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不等于迁就

时间:2022-10-29 12:22:01

宽容与迁就没有明显的区别。一个自以为“宽容”的教师,或许已经走进了“迁就”的误区。

宽容主要体现为对学生由于知识浅薄而发生的错误行为从心底里的谅解。这种谅解具有一定的感化作用,有利于学生自省和接受教育。而迁就则是对学生的行为不作深入了解,只持姑息,应付态度,甚至听其自然。那么,我们该如何掌握对学生的批评艺术呢?如何让学生在受了批评后如浴春风呢?如何“宽容”而不“迁就”学生所犯的错误呢?

一、允许学生犯错

学生涉世不深,且好奇心强,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犯的错误,一般是由于无意识或对错误的后果认识不够造成的。我们要面对和分析这些错误,并把它视为学生进步的阶梯。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了解错误的来龙去脉,以便“对症下药”。

二、以爱心和诚恳为前提

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充满爱心。这样说出来的话学生才易于接受,同时还要有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态度。批评不是主人对仆人的训斥和责备,不是为了把学生搞得灰溜溜的。而是师生之间思想上的互相沟通。批评时诚恳、有善意,学生才会心服口服。

三、掌握批评教育的语言艺术

1 多肯定,少否定。我对学生的教育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语气。不用或尽量少用“不准、不行、不能”等语言。否定式语言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用赞扬代替批评。“数生十过,不如赞生一长”。学生多喜欢听表扬话,不愿听批评话,甚至一听批评就心理逆反。因此,我在批评学生不足之前,先真诚地赞扬他的进步,或者巧妙地用赞扬其进步代替批评其不足。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在班上是一伙小淘气的头儿。我找他谈心,先指出他说话算数、有能力、有威信,然后对他说: “如果你不只是团结那几个哥们儿,而是团结全班同学,在全班同学中树立威信就更好了。”结果,那次谈话后,他的表现判若两人,带领小淘气们在班上做好事,积极上进,后来被同学们选为班干部。

3 巧妙地指出美中不足。假如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先用了赞扬的语言,但在此之后又来一个明显的转折“但是”,有的学生立刻就会反感,认为老师前边讲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其结果,不但批评不会收效,前边的表扬也被学生理解为虚情假意了。如果不用“但是”这一转折词,效果就可能不同。例如我在教育一位只顾学习、自私自利的学生时。我对他说:“你的学习成绩很不错,如果你能多团结同学,多关心班集体,相信你会更受同学欢迎。”这样的间接提醒,比“但是”后面直接批评的效果更好,学生也乐于接受。

四、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习惯上总是把批评看作负面的东西,所以受到批评后,常会发怒、不平、焦虑,所以,我很注意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

向学生征询你的批评与事实是否相符,请他谈谈受了批评后的想法,并和学生一起寻求改正的方法、途径。有一位学生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各科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就是有点自以为是,在课堂上出现违纪现象。为了杀杀他的傲气。我结合他平时的表现批评了他一通,本希望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有更大的进步,但由于没有做批评的善后工作,结果事与愿违,他产生了对立情绪,甚至对该老师所任的课也反感起来,那科成绩直线下降。由于吸取了别的老师批评的教训,另一位学生,我对他的批评更严厉,但我注意做好善后工作,诚恳地告诉他老师批评他的苦心,并委婉地表示了老师对他的特别关注。结果师生关系比以前更融洽,他的成绩也因此逐步提高。

五、允许学生出现反复

这可能是宽容的最直接体现。学生的进步是渐进式的。可能会有反复,教师必须给学生时间。这种问题的解决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宽容。看似教师参与得不多,却处处少不了他这个引路人。而如果你只是迁就,不及时捕捉教育的机会,就会产生不好的结果。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别人不会察觉两者的异样,但其效果却有天壤之别。为人师的你,难道会忍心看你的学生被一次次的错误“侵蚀”吗?

上一篇:科研推进课改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下一篇:我心深处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