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拉摩的侄儿》中的主角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多元性

时间:2022-10-28 09:47:58

浅析《拉摩的侄儿》中的主角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多元性

摘 要:《拉摩的侄儿》是狄德罗的重要作品之一。作品的主人公拉摩的侄儿是一个有着复杂而矛盾的性格的人物。这一形象从外到内,从言谈到举止都充满了矛盾,“是高傲和才智的混合物”一个有着清醒意识的“堕落天才”。本文试图对其形象与性格的多元性经行的粗略的探析和描述。

关键词:《拉摩的侄儿》;狄德罗;多元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044-01

狄德罗作为文学家的地位,是由他的三部小说奠定的,这就是《修女》、《拉摩的侄儿》和《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这几部作品在宣传启蒙思想、富于哲理性上,与其他启蒙运动作家的小说作品是完全相同的,而在真实描绘现实生活和人物形象上,又显出了自己的特色。狄德罗要求小说创作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强调细节描写的真实。在十八世纪小说中,他的作品有较多的日常生活图景和接近现实的细节描绘,对于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拉摩的侄儿》篇幅不长,完全由对话组成,只插有很少的简短叙述。主人公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以及对社会的反映和描写,都是通过人物个性化的生动语言表现出来,显示出了作者的艺术技巧。狄德罗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了典型化的艺术加工,塑造出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形象。

一、一个集高傲与卑鄙、才智与愚蠢于一身的小人物

狄德罗笔下的拉摩的侄儿,“瘦削憔悴”、“穿着破衬衣、破子,衣衫褴褛,差不多光着脚”。他每天很多时间都在咖啡馆里闲荡,“早晨起来,他第一件心事就是到那里去吃午饭,午饭后又要想到那里去吃晚饭”。夜晚,他经常没宿处,要请求马夫让他睡在稻草上。他有出色的歌喉和音乐才能,知识相当丰富,见解非常深刻,还是一个技艺高明的演员,但他没职业,是流落在咖啡馆里那些为数众多的落魄文人的一个典型。他有时也能到贵族家庭里去教点音乐,但不足以糊口,他经常要到某些大人先生家充当食客。在那里,他要不停地讲些机智戏谑的笑话给主人逗乐,要向他们卑躬屈膝、阿谀奉承,还要象弄臣小丑一样,嬉皮笑脸接受主人的辱骂,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能在餐桌上狼吞虎咽地饱吃一顿,或得到一点“资助”。可是他顺利的时候,他又完全是另外的形象:“他扑着粉”、“鬈着头发,穿着漂亮的衣服,昂首阔步,神气十足”。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悲惨而可耻的复杂形象。

二、一个快活的无赖,苦恼的先知

这个形象的复杂还在于,他并不单纯象恶棍坏蛋一样认为他所过的生活是正当的、合理的,他非常清醒、非常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生活肮脏卑鄙;他骂自己是“不识羞耻的”、“懒惰的可怜虫”,“一个极端的无赖、一个骗子、一个贪食者”;他谈起自己的生活,都是用极刻薄的讽嘲口吻和最自我菲薄的语气;他有时还表现出一些“理性”、“诚实”和“尊严”,但所有这些又不妨碍他继续自觉地“采取蠕虫的方式”过着卑污的生活。

他看到了那个社会的不平,他说:“这是何种的鬼制度,有些人吃厌了一切东西,而其他的人也和他们一样,有急不可待的胃口,会经常饥肠辘辘,但却没有东西放在牙齿下”。他看到了人与人关系的残酷:“在社会中,各种地位的人互相吞噬”,富人都是“强盗”,人们“象狼一样的贪婪”、“象虎一样的残忍”。他还看到了社会风气的败坏:“黄金就是一切”,正义不能伸张、德行一钱不值,“无数正直的人并不快活,还有无数的人,他们快活,但并不正直”,是非颠倒:“白的将是黑的,黑的将是白的”,“人格”、“尊严”都微不足道。作者这样评论他说:“使我惊讶的是,这样的精明和这样的卑鄙在一起;这样正确的思想和这样的谬误交替着;这样邪恶的感情,这样极端的堕落,却又这样罕有的坦白”。

三、一个知恶为恶者、恶中有善的邪恶者

拉摩的侄儿实际上成了一个有明确的“世界观”作基础的知恶为恶的恶汉。然而,拉摩的侄儿并不是一个天良完全泯灭的坏透了的人。例如,他有一次“有了常人的理智”、“一瞬间表露了理性和诚实”,因而被豪富的主人赶了出来;之后,他觉得自己的心里“有某种尊严之感和人性结合着,那是没有人能够把它消灭掉的,他不想再回到那里去。他表示对自己的偷窃行为“一点也没有愧悔”,因为“如果一个窃贼偷窃了另一个,魔鬼也会发笑了”。可见,他也是把自己的作恶当成一种对使他穷困,堕落的社会和富豪们的一种报复,有“以恶抗恶”的因素。他说到各种剥削者、有钱者和自己的保护人时,对他们的蔑视、嘲笑,溢于言表。拉摩的侄儿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为自己的堕落而痛苦,潜藏着对丑恶社会的反抗意识。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拉摩的侄儿这样发问道:“难道不是由于我偶尔表露了理性和诚实,所以弄到今晚上没有吃晚饭的去处吗”?因此,他的结论是:“和我的同胞的习俗相配合”,去做“最野蛮的流氓”。他把那些富人视为强盗,而自己又下决心去做“打劫”强盗的“强盗”。他的方式不外:赖在有钱人家里不走、大吃大喝;教音乐时“用卑劣的手段和不名誉的小诡计”对付贵妇太太;或者帮助夫人与人私通,替小姐偷递情书以增加自己的“外快”等等。总之,他看出在那个社会里人对人是狼、是窃贼,因而他也以狼的方式、窃贼的方式去对待别人。狄德罗通过拉摩的侄儿之口对时代社会的评论,不仅是当时封建专制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真实写照,而且也深刻地触及了当时已经成为社会现实的资本主义关系的某些本质特征,而拉摩的侄儿就是这样一个封建资本主义人与人关系的畸形产物。

四、结语

《拉摩的侄儿》作为辩证法的杰作,主要在于作者以辩证的方法挖掘和表现了主人公性格中尖锐的矛盾,特别是这种矛盾着的性格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尖锐矛盾。通过这个人物,狄德罗对十八世纪下半期的德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正如马克思所引证的黑格尔对这本书的评论所说:“意识到自己的支离破碎状态并把这种支离破碎状态表露出来的意识,是对于现有的存在以及对于整体的错综杂乱状况和对于自己本身的一种刻薄的嘲弄;同时它是这整个的错综杂乱状况的还可以辨认得出的反响”。

狄德罗对人物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有深刻的辩证的理解,他笔下的拉摩的侄儿表现了较高的社会概括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这个人物和过去贵族豢养的封建文人不同,是资本主义关系发展以后的新产儿,他的身上充分表现出资产阶级世界观中某些最本质的方面。总之,拉摩的侄儿的这个怪诞人物,在他的社会里,在他的生活中,“打破了教育、社会习俗、礼貌的惯常观念的常规,使真理显示了出来,把恶棍的假面具揭穿了”。小说主人公的形象与性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狄德罗.拉摩的侄儿[M].商务印书馆,1981.2.

[2]狄德罗.拉摩的侄儿[M].商务印书馆,1981.20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07.

上一篇:傅山“四宁四毋”研究综述 下一篇:浅谈平面设计图形创意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