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德语语法教学中语言游戏的应用

时间:2022-10-28 09:06:42

浅析大学德语语法教学中语言游戏的应用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语言游戏在大学德语语法教学中的意义,然后通过举例,重点探讨了在语法教学中,如何设计及运用语言游戏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使更多的德语教师了解语言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实现德语语法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 语言游戏 语法教学 设计 应用

一、引言

语言游戏,简而言之,就是用语言来做游戏(mit Sprache spielen)。不管年龄如何,人们都喜欢游戏。选修大学德语的大学生虽然已是成年人,但面对陌生的德语,他们仍如同牙牙学语的孩童一般,要从最简单的模仿开始,在这个不断模仿、重复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使用好语言游戏,就可以创造出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强化学生学习德语的效果。

二、大学德语语法教学中实施语言游戏的意义与功能

语法教学作为大学德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德语这门语言,从而能运用德语进行交际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语法教学的观念在不断更新,由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发展到听说法、交际法等,但目前大学德语课堂内的语法教学环节大多仍采用“讲授―练习―检测”的模式,即教师通过教材中的例句,先讲解相应的语法结构,然后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最后教师对学生练习的结果进行检测,从而了解学生对语言结构掌握的情况。语法练习题主要取自教材及配套的练习册,题型多为限制型练习,如填空、句型变化或翻译等书面练习,或是仿照例句说句子、简单问答等口头练习。检查方式通常是学生一个接一个以口头形式说出答案,老师纠正;或是将答案以书面形式交由老师批改。在这种重复单调的练习模式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师生间缺乏互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发言机会不多,从而导致未发言的学生产生厌倦感、思想开小差。这样的课堂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提高其德语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效果也收效甚微。

面对语法教学环节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用语言游戏的优势凸显出来:(1)语言游戏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只是“监督者”与“帮助者”:监督整个游戏过程,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2)语言游戏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特别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能毫无顾虑地参与游戏,不用再担心犯错没面子,从而提高了所有学生学习德语的积极性,也间接培养了其运用德语进行交际的意识;(3)极具趣味性、多样性的语言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德语的兴趣,有助于克服学生学习语法过程中产生的厌倦感;(4)在分组游戏中,小组内成员群策群力,相互配合,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且限定的游戏时间又让各小组之间存在竞争,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大学德语语法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应用

语法教学是增加语言基础知识的关键。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才能具备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在语法教学中,语言游戏的设计可从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下面将一一介绍笔者在语法教学中实践过的几种行之有效的游戏。

1.听力技能训练游戏

将德语歌曲融入语法教学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语语感。教师可根据语法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歌曲,进行填歌词或抢歌词的游戏。

例如讲解双宾这个语法点时,可选取歌曲Was soll ich dir schenken?(我该送你什么?)。教师将歌词中涉及宾语的单词或句子空出,学生欣赏完歌曲后进行填词。等播放完规定的次数后,填写得最完整、准确率最高的学生为胜利者;或者可换一种形式进行此类音乐游戏―听歌抢歌词:将歌词中涉及宾语的句子写在字条上。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将歌词字条放在每组的桌面上,歌曲播放过程中,每组成员边围着桌子转动,边注意看桌上的歌词是否已经在歌中唱出。唱出的歌词字条即可被拿走,歌曲播放完毕后,小组中抢到的歌词最多的学生为获胜者。

2.会话训练游戏

此类游戏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掌握语法结构,而且以口语呈现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使用德语交流的意识。

(1)掷骰子游戏:教师根据教授的语法内容准备游戏棋盘。如讲动词变位的规则时,棋盘内容是若干个动词,其中还可设计添入少数诸如“再掷一次”(nochmal würfeln)、“停一轮”(eine Runde aussetzen)等奖惩符号,增强趣味性。游戏以分组方式进行时,每组成员轮流掷骰子,按点数在棋盘上走动相应的步数,然后按照格中所标注的要求先对动词进行相应的人称变位,之后用该动词造句。游戏时间结束时,小组中走到终点或最接近终点者获胜。同样,游戏在讲解过去时、完成时等时态时都可进行。

(2)问卷签名游戏:教师根据教授的语法内容准备问卷。例如讲到疑问词时,问卷内容可以是若干个由疑问词引导的疑问句。游戏过程中,每位学生拿着问卷,向他人提问,等待对方的回答。若对方做出了正确的回答,那么对方即可在问卷上这句问句的空白处签上名,在规定时间内,问卷上所有问句都获得他人签名的同学胜出。游戏过程中要特别注明持问卷者必须向不同的学生提问,即不可以向同一人问多个问句,以便让更多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

3.阅读训练游戏

(1)卡片游戏:教师准备若干套卡片,卡片内容视练习要求而定。例如在讲解德语句序时,句子各成分即为卡片内容,如主语(代词或名词)、谓语(动词)、状语,等等。教师在制作卡片时,可将写有相同句子成分的卡片上标注一样的记号,如在写有时间状语am Sonntag(在星期天)或heute(在今天)的两张卡片的左上角涂上红色三角形标记,而在写有动词的卡片上涂上黑色横条等。这些特殊标注在句子的排列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规定时间内排列出最多句子的小组为胜利组。在此类游戏中,学生阅读单词、排列句子,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从而掌握了句序。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规律能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中,效果远远胜过教师在讲台前的讲解。

(2)改错游戏:教师准备一篇短文,其中部分句子有语法错误,这些错句可以从学生的书面作业中挑选改编而得。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短文语法错误的修改,并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讲解修改后的短文。最后由老师进行评判,找出最多错误并修改正确的组获胜。每组领到的短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难度应一致,以凸显公平原则。以游戏形式进行的纠错环节,加深了学生对易错语法点的印象,从而强化了教学效果。

4.写作训练游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语言水平,进行不同写作要求的游戏。

(1)写话游戏:游戏分组进行,规定时间内,每组写出含有相关内容的小短文或小对话。例如在讲解人称代词的变格现象时,每组抽到一张写有一个人称代词的纸条,如抽到“ich”(我)这张纸条的小组,就要在规定时间内不仅写出“ich”这个词,还必须含有与“ich”相关的“mir”,“mich”这些宾格形式的人称代词。短文或对话的长短可由教师根据学生掌握语言的具体情况而定。

(2)图片游戏:教师选择合适的一张或多张图片,呈现给学生看。在规定的时间内,分组的学生共同完成对图片场景描写的任务,要求用上事先所给的词汇。例如学习原因从句时,可给出引导原因从句的连词da/weil(因为),以及表示因果关系的并列连词denn(因为),deshalb/deswegen(因此)等。最后将所有小组的短文汇集在一起,让学生参与评出最优秀的短文。

四、结语

语言游戏的形式有很多,内容也可以千变万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决定采用何种形式的游戏进行训练。实践证明,语言游戏在语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活跃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德语语法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德语进行思维与交际的能力。然而,语言游戏毕竟只是教学过程中一种辅助手段,不可滥用。教师应该目的明确地、有计划地设计及组织游戏,使语言游戏在课堂上发挥最大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清.浅谈大学德语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科教文汇,2010(07):111/122.

[2]蔡玳燕.借助音乐提高德语教学效果[J].宁波大学学报,2006(01):124-126.

[3]俞丹.德语语法教学中的交际能力培养[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05):438-442.

[4]黄阿仙.课堂游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8(35):710/722.

[5]Hermann Funk und Michael Koenig.Grammatik lehren und lernen[M].Langenscheidt,1991.

上一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