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时间:2022-10-29 12:12:55

喀什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红色经典影片《冰山上的来客》别具一格的边疆景色,勾画的就是喀什地区帕米尔高原的壮美风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者在喀什采撷到极质朴而鲜活的答案。喀什,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冲和东西方文明荟萃之地,人口380万,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有残疾人21.5万。在喀什地委、行署重视支持下,喀什残疾人工作者牢牢把握“大建设、大开放、大开发”历史机遇,正推动残疾人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雅戈尔公司:残疾人就业亚克西

有首好听的新疆歌曲叫《亚克西》,“亚克西”,在维语里是“很好”、“很棒”的意思。喀什地区残联与新疆雅戈尔棉纺织有限公司联手推进残疾人就业,成效卓著,用句新疆普通话形容就是:非常亚克西!

新疆雅戈尔公司是喀什地区最大的用工密集型企业,员工800人,2005年成立,每年招收20多名残疾人就业。2010年,公司希望大量招收残疾人就业,喀什地区残联认为,这是扩大残疾人就业的良机,必须全力支持。两家多次协商,决定在全地区12个县市,分4批招收400名残疾人就业,残疾职工享受优惠待遇:招工体检免费,有700元保底工资,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险,还免费住宿。

喀什地区残联党组书记徐继明对记者说,这在全疆也是少有的大好事,我们要全力做好服务。地区残联下发通知,要求县市残联大力配合,利用宣传工具广泛宣传,组织残疾人集中筛选。同时派人下县市了解情况,邀请雅戈尔人力部部长袁成强等下县市开招聘会面试,联系地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技工学校对新招收的残疾员工进行专业技能、汉语水平培训,还邀请地区司法局、民族宗教局、政法委、公安局派专家讲课,开展维权和维护民族团结教育。一个月培训,每名残疾职工每天10元饭费,地区残联和雅戈尔各掏一半。

记者进厂采访,首批100名残疾职工7月30日刚刚上岗,第二批100人正在培训。教室里坐了数十名学员,地区司法局法制科吐科长正讲授法律知识,聋校手语老师伊巴黛西为聋人学员做翻译。黑板上用汉语、汉语拼音和维语写着“新疆、雅戈尔、棉、纺织、有限公司、工厂、工人、宿舍”字样。22岁的英吉沙县肢残女工米尔古丽・如苏力的练习本上,工工整整用汉字写着自己的名字,写了二三十遍。

职工食堂操作间,做饭的11名炊事员全是聋校学生,经喀什残联和技工学校联合培训两年厨师技能,2010年6月30日进厂上岗。操作间传来啪啪的摔面声和咔咔的切菜声。女管理员说,这些小伙子太可爱了,一点不偷懒,特别诚实。她用手语和炊事员说话,操作间洋溢着青春的笑声。

进入机声隆隆的棉纺纱车间,记者采访了几位刚上岗正摘拣棉花杂物的残疾职工。距喀什60多公里的伽师县来的残疾职工艾迪夏,37岁了,在家靠老婆种田养活,家里还有7岁到14岁3个孩子。艾迪夏说,他以前从没到过喀什,县残联帮助进厂,这里生活比在家好多了,还能挣钱帮助养家,心里非常高兴。

还有一对刚上班的同村夫妻,34岁的丈夫买车江・阿布拉腿部残疾,27岁的妻子艾孜木古左手残疾,两人结婚5年,也是县残联通知来厂,现分住在男女工宿舍,上岗两个月有了工资就可以租房住在一起了。记者给夫妻俩拍照,老公看着老婆笑,老婆却害羞地低着头,原来丈夫20岁就看上妻子了,记者说,那时艾孜木古才13岁,你那么早就盯上啦?引得车间里一片欢笑。

亚瓦格社区:打起手鼓唱起歌

刀郎唱过一首新疆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歌中唱道:“我的手鼓纵情唱,唱不尽美好的新生活……”在喀什,在街道,在社区,记者听到了残疾人拍打手鼓的欢快之声。

2010年3月,喀什地区残联召开工作会议,地区行署副专员赵钢要求,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工作机制和领导机制。地区残联提出“抢抓机遇,扎实工作,推进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会上,地区残联与各县市签订2010年就业保障金征收目标管理责任书,力促全年突破850万元。5月,地区民政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残联下发《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通知,规定172个乡镇、街道残联,107个社区残协用公益性岗位选配一名专职委员(专干),还要求逐步达到所有村成立残协,选配专干。

喀什地区残联党组书记徐继明说,喀什地区县市残联工作基础薄弱,我们首先要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这次解决的279个公益性岗位涵盖所有乡镇街道和社区,劳动部门给指标,拨付工资,缴纳养老保险,每个残疾人专干每月能拿七八百元,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人管好,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喀什市亚瓦格街道托尔亚瓦格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一位干练的维族女干部接待了记者,她讲起维族音调的普通话,像唱歌一样好听。她介绍说,托尔亚瓦格社区有4699人,其中残疾人220人,成立了残协,专职委员叫木沙江,29岁,自治区职业中专毕业,他每月工资由喀什市残联就业保障金补助600元,街道签合同发给500元,每月有千元左右,还有低保和养老保险。木沙江很能干,电脑打字全会。记者看到,残协墙上悬挂着社区残疾人组织结构示意图,桌上摆放着社区残疾人基本情况表、城市低保残疾人情况表、危旧房改造搬入新居登记表、残疾人就业培训需求汇总表,每张表格都制作得十分精细。

社区一间作业室内,围坐地毯上缝制手工艺品的全是无业残疾妇女。她们在这里学刺绣,然后回家制作,社区家政服务公司负责订单收购,每月可收入二三百元,加上最高188元的低保,她们精神上获得了寄托。目前培训残疾人17人,还有15人培训后自谋职业。维族姑娘阿兹古丽培训后,由社区提供一间房子开了缝纫铺,12年培养了500多个学徒,大多数自谋职业,其中包括30多个残疾人。

亚瓦格街道的女主任说起街道残疾人工作如数家珍:残疾人就学、就医、就业、康复、危旧房改造、困难户重点帮扶等等,一个也不少。街道成立了残联、残疾人就业中心、志愿者协会、残疾人康复中心,有专人负责,有制度计划,8个社区都有残协,各有1名兼职残疾人工作者。全街道701名残疾人,420人享受城市低保,重残107人全部享受低保最高标准。街道甚至为残疾人安排廉租房,操办婚事,举办婚礼。女主任自豪地说,这里的残疾人受到多方关爱和照顾,特别幸福。

街道女主任正和记者聊着,亚瓦格社区残疾人已迫不及待地表演起歌舞。残疾老人敲着手鼓,社区女主任弹奏热瓦甫,身着维族服装的残疾妇女载歌载舞。她们还用维语表演了小品:社区帮助残疾人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难题。节奏鲜明的舞蹈,伴随手鼓和热瓦甫,表达了残疾人的喜悦之情。

喀什地区残联不仅重视基层残疾人组织工作,还特别注意整合社会力量。地区残联与地区聋校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对推动残疾人教育和残疾人工作起了催化作用。

记者来到地区聋校,学生都放假了,校长吴建南介绍说, 聋校1978年建校,10多年前,靠收费办学,学生交不起费用,学校只有84个学生,创业非常艰难。助残助学政策实施后,学生入学积极性极高,学校与残联配合,各县残联组织学生上学,敲锣打鼓送到学校,学生增加到250人,翻了几番,还毕业了两个班,有10多名聋生在雅戈尔公司就业。这次援疆项目,准备建教育基地,包括聋校在内,重新建设。聋校学生积极参与地区残联组织的助残日残疾人文艺晚会,地区残联筛选出21个节目,其中聋校有4个节目,35名聋生演员。吴校长说:地区残联徐书记常来学校沟通,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合作,都是为了残疾娃娃的明天嘛!

维族母亲:世上只有妈妈好

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有首动人的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煽情的歌词唱得人潸然泪下。在喀什,记者就见到了这样一位维族妈妈热燕姑丽,精心呵护汉族残疾弃儿,她的故事在喀什传为佳话。喀什市政府和残联联系资助的一套55平米廉租楼房里,记者采访了这位可敬的母亲。

热燕姑丽给汉族盲儿子起名艾沙都拉江,小男孩8岁了,生得虎头虎脑,在记者面前,熟练地敲起手鼓,唱起维族歌曲,唱着唱着竟哭起来,接着艾沙都拉江又用汉语唱起跟收音机学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声音高亢而动听。孩子从小在维族母亲身边长大,说话口音都是维族音调的,维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最疼爱他的亲人。

热燕姑丽让孩子到外屋,不想让他这么早就知道身世,接着,她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往事。2000年,热燕姑丽和丈夫在山东聊城开羊肉烧烤店,2002年5月23日,夫妇俩在公园一棵树下发现褥子里包着哭得半死不活的婴儿,褥子上有半袋奶粉。见孩子无人管,他们就把他抱到派出所报案,又找到当地政府民族办公室,未得到明确答复。夫妇俩把孩子抱回来,热燕姑丽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孩子太小,你不要抛弃,给他起个维族名字养起来吧。之后,她们在电视台、报纸登了启事,孩子父母没露面,两年后办了收养手续。发现孩子眼睛不对劲,连续4年,她们带孩子到聊城、北京、上海医院检查,都查不出致盲原因。

2006年夫妇俩回到喀什,去年喀什地区和喀什市残联出证明,介绍艾沙都拉江到乌鲁木齐盲校免费上学,可以一直上到大专。热燕姑丽说:孩子健康,我就特别高兴,我是信伊斯兰教的,孩子是胡大赐给我们的,我必须把他养大成人。

喀什地区残联对热燕姑丽和她儿子非常关心,徐书记说,以后孩子看病、学费都由残联资助。地区残联特意带1000元学费送给艾沙都拉江,希望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帕米尔山城: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

很早就听过一首激情四溢的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琴曲宣泄了新疆塔吉克族热烈而浓郁的民族风情。距喀什市290公里的塔什库尔干县,位于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是座美丽的山城。记者有幸赴塔什库尔干县采访,应是慕名已久。

从喀什市出发,穿越盖孜河谷、布伦口高原沙湖、冰川融水汇聚的喀拉库勒湖,途经号称“世界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云雾缭绕的公格尔九别峰和公格尔峰,3座7000米以上的冰山雪峰,婀娜而庄严,高原美景令人心醉。

塔什库尔干县是塔吉克自治县,县里对残疾人工作十分重视。记者到塔县当晚,县委书记臧爱武接待完援塔项目客人,又赶来宴请记者,聊到深夜。县里确定副县长阿里甫・木沙和古丽扎尔分管残联工作。第二天塔吉克美女副县长古丽扎尔和县残联理事长巴合提亚带记者采访了塔吉克残疾人。

塔什库尔干乡肢残个体户比比苏力坦擅长手工制作塔吉克帽子,20岁跟母亲学刺绣,后来和老公开了塔吉克族服饰店,由于质量好,生意蛮不错,每月能挣3000元。比比苏力坦还教了10多个徒弟,开了4个店,成为塔县残疾人创业典范。同在塔什库尔干乡的22岁无腿残疾人古力巴斯特,1岁半两条小腿被烧掉,膝盖处绑上皮垫子,当鞋走路,什么事也干不了,2010年县残联花2600元从喀什为他买了辆“倍顺”牌摩托车,他每天开车到塔县巴扎买东西。古力巴斯特说,以前只能在家门口转,有车方便多了,也和健全人一样,心里非常开心。他家50平方的抗震安居房,是县上拿钱盖的。喀什地区残联徐书记用当地话和他说,要他找个对象,明年结婚,来祝贺他的婚礼。

由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县残联2005年成立至今连辆小汽车都没有。县残联理事长巴合提亚说,现在编制3个,全县14个乡镇残联今年配齐专干。贫困残疾人100%纳入低保、农合保险和大病救助。一二级残疾人全纳入养老保险。塔县今年开始首次收取了16万元保障金,县财政还给了残联1万元办公经费,塔县残疾人工作正在艰难起步。

从塔县回喀什的314国道上,记者组遇到百年不遇的融雪性山洪泥石流,将近100公里的20处路段被阻断,两座桥梁损毁严重,100多辆车、400多路人被困。喀什地区残联徐书记用手机紧急联系在喀什开会的塔县县委王副书记和黄局长。王副书记和黄局长带车在被阻断公路终点处等候4个小时,终于将记者组安全接回喀什,使记者组成为当天唯一冲出特大泥石流的过客。记者在惊魂之余,深深感叹塔县工作环境的艰苦,更无限感激塔县县委政府的及时救援。

这次成功脱险,还要感谢喀什地区残联徐书记。徐书记在塔县当过常务副县长,与当地同志感情极深,加上艰苦地区工作的人做事那种执著,他果断决策,和喀什地区残联同志带领记者组,义无反顾,人背肩扛,翻坡涉流,步行数十公里,冲过四五个断路处,总有他认识的人或他联系的车接应。此境此情,记者领略了徐书记的工作魄力与实干精神。

徐书记今年4月才到残联,不到半年,喀什地区残联工作越来越受到喀什地委行署重视。全国助残日,残疾人文艺晚会在喀什人民广场演出,地委行署领导和3000人出席观看,艺术团又到4个县巡演,反响空前。徐书记亲自编写《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读本》500题,组织12个县市残联开展竞赛。8月11日首次全国“肢残人活动日”,地区残联组织了运动会和系列宣传,向地区副县级以上领导和自治区残联领导发出宣传短信。重新装修扩建了占地15亩的地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康复中心、聋儿语训中心和用品用具中心。

从塔县回喀什当晚,徐书记特意让记者观看了扩建中的中心,他说,后面建了500平米鸡场,养了200只小鸡100只大鸡,可以下蛋、吃肉,改善中心训练的残疾人生活。

半年时间,竟有如此推进力度,正像喀什残疾人工作者说的,喀什地区残联的未来不可限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答案不就在充满喀什风情的旋律与乐声中吗?

上一篇: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首度开考 下一篇:花开无声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