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的征收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8 09:20:03

碳关税的征收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一些国家打着低碳减排的旗号单方面主张对高耗能产品征收碳关税,引起了国际范围内广泛的关注。碳关税的征收必然带来企业成本的提高、出口的下降,经济发展受阻等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国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技术进步,培育新兴市场等措施来跨越这一贸易壁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碳关税;出口;高碳产业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021-0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全球气候日益变暖,这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气候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然而,危机后的欧美发达国家却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提出要对发展中国家征收碳关税。

一、碳关税的含义

碳关税,指一国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一般认为碳关税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于2007年1月提出,呼吁欧盟国家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以避免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遭受不公平竞争,矛头直指美国。此后继任总统萨科齐多次重申碳关税的提议。紧随着法国人的脚步,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开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碳关税。

表面上看碳关税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维护全球气候安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实质上是欧美发达国家借发展低碳经济争取世界经济话语权制衡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手段、一种贸易壁垒。尽管目前发达国家“碳关税”仍然正处于策划或制定阶段,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碳关税”逼近带来的巨大威胁。

二、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经济的增长主要靠依靠高投入、粗放式、消耗大量资源所带动。2007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2010年,中国的排放量为90亿吨,美国为52亿吨。虽然就人均排放量来说中国的6.8吨,比美国的16.9吨少很多,但已超过世界平均值。中国目前出口的产品一半以上属于高碳产业,如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一旦开征“碳关税”,短期来看严重影响企业成本、利润以及出口。

按目前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价格(45美元/吨CO2),中国企业每年将增加约550亿美元额外负担,进入欧美市场的产品关税将从目前3%~4%的水平上提高约14个百分点,出口成本大大增加,提高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一些利润率较低的行业,如服装、机电行业将无法承受。以美国来说,若征收30美元 /吨碳的关税,将会使得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近1.7%,当关税上升为60美元/吨碳时,下降幅度增加为2.6%。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预测,一旦全球实行碳关税,中国制造业出口量将削减1/5,而大陆的纺织品将是重灾区。

与此同时碳关税还间接带来了国内就业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欧美国家的碳关税的征收将引起更多国家的效仿,发展中国家的报复性反击,这进一步恶化了出口环境,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

(二)积极影响

从长远来看,其实对中国收碳关税的征收不一定都是坏事。碳关税的征收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高耗能、高污染、高碳行业的生产及出口,寻找更多的清洁能源;全力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应对“碳关税”的策略

(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把新能源、高科技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中国传统的很多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短期内要赶上困难很大,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对中国来说意味的是机遇。据《斯特恩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低碳产品市场可达5 000亿美元,从普通的LED灯泡,到清洁能源,低碳产品市场都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

(二)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

《京都议定书》实行的是“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就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或限排义务,但这不代表我们能置身事外。后京都时代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到国际碳问题的探讨中,参加国际性的协商与谈判,成为国际规则的参加者和制定者,争取对中国有利的发展机会。

(三)利用WTO机制保护

碳关税违背了WTO的“自由贸易”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自由贸易原则要求任一缔约国的政府措施,应对来自其他缔约国的输入货品给予与本国产品相同的待遇。而碳关税则是采取关税手段限制他国产品进入本国,与自由贸易原则相对立。最惠国待遇要求一缔约国对来自或运往其他国家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应当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来自或运往所有其他缔约国的相同产品,不能以生产过程的不同而认为是“不相同”的产品。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产品征收不同的碳关税,也违反了最惠国待遇原则。一旦真正遭遇碳关税,可将违反WTO协定的碳关税措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通过争端解决程序,重建公平的贸易环境。

(四)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欧盟、美国和日本是中国主要的出口贸易伙伴国,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劳工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决定了他们是贸易壁垒的主要发起国。我们在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同时,应注意调整中国出口贸易的地理方向,扩大向新兴市场的出口,以分散风险。

(五)提供政策扶持、提高出口退税率

出口退税是WTO明确赋予成员及其企业的权利,是不违反WTO协定的合法措施。中国出口退税制度始于1985年,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但中国的出口退税制度运用的范围比较窄、没有实现真正的“零税率”,对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来说并不公平。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要继续保持外贸的稳定持续增长,需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帮助企业消除“碳关税”影响。

(六)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掌握低碳技术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遭遇了各式各样的非关税壁垒,碳关税也只是一种新的表现方式。突破这些壁垒最根本要苦练内功,从企业自身做起。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努力研发节能减排相关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不利地位。一旦能走在低碳技术创新前列,碳税或许蕴藏着新的商机。

参考文献:

[1] 夏先良.碳关税、低碳经济和中美贸易再平衡[J].国际贸易,2009,(11).

[2] 谢来辉.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边境调节税:新的贸易壁垒[J].国际贸易问题,2008,(2):65-71.

[3] 马岚.撕掉“碳关税”外衣[J].经济研究参考,2009,(60):18.

[4] 张向晨.碳关税是否符合WTO规则[J].WTO经济导刊,2009,(12):87-88.

[5] 刘小川,汪曾涛.二氧化碳减排政策比较以及中国的优化选择[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8):73-80.

上一篇:绿色保险经济信息披露新视角 下一篇:新疆农民利用互联网提高技能教育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