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后三角应用解剖及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10-29 12:12:13

胆囊后三角应用解剖及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及其在临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肝胆微创外科就诊的患者86例,分别进行经胆囊前三角和后三角入路法进行LC手术,并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经胆囊后三角入路法进行的LC在临床效果、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优于经胆囊前三角进行的LC 结论 经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易掌握,并发症少,安全可行,是治疗胆囊外科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胆囊后三角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经大量应用于临床,能够有效的治疗有关胆囊良性病变,并以其恢复快速、微创的特点成为胆囊良性病变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是研究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其中以胆管误伤最为常见,LC并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比开腹手术高0.2%~0.6%[1]。其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因素、病理因素和解剖因素三个方面。也有研究发现,若经胆囊后三角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有效的降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因此,明确胆囊后三角的生理解剖显得尤为重要。现为了进一步明确胆囊后三角的生理解剖及其在LC中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肝胆微创外科就诊的经B超或CT诊断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6例,年龄分布在22岁~46岁之间,根据胆囊是否存在粘连分为粘连组和非粘连组,具体资料如下: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术前常规给予插尿管导尿,一般情况下行气管内插管,采用气道麻醉方法。

1.2.2手术方法

本次临床试验采用经胆囊前三角和胆囊后三角入路两种手术方法行进行LC手术。

胆囊前三角入路: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建立气腹,将腹腔镜的操作器械以三孔法置入患者腹腔,将腹压维持在11~14mmHg,首先利用大视野观察腹腔内的环境,观察胆囊有无粘连、肝外胆道走向及轮廓,以及胆囊局部的走形与毗邻,常规分离胆囊,充分暴露胆囊三角和肝门部。然后经胆囊前三角入路,解剖分理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分别用钛钳夹闭,切除胆囊管,再剥离出胆囊并将其切除。

胆囊后三角入路:前期过程同胆囊前三角入路法,分离出胆囊之后,以胆囊壶腹为标准进行固定,然后经胆囊后三角入路,紧靠壶腹后壁将胆囊浆膜层打开,并对胆囊后三角进行仔细观察、分离和解剖,充分显露出胆囊壶腹和胆囊管轮廓,接着对胆囊管分别进行分离、关闭和切断,最后剥离胆囊[2]。

1.2.3观察手术指标

手术过程中认真观察手术的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并发症的产生、胆漏情况、胆管损伤情况以及转为开腹手术的情况等。

1.2.4统计学分析

经所有的收集的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方法选用X2检验,P

2结果

2.1胆囊后三角的打开过程及具体解剖结构

先找到胆囊颈部,在其后壁紧贴颈部打开浆膜层,使其清楚的暴露于视野,将胆囊后三角掏空,清晰的显示胆囊管和胆囊颈的轮廓,此时即可清楚的观察到胆囊后三角的组成。胆囊后三角是一个三角形裂隙,其尖端朝前,其左前界为胆总管上段及胆囊管,右前界由胆囊颈部后壁组成,后界为肝右叶脏面。胆囊后三角即为胆囊颈与胆囊管的交界处,其顶部是一个三角形的尖。胆囊后三角的表面被浆膜覆盖,然后与肝结节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相连成为一体。其紧贴的浆膜下未见胆囊动脉及其分支。

2.2分别经胆囊前三角和后三角的手术效果评价

2.2.1由结果数据分析可知,胆囊粘连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大于胆囊非粘连组;在胆囊非粘连组中经胆囊前三角入路和后三角入路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差异不明显;胆囊粘连组中,经后三角入路的手术所需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经胆囊前三角入路法。具体见表2.

2.2.2比较两种入路方式的手术过程总转开腹和并发症情况,粘连组有5例转开腹(其中经胆囊前三角4例,占手术的9.30%,经胆囊后三角1例,占手术的2.32%),无粘连组0例;无粘连组的并发症少于粘连组的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比较中,经胆囊后三角入路的LC出血量和转开腹情况明显优于经胆囊前三角入路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胆囊后三角是一个三角形的裂隙,通过腹腔镜的观察可知,胆囊后三角可以比胆囊前三角更加明显的显示胆囊三角的结构,并且比胆囊前三角更容易分离,行LC时可以有效的降低胆管损伤的风险[3]。当胆囊发生炎症时,胆囊三角消失,但胆囊后三角仍然清晰可见,改变很小,因其胆囊后三角的组织更松散,所以更易分离,更有利于临床操作。因为人体的胆囊三角区内有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及副右肝管经过,所以手术使极易损伤周围结构[4],只有清楚的了解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才能有效的降低其手术误伤的风险。

本次研究中,经胆囊后三角入路法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其粘连组和无粘连组产生的并发症和转开腹情况均少于经胆囊前三角入路法进行的手术。在粘连组中,经后三角入路法进行的手术,其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经胆囊前三角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综上所述。经胆囊后三角的LC,其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和转开腹情况均优于经前三角入路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且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易掌握,并发症少,安全可行,是治疗胆囊外科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晓强,冯玉泉,黄志强,LC的并发症(附39238例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1):654.

2. 李立波,李君达,蔡秀军,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修复效果的因素[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3003,18(5):263-265

3. 吴文庆,刘玉林,李小华.联合后一前胆囊三角人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11):1199―1200.

4. 游晓功,袁克美.胆囊后三角的解剖及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l临床意义[J].解剖学杂志,2008,31(1):118-119.

上一篇:静态CR胸片与动态X线电视透视相结合在肋骨骨折... 下一篇: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管理效果及其变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