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陈村职业技术学校创新特色解读

时间:2022-10-28 08:07:41

顺德陈村职业技术学校创新特色解读

摘 要:中职学校特色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但更需要富有创新的思路。20年前从困境中崛起的顺德陈村职业技术学校,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业绩,凭借的就是“一体两翼”的创造性办学思路。该校从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创新入手,紧紧抓住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加以训练,成功申请了500多项专利,形成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色品牌,为当地城镇化培养出大批德技双馨的毕业生。

关键词:一体两翼 精细化管理 创新能力 特色品牌

创办于1992年8月的陈村职业技术学校,坐落在闻名海内外的“千年花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2004年6月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学校的评估验收,以学生专利发明闻名全国。

一、困境中崛起,业绩举世瞩目

该校创办之初借用的是小学的旧教室,招生仅限于陈村镇没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生源差、人数少。1996年与陈村化技术学校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资源共享”的新型办学模式。1997年5月被评为首批“市级重点职业学校”,同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乡镇示范性化技术学校”。学校四易其址。经过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从2000年开始了跨越式的发展。建有数控加工、CAD/CAM设计、模具制造、PLC技术、机电一体化、现代物流应用、动画制作、网络管理、综合布线等30多个校内实训室场。学校现有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140多人,其中研究生26人,高级教师34人;在校学生3000多人。师生屡次在全国和省市大赛中获奖,学校则成为“省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全国创新教育研究基地”,多次获得省市、国家级奖励,有522项学生作品申请了国家专利,并已获得专利授权128个。

二、“一体两翼”的办学思路

“一体”指以培养城市化意识的人为本体。“两翼”指借助专利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掌握成为体面城市人的生存手段;借助精细化德育,塑造学生心灵,为学生成为城市化文明人提供保障。陈村职业学校创造性地提出“城市化意识教育”新理念,着意培养“高素质、高品位、高度文明、高尚道德”的城市新人。为了培养城市新人的创新意识,该校实施了卓越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成为该校享誉全国的最大特色,校领导两次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科技创新颁奖大会,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创新型先进学校”的光荣称号。站在“城市化意识教育”的高度上,学校进一步探索精细德育教学模式,精化育人目标,细化育人过程,创新育人机制,强化育人实效。

三、精细化管理模式创新

在实践“城市化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们意识到德育应是“城市化意识教育”的主阵地,而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是最终目的,于是学校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使之与“城市化意识教育”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了“精细德育”模式。

从精细化意识到精细化管理。全校师生对精细有了共同认识之后,对学校实施全面精细化管理。

1.建立精细管理准则

(1)确立目标建设以“精”为标准。学校的精细目标及标准重点体现在八个方面,即环境塑造精雅化、制度管理精细化、师资建设精良化、课堂教学精致化、活动设计精心化、实践操作精准化、家校合作精密化、学生培养精品化。(2)确立过程管理以“细”为原则。过程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学校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将过程做细”为原则。即细分目标任务,细分人员安排;细化实施过程,细化工作要求。

2.成立精细管理机构

学校构建起“德育处―学部―班主任―学生”、“德育处―团委―学生会―学生”、“德育处―德育教研组―德育教师―学生”三条德育工作主线,三线联动使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一个立体体系,实施精细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补充和完善新的管理条目。

3.完善精细管理机制

推进精细管理必须有精细的机制来保障精细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所以重点是建立精细管理的考核与评价机制。陈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创新经验有:(1)实施教职工的“德、勤、能、绩”的精细化评价,总分为500分,分7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84个细节进行自评和他评;(2)成立由行政、主管、监督等代表组成的专门考核小组,对教职工实施多部门多重量化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挂钩。

学生从精细意识到精细行为。对其日常行为、文明礼仪行为、工作岗位行为在细节方面进行强化和操练,同时训练学生养成“将细节做精”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定势,最终形成稳定的精细行为习惯。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各类行为进行教育与训练,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一是规范日常行为训练。将中职学生的日常行为细分成文明上学等18个细项、54个细节进行长期监测与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行为文明有礼,细节训练形成了典型的“直线”文化,即单车停放一条直线;桌椅摆放一条直线;工具整理一条直线;学生集队一条直线等。二是开展礼仪教育。采取了“教、学、练”合一的做法,并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眼神和表情的细节都可以关注到。学校的会场礼仪教育已成为了当地学校学习的标准。三是强化工作岗位行为训练。学校创设一个平台(仿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独立实施精细操练,让其在岗位上主动做出适应性的调整,通过反复的操练进行精细行为的自我养成,最终形成精细的精神、态度和品质。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特色品牌

学校特色的理念,需要特色品牌予以支撑,为此陈村职业技术学校以专利发明和精细化德育为支撑打造创新品牌。学校在部分班级中试点“科技创新”辅导课程的教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逐步形成了以“倡导观念转变,加强动手实践,培育发明新星”为指导思想的教学理念。一是,“加强动手实践”。科技创新的目的是创造出新的实用产品或对原有的产品进行适当的改进,从而获得不同的功能或更好的效果。因此,必须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通过学习教师传授的各种发明创造技法,将之与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相联系,从而设计出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方案。这种设计能力更能体现一个学生的“悟性”,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点,也是难点。比如,“可拆卸花盆”、“新型粉盒”、“黑板报线尺”等均由学生动手制作,并均已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在学生当中形成了很好的正面影响,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创作热情。二是,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教师联系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发明案例,组织学生探讨其发明的起因、过程及实际产生的效益。如讲解带橡皮帽的铅笔、可弯曲吸管、可口可乐的瓶子、复写纸等案例,均是学生日常接触的实物,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三是,“培育发明新星”。教师的工作应着力于“培育”,想方设法提高学生探索发明的乐趣、创新发明的意识和能力,并以智慧的眼光从中挖掘出发明创造的“新星”,树立起“新星”的榜样,带动其他学生由点及面地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目前,人们总结和发明的创造方法已达340多种。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能明显地提高创造力,有效从事创造发明。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些方法,陈村职校的老师选择了适合学生目前认知水平的几种创造方法进行辅导。一是组合法。目前很多小发明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例如:铅笔和橡皮,就是在使用中觉得不方便,于是将它们进行了组合,便是目前大家都在使用的带橡皮的铅笔。二是缺点列举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使用过程中觉得某些东西不好用而进行的改造。像我们天天坐的椅子,不能随着身高变化而变化,于是就有人发明了可调节的课桌、椅子。三是创新移植法。这种方法是将某个领域内的原理、方法、材料、结构引用到另一个领域内进行研究。如有人看到麦当劳里的吸管取盒,便想到了学校里的粉笔,发明了新型的粉笔盒。四是逆向对转法。这种方法是沿着事物相反方面,用反向探求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有人看到婴儿床在小孩长大后就没有用了,扔掉了又可惜。于是想到了将其倒过来,便成了一张办公桌。五是适应需要法。这种发明方法是指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所帮助,能够给人们在各方面的追求不断提高的愿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了解身边还有哪些需要是暂没有得到满足的,认真地从生活、工作、学习中去寻找新的需要,寻找发明创造的新目标。如可拆装花盘,就是该同学在看到花盘在更换的时候总是被打碎遗弃,于是想到了将其拆开,就能轻松地更换而还能重复使用。

从2006年开始,陈村职校参与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发明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并被课题组列为佛山市唯一一家研究基地。课题研究活动开展以来,学校的发明创新教育形成了“六个结合”,即创新教育与知识产权、专业教育、产业发展、教育科研、校园文化、创业教育的结合,在创新教育上形成了鲜明特色。近三年,该校教师参加全国科技教育创新成果展评大赛,送展作品32项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0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学生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屡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奖励,参加第21、22、23、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获省级二、三等奖6项,市级一、二、三等奖29项,并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组织奖和连续三届佛山市优秀组织奖。参加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获金奖14项,银奖4项,铜奖2项,学校连续两届获团体金奖,并被评为全国创新型学校;全校师生共有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436项。《珠江商报》《佛山日报》《科学时报》《中国发明与专利》等报刊及佛山市电视台、顺德电视台等媒体,对学校的发明创新教育均进行了相关报道。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篇:单招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下一篇:“木桶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