。

(2)校企合作实践深入程度不够。企业一般经营周期短,学生去实习的时间一般也比较短,因此学生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校企合作实践深入程度不够是校企之间建立产学研合作管理的一大障碍。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日常运转中组织与员工的共同目标,而与高校合作、为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一方面意味着短期劳动关系的补充与满足,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企业正式员工的正常工作,使生产的安全隐患增加,收效甚微的同时使企业的无形“负担”增多。而高校希望企业能为实习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习工作轮换岗位,以尽快熟悉企业内部的全面工作,在短期内有效提高实习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外部企业的环境支持实现弹性教学方法的实施。由于双方产学合作根本目的不尽相同,往往会使校企间的合作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实践,影响着校方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实训工作的开展。

(3)主观评价因素太大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差。酒店管理专业实践实习课程操作性较强,在选择实习环境时,由于学校或教师缺乏对实习环境全面、深入的了解,往往以主观评价决断环境质量进而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法。例如校方或教师在选择了实习合作的酒店企业后发现,酒店在经营管理、用人机制、企业文化、员工政策等方面的实际状况都不是预先实习设计的效果,不仅难以保证学生的专业实习收获,更有偏于既定弹性教学方法的预期目标。因此,高校和教师要有效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只有客观评价弹性教学环境,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弹性实践教学方法的实施收到高质量、高效率的效果。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弹性实践教学方法的实施措施

(1)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弹性实践教学计划。第一,以“精简综合”为原则,确定“课程群”培养方案。将专业课程中可以归类的教学内容编排为课程群,遴选优秀教师,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有专门的课程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以职业群为依据,统筹制订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通过校企合作,完成课程仿真训练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职业能力。第三,以岗位需求为核心,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教学。在教学中突出实践课程“职业化”特征,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安排时间完全以“职工”的身份进入酒店工作岗位,体验“现场第一线”的工作氛围。加强学生“岗位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素质。第四,以实习工作任务为实践项目,设计案例,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建议在酒店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第五,形成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制度,做好制度保障。设计教学要求、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践课程考试管理办法等,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弹性实践教学模式就是针对旅游行业特点,确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及实际任务,从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校内实训、校企合作等多方面进行调整,灵活安排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并依此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同时确立相应的学生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具体内容是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学专业为出发点,按照专业课程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项目和工作程序,在通过理论教学明确有关专业和职业岗位对酒店管理能力的具体要求后,联系具体酒店,通过校企合作再现具体的工作情境,教师进行现场模拟教学。

(2)加强校企之间相互了解,促进合作。针对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的现象,高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特别是针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校对于企业的选择是关键。选择知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和名牌旅游企业作为自己的实习基地,不仅可以避免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实习单位的频繁更换,而且可以畅通就业渠道,从而提高高校专业的知名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弹性实践教学方法时,可以考虑设计的教学内容要求与行业规范结合,在设计教学内容上,增加学生规范服务能力和个性化服务能力的训练,灵活安排实习时间,通过实践感受工作过程,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行为礼仪的培养,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将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和专业技术学习的稳定性两者相结合,以实习学生专业素质的层级制定教学计划。可以考虑根据企业招聘专业人才的需要确定专业培养的标准要求,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群,通过角色扮演的岗位实践学习,或者通过必修选修课程训练学生对职业岗位技能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顶岗和就业的要求。

(3)建立信息管理交流的网络平台。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弹性实践教学方法的模式下,建立信息交流互动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指导工作,不定期地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利用已有网站或重新建立门户网站,建立实践课堂专用网页,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把学校最新的实践教学法规、实践教学工作安排、社会单位招聘情况、学生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信息、学生的实践成果以及各种实践教学的先进方法和经验都在网络平台上,形成资源共享,作为实践教学管理指导的工具。

总之,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刚性”的批量化教学模式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流模式,但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是有弹性的教育。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尝试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弹性实践教学方法,为培养新形势下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上一篇:香港酒店管理专业开发与建构 下一篇:高职酒店管理服务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