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29 01:00:12

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 课本剧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加强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功能。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课本剧 作用

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由此可见,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必须摒弃教师繁琐的讲解、学生单调的朗读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造亲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的机会,让他们在切实的‘做’中成为学习语文真正的主人,从而丰富语文知识,发展实践能力。”课本剧作为一种语文教学的活动形式,恰恰能够体现这一教学宗旨。它改变了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功能。

一、课本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习戏剧,如果教师一板一眼地介绍戏剧知识、分析人物形象等,课堂气氛肯定沉闷,学生对戏剧的兴趣也会大减,而如果让学生登台表演,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对戏剧的兴趣就会产生。在课本剧教学中,教师应像一个指挥家,指导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教材进行研习、补充和拓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课本剧的编排演没有现成的答案,完全是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深入探索,能动地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自我体验,心理得到最好的发展,从而增强自我意识和创造精神。事实证明,学习戏剧,让学生在课外认真排练、课上尽情表演,比教师课堂上一个人“精彩”的讲解或课上临时指定某某同学担任角色朗读效果要好得多。当然,教师一定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在学生排练课本剧时给以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学习戏剧,让学生登台表演,是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吸收、思考、接纳,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条途径。

二、课本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课本剧由于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再加上新颖的形式、新鲜的内容、新奇的手段、演出比赛等,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爱好、特长、能力,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千差万别。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擅长丹青图画的,就搞布景或化妆;会乐器的,就配乐伴奏;懂电工的,可搞音响和照明;会电脑的,就搞文字编辑或录像剪辑;工于写作的,就改编或写剧本……各扬其长,相互配合,可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而且,学生还要学会处理平时排演中的许许多多琐碎事务,如服饰道具的筹集、保管,海报的策划、张贴,以及相关的宣传和有关方面的联系,等等。所以,演好一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实在应当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这与教育界新提倡的“愉快教学”十分吻合,它不会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而产生心理抗拒,相反,在戏剧唤起的“内模仿”中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和学习乐趣。

三、课本剧加强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1.“读”和“写”。

“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读”得充分深入,“写”得才生动有趣。编演课本剧,要对所改编的课文进行反复的阅读,揣摩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的意图,把握人物的性格,这样才能创造出矛盾冲突集中尖锐、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的剧本,才能把课文的内容准确地用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写”是“读”的释放和发挥,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结合戏剧的有关知识,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情等都变换成剧本的形式。在编写过程中,学生将学到的写作知识充分利用,可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2.“听”和“说”。

在排练时,编创人员之间需要沟通和交流,这就要求学生善于倾听。而戏剧语言中的潜台词、弦外音,也必须有敏锐的觉察能力和思辨能力才能“听”的出来。比如《雷雨》第二幕侍萍与周朴园相认的戏剧性的一节,其中语言就是富于动作性的:周朴园在30年后意外地重新见到侍萍非常惊讶,他猜到了可能是侍萍,但又不敢相信,所以他惊讶地“徐徐立起”,连语言都不能连贯表达:“哦,你,你,你是――”内心的震撼在行动和语言中暴露无遗。鲁侍萍的语言很平静:“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这一长句也体现了侍萍内心的平静,她已经做好了要和周朴园相认的准备。接着,周朴园说了句:“哦,侍萍。”又低声地说:“怎么,是你?”连续的几个短句将周朴园内心的惊讶、矛盾、斗争都体现出来。而剧本又写道:“鲁侍萍说:‘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晌。”剧作家用众多的短句与个别的长句相间的方式,很好地表现了两人多年后意外相见的情景,台词本身表现出了人物的行动。潜台词,也就是“话外之音”、“言外之意”,即话语字面意思以外的一种深层意义。优秀的台词往往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广地想象空间。

课本剧对学生“说”的能力的提升更是显而易见。通过课本剧演出,我欣喜地发现,那些胆小害羞的胆子变大了,不敢说话的开始发言了,可以大方的表演了。

四、课本剧发挥了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语文教材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美育因素,语文教师应该致力于“充分发掘语文教材及教学中美的因素,把培养审美能力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通过课文的讲授和能力训练以及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情操;通过审美心理的培养和建构,让学生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课本剧教学让学生尝试戏剧表演,在合作体验中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验,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实现戏剧教学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根据剧本(课本)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自主组织排练,自己充当演员角色,深入体会(体验)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努力成为剧中的“那一个”。从排练剧本到表演都是在一种合作的氛围中,在一种合作的情境中学习,可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主动性,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合作体验方式教学可更好地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逐步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人品质,促进自身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总之,课本剧教学中的合作体验方式旨在探讨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探索一条适合于学生主动发展及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新路子,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上一篇:培养小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