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目标达成模式与CIPP模式对比研究

时间:2022-10-28 10:08:24

泰勒目标达成模式与CIPP模式对比研究

内容摘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泰勒目标达成模式诞生,成为教育评价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评价模式,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斯塔弗尔比姆在泰勒模式的基础上创立cipp模式,将评价目标本身纳入评价活动之中,使教育评价更为科学、全面。本文将对两大教育评价模式进行梳理,并从模式产生背景、内容体系和意义进行比较研究,以指导我国教育评价实践。

关键词:泰勒目标达成模式 CIPP模式 教育评价 比较研究 启示

一.泰勒目标达成模式

泰勒模式,又名目标达成模式或行为目标模式,其核心为目标,是教育评价史上的开山之作。在泰勒教育评价理论下,教育目标就是评价的目标,教育过程中学生行为的变化即为评价依据。教育评价过程即通过四个步骤(目标的评价、评价情境的确立、评价手段的设计、评价结果的采用)的确立,来实现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评价三者的动态平衡。本小节将从目标达成模式的目标、原则和程序三个方面全面介绍该模式。

泰勒的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核心,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自20世纪以来,美国并无国家名文规定的教育目标。针对这样的情况,泰勒认为教育目标其本质上是指人的变化,而评价就是确定行为变化程度的过程,这也意味着评价主要是评估学生的行为,与以往只评价教材内容有本质上的区别。

泰勒教育评价模式的目标与他的教育原则是分不开的。泰勒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行动方式,因而教育目标指人行动方式的变化,教育评价就是确定教育目标是否实现,实现了多少的过程。除此之外,人的行为极为复杂,所以教育评价应从各个方面着手评价,除了纸笔等简单测算外,还应包括更为广泛的方法,例如观察其行为等。

泰勒教育评价模式的程序是简单而又高效的,包含四个步骤:(1)评价目标的确立(2)评价情境的确立(3)评价手段的设计(4)评价结果的采用。此处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评价结果指对预期的目标与现实的是否吻合作出一定的判断,进而判断课程在哪些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

二.CIPP评价模式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实践主要局限在泰勒模式上,但人们逐渐发现其弊端,比如:作为评价核心的目标是否合理[1]。针对泰勒模式中的某些局限,美国注明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在1966年创立了CIPP教育评价模式。

泰勒模式以“目标”为中心,而CIPP关注点显然在于“决策”上。斯塔弗尔比姆认为:“教育评价不应限于确定目标的达到程度,而应是为教育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2]

CIPP评价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步骤: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nput)、过程评价(Process)和成果评价(Product)。这四个步骤首字母的英文缩写即为CIPP,也是该评价模式名称的来源。这四个步骤相互结合即构成CIPP这一独特的评价模式。

背景评价(Context)指的是对目标的评价,即目标是否合理应该被纳入评价体系之中。这一点是斯塔弗尔比姆在评价中学时的发现,他认为评价的目标本身存在问题:(1)目标提出者对于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不得而知,故其制定的目标很可能不符合学生实际。(2)不同教师对于目标的看法大相庭径。(3)实际上并不存在一套共同的目标体系与学生错综复杂的发展水平以及动态的需求相对应。[3]由此,斯塔弗尔比姆提出:方案的目标不应随意确立,而应该结合学生的时间,评价的第一部应是北京评价,这是选择和形成方案目标的根基。

输入评价(Input)则是在确定了目标之后,对各种备选方案之优缺点加以遴选与评价的一个过程,实质上是对方案是否可行,是否有效的评价。最佳方案在输入评价后产生,要么是几个备选方案中的一个,要么是几个备选方案好的方面的结合。

过程评价(Process)则是一种对于方案实施的过程的监督,其目的是为了对于方案本身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完善,即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这一步需注意以下问题:方案实施的程序有哪些?方案本身及实施过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何进行调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程评价为了获得详实的文字资料要求对实施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

成果评价(Product)是对于评价过程的测量、判断、解释,也称之为终结性评价。它要注意的问题有:在方案中产生了什么结果?大家如何看待这种结果的价值和优点的?评价结果对于方案预定对象的需求满足度如何?

综上所述,CIPP评价模式是对泰勒目标评价模式的继承与发展,它涉及了目标的评价及其是否合理的问题。它还是一种全面的评价方式,涉及方案的形成、实施到结果。这种评价模式适用于大型的教育改革,它为改进整个教育工作的过程服务。

三.泰勒目标达成模式与CIPP模式的比较研究

1.模式产生背景

教育测量运动是教育评价思想的摇篮。20世纪初,教育测量运动在西方世界如火如荼。这一探索由桑代克思想指导,他提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育评价活动的科学化,但其过分追求评价结果的标准化,其他的难以用数字客观描述的因素却被排除在外,比如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这些因素均被忽视。在这一背景下,深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的泰勒目标评价模式应运而生,此模式要点如下: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但是,由于教育目标实质是评价对象发生的变化,即学生行为中发生的某些预期的变化,所以评价其实是为了确定行为发生变化的程度的过程。

CIPP教育评价模式孕育于美国教育改革运动之中,产生于泰勒目标达成模式之后。1956年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人民感受到巨大威胁,并将美苏争霸暂时的落后归根于教育上的落后。在这之后,美国掀起教育改革运动,期望通过教育改革来培养科技人才,达成赶超苏联的目的。在这场改革运动中,大量资金投入教育领域,政府要求所有获得这笔经费资助的项目都要进行效用性评价,这就引发了对教育评价的广泛需求,促进了教育评价活动的普遍开展。然而,在教育评价的历史中,人们发现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泰勒目标达成模式已不能满足这场教育改革的评价要求。斯塔弗尔比姆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评价中心经数年研究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与泰勒模式迥然不同的是,CIPP模式具有十分明显的服务取向以及自由的社会的原则,这种模式植根于公平、公正的民主原则之中,反映的是客观主义的导向,也具有决策导向模式的特征。

2.对模式的认识和评价

泰勒目标达成模式虽有许多弊端,但在教育评价史上占有统治地位,现有的教育评价模式大都在其基础上发展。作为最早的也是较为完备的教育评价体系,该模式对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评价模式其创新性在于开创了评价新形式,即目标参照法。泰勒认为,以往的智力测试把区分考生作为核心目的,用途在区分学生,实质上对于帮助学生了解其学习的进展意义并不大。而与此相对应的目标参照法则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业的进展而进一步改进自己。

泰勒模式占统治地位一大重要原因即结构简单,操作性强,其操作程序相当完备,包括目标群、筛选、目标、学习情境、工具与测验、信息检验等首尾一贯的具体环节。[4]可以看出,泰勒模式较为成功地确立了行为目标,但在情感、技能目标上的确立存在较大问题。教育的目标是预先设定好的,结果只是对于预设目标是否达成,其问题在于散落在目标之外的结果不纳入考虑范围。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些教育目标根用语言根本无法表达出来,泰勒模式把这些难以表达的教育目标排除在外,将导致价值判断的表浅化。

相反,CIPP模式继承并且进一步发展了泰勒模式,CIPP模式在背景评价中对于目标的合理性进行了判断。而且这一模式还提出了输入评价和过程评价,提出了一个十分完整的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CIPP模式并不是完美的,它过分注重描述性等客观、标准化的信息,忽略对目标作出价值上的判断。此外,CIPP模式的评价者常受政治因素的干扰,可能为决策者在政治上的便利而做出虚假的伪证,因为在这一模式中,评价者的职能是为决策者收集、分析和传送概括性资料务。除此以外,CIPP模式还过于复杂,其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评价等四类评价之间的实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不适用于简单的教育评价活动。

CIPP模式并不意味着比泰勒模式更先进,而是在其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CIPP更适用于教育改革等复杂的教育活动的评价中,因为其诞生在教育改革中,而泰勒模式在今天仍然适用,就在于其强大的逻辑性和可操作性。

教育评价模式是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范式,是联系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的纽带,具有构造、解释、启发、预测等多种功能。在教育评价模式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泰勒模式至今仍然适用,而CIPP评价模式在泰勒模式继承上发展而来,显示了其强大的功能。我国教育评价实践要充分学习并两种评价模式,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24.

[2]、[4]高振强.CIPP教育评价模式述评[J].教学与管理,1998,Z1:57-59.

[3]G.F.Madaus and D.L.Stufflebeam,“Evaluation Models”,Kluwer―Nijhoff Publishing,1985.高振强.CIPP教育评价模式述评[J].教学与管理,1998,Z1:57-59.

[5]罗华玲.西方主要教育评价模式之新解[J].昆明学院学报,2011,01.

[6]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5.

注 释

[1]高振强.CIPP教育评价模式述评[J]. 教学与管理,1998,Z1:57-59.

[2]G.F.Madaus and D.L.Stufflebe

am,“Evaluation Models”,Kluwer―Nijhoff Publishing,1985.

[3]高振强.CIPP教育评价模式述评[J].教学与管理,1998,Z1:57-59.

[4]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5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上一篇:浅析目标成本法在施工项目中的应用 下一篇:盛大:盒子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