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顺德容桂白莲公园内三元宫的神明崇拜

时间:2022-10-28 06:25:17

浅论顺德容桂白莲公园内三元宫的神明崇拜

摘要:顺德区容桂镇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部,经济发达的同时也保存了较多的庙宇祠堂。在该镇的白莲公园内有一座三元宫,据庙内碑刻记载这是道教节日三元节的祀庆场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庙内供奉的主神并非是三元诞辰的主人“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和水官,而是福、禄、寿三位星官。这很有可能是当地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基于自己对现实生活的需要,为了谋求切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对道教节日内容进行的一个改造,是在神明崇拜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迎合自己美好愿望的一个表征。

关键词:顺德容桂;三元宫;三官大帝;福禄寿

一、关于顺德容桂白莲公园内三元宫的神明崇拜概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以桑基鱼塘的生产经营方式闻名岭南。《顺德县志》记载,顺德一地,是在明代的黄萧养之乱后,于“景泰三年,分南海之三都及番禺、新会地为县”的,它管辖着四十堡,二百九十四村。

而现在顺德区内的容桂镇,原由容奇、桂州二镇组成(容奇、桂州原来就是县下所管辖的四十堡中的其中两个),2000年以后合并成容桂镇,是如今岭南地区有名的经济重镇,它同时也是一个有着相当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镇内庙宇众多,观音、北帝、天后、关帝、土地、三官等各种神明信仰相当发达,尤以每年正月二十六的“观音开库”民俗活动最为鼎盛。每逢农历正月二十六,容桂镇的居民以及周边地区(中山、广州等地)的民众都会纷纷来到镇上白莲公园内的观音堂以及三元宫进行祈福祭祀活动,场面可谓相当盛大。

观音堂里供奉着的是观音,自不必多提。实际上白莲公园每年能吸引来如此多的信众,在正月二十六这天营造出“观音开库”的民俗盛况,主要还是观音崇拜的功劳。当然,在参拜完观音以后,信众们都会顺带进入到隔壁的三元宫内进行祈福祭拜,希望能够进一步地获得神灵的庇佑,在来年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好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座三元宫内的神明崇拜现象。

据庙内碑刻记载,这是道教节日三元节的祀庆场所。在道教传统看来,农历正月十五是天官的诞辰,七月十五是地官的诞辰,十月十五是水官的诞辰,这三天都是道教极为重要的祭祀节日。后来这一宗教节日慢慢传播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遂成为了普罗大众的民俗节日,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三元节(上元、中元、下元)。按理来说,庙内供奉着的,应该是三元诞辰的主人“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和水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庙内实际供奉着的,是神像身上分别写着“福”、“禄”、“寿”的三位神仙。这意味着在容桂白莲公园的三元宫里,祭祀情况发生了变异,民众的神明崇拜习惯与道教正宗的神明信仰产生了背离。

二、三官信仰和福禄寿崇拜对比

对于道教的传统而言,“三官”指的就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他们的神职中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世人消灾解难。而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也与三官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或是说在这三天天官、地官和水官会派遣神官为世人驱除痛苦,或是说三官的诞辰是三元。无论如何,三官的指涉、三官的指责以及三官与三元的关系,都道教传统中都是相对确定的,它们有自己独特的宗教内涵。

而福、禄、寿是今天我们民众所熟知的三个星官,经常出现在年画、木雕、石刻上面。据李云的论文《泰山福・禄・寿三神浅探》分析,“福禄寿三神起源于远古的星辰崇拜。古人认为浩渺无际的星空是众神的居所,每一点星光都是一位星辰之神。星辰之神虽然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却被认为是地上万物的主宰。后来星辰被拟人化并晋升官职,统称为星官。其中有三位星官的职责最为重要:分别是专门赐予福气好运的福星,负责加官晋爵的禄星,保佑人们长生不老的寿星。三位就是合称福、禄、寿三星,后来逐渐被人格化了,成为外表形象不同的福、禄、寿三神。”①可见,福禄寿三位星官的原型,其成形是非常之早的,它与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财富的获得、地位的提升、生命长度的拓宽上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这种潜藏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朴素愿望可以在千百年的古代中国社会中持续存在,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三、顺德容桂三元宫内福禄寿崇拜对三官信仰的取代

中山大学教授刘志伟在其著名的论文《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有过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华南地区宗族发展是明代以后国家政治变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宗族的发展实践,是宋明理学家利用文字的表达,改变国家礼仪,在地方上推行教化,建立起正统性的国家秩序的过程和结果。”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文化范畴方面,地方上的普罗大众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地去接受正统的内容(不管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还是宗教的原教旨内容),而是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对本地区的文化进行改造和调整,使之适应自己的切身需要的。

顺德作为珠江三角洲中部的一个县区,它的地理环境是非常优越的,十分适合农业的发展,因此这个地方长期都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从而也养成了民风淳朴的社会氛围。据《顺德县志》记载,“惟顺德在在皆水乡,舟航所达,川流四绕,阡陌交通,故力农尤便。至于桑田、鱼池之利,岁出蚕丝。男女皆自食其力。贫者佃富者田,而纳其租。惰安者益少矣。其他为匠、为圬、为场师,又或织麻鸣机、编竹作器。”而顺德区内的容奇堡,又“俗多诗书之业,以吟为社。务农尚质,鱼虾之辏。”可以看到,在农业生产方面,顺德容桂的自然条件是得天独厚的,水脉通畅,地力充足,既可种桑耕田,亦可获养鱼之利。

因此对于顺德容桂的百姓而言,他们只要在正常的、安定的社会环境下,其生活水平应该是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的。他们根本无须过多地担心灾祸的出现,无须处于一种杞人忧天的状态,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一些突发的不幸与意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们不必把对生活的期盼,交付到专司消除人间灾难的三官大帝手上,他们完全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并且更加自由地去追求财富,追求功名,追求长寿。所以,他们也就没有过多的理由再去关注以消灾解难为职责的三官大帝,而把他们的注意力放到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财富、名声和寿命的福禄寿三位星官,也就合情合理了。这大概也是顺德容桂白莲公园内的三元宫为何主祀的神明是福禄寿而不是三官大帝的原因了。

这是容桂民众主动去调整宗教崇拜对象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也是当地的民众为了满足自己利益的一个历史选择,它充分表现了地方民众在宗教文化的接受与创造方面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但这并不代表地方民众对宗教的正统内容进行了一个彻底反叛,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他们依然是在三元宫内,在这个道教节日三元节的祀庆场所里进行着他们的祈福活动,这一点,足可证明他们是力图在正统的框架内作出符合自己切身利益的调整,他们是力图在不违背正统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努力,为生活增添色彩。(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

注解:

①李云.泰山福・禄・寿三神浅探.中国文物报.2011年9月2日第006版

参考文献:

[1]顺德市地方志办公室点校.(咸丰)顺德县志.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2]李云.泰山福・禄・寿三神浅探.中国文物报.2011年9月2日第006版

[3]刘志伟、科大卫.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

上一篇:电影节奏浅析 下一篇:从寒暄语看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