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同的研究

时间:2022-10-28 08:00:03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同的研究

摘要:随着苏州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也随之出现,解决苏州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公共交通。研究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分析换乘衔接中存在的矛盾,寻找解决的途径成为交通部门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简单概括了苏州交通规划及现状,阐述了苏州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同研究的意义,并对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公共交通的情况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字: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

1.苏州各种公交协同研究的作用

苏州人口密集,人均道路占有率和国外城市相比更低,苏州市城市化进程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程度,用于交通设施建设的土地资源已非常紧张,车辆拥挤、道路堵塞、车祸频繁、污染严重已成为当前的主要交通问题。改善苏州市交通拥堵的最好措施就是扩大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尤其要以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做为首先选取的途径,公共交通体系的骨架要转为快速轨道交通,其他客运交通方式作为体系的辅助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同问题,使出行者换乘方便,交通协同的整体作用不可忽视。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包含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常规公交系统,它们是两个竞争、协调的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协同、规划方法,使交通总体出现有序的结构,从而使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优势充分体现出来。苏州市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轻轨等,是苏州的重要交通设施,也是苏州客运交通的主要方式。为居民出行提供方便,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资料数据也不充分。随着苏州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研究苏州市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分析换乘衔接中存在的矛盾,寻找解决的途径等成为交通部门以及城市规划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

2. 苏州市公共交通工程的建设情况

经历多年的潜心研究,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终于拉开帷幕。根据相关建设规划审批意见,截止到2020年,苏州市将完成1号线、2号线、2号线延伸线、3号线、3号线支线、4号线、4号线支线等线路,产生“井”字型骨架网络布局,地铁网络包含了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工业园区、高新区(虎丘区)、相城区、吴中区七个区。目前1号线、2号线已经投入使用。

2.1、投入使用的轨道交通一号线基本情况。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全部是地下隧道,全线设置的车站达到24个,其中换乘站为4个。1号线位于苏州市东西向轴线上,具有极其重要战略影响,对于交通的疏导起到关键的作用。苏州市的客流大部分集中在此地。1号线沿途经苏州乐园、市政府、苏州大学、园区中心,将苏州古城区、苏州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紧密的联系起来。

2.2、投入使用的轨道交通一号线基本情况。2号线及延伸线是城市南北向的骨干线路,与1号线形成“十”字形线网骨架,2号线及延伸线位于苏州市的南北向发展轴线上,对于疏导南北方向的客流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联系中心城区与相城区、吴中区、园区的一条关键线路,地位非常重要。沿线串联的城市:“两新城、三枢纽、一商业区”。平江新城和沧浪新城为两新城,高速铁路苏州站、沪宁城际铁路是苏州火车站和通苏嘉城际铁路园区站为三枢纽,石路商业区为一商业区。

2.3苏州市轨道交通对公交及其他交通的影响。轨道交通1号线与公交规划线网共有39条公交线路衔接,其中公交干线6条,公交支线27条,公交辐射线6条。三纵两横两环的公交干线和地铁一线形成城市运输的全部任务,通过他们形成一个客运走廊,运输范围包括:古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相城区,并且垂直接驳于2路、4路、6路,横向相接于1路、5路,纵向相割于7路、8路,快速客运系统骨架通过良好的连通形成放射环状的客运过道,具有方向性和客流的集散性的特点。

3.苏州市公共交通不同层次协同研究

根据苏州市的历史文化和城市自身的特点,把城市轨道系统和常规公交系统分层次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整个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意识,使公交系统分层次,各个系统也能有序的连接,站点布局更为合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不同层次协同研究主要应该根据各层次公交线网布局和公交换乘枢纽布局来进行。

在1号、2号地铁建成以前,常规公交起着主导的作用,公共交通的设置主要根据客流的方向、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教育培训等公共设施的位置进行布置。在1号、2号地铁建成后,但是仍然覆盖不完善,常规公交可以对轨道交通未到达的区域进行必要的补充,为地铁起到疏散和聚集客流的作用。在1-4号地铁全部投产以后,集散客流的主要任务由轨道交通负责,为轨道交通输送客流由常规交通来负责。

尽量结合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设置站点,根据新兴开发区,城镇的建设,经济的发展,合理的选择公交首末站,紧密结合地铁站点布置公交站点,必要时可改变公交线网的分布格局。实时调度城市公交车,特别要关注堵车、到站延迟活提前,等车间距时间长,公交的车速效率低等问题。

5.结论与展望

改善苏州市交通拥堵的最好措施就是扩大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尤其要以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做为首先选取的途径,公共交通体系的骨架要转为快速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体系的骨架要转为快速轨道交通,其他客运交通方式作为体系的辅助部分。通过对苏州交通规划及现状和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公共交通的情况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把城市轨道系统和常规公交系统分层次进行研究,从而能够提高整个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意识,使公交系统分层次运行,各个系统也能有序的连接,站点布局更为合理。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同问题,使出行者换乘方便,交通协同的整体作用便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黄平.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及枢纽规划的研究.[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2005.29

[2]莫海波.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协调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13

[3]陆化普,朱军,王建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79

上一篇:围堤软基加固中的塑料排水板施工技术 下一篇:环境管理的认识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