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化教学在中职院校法律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8 06:19:50

浅析职业化教学在中职院校法律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法律专业教育发展缓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传统的法律职业教育存在严重的误区。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中职法律教育进行准确定位,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根深蒂固的顽疾。笔者认为,遵循课程职业化教学原理对改变目前形势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中职院校 法律专业 教育 职业化教学

1、职业化教学思想的确立

1.1 传统中职法律教育的缺陷:以前,由于我国传统的法律教育严重受到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教育模式影响,导致职业教育特点被掩盖。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的法律院系在课程安排上过于侧重系统的知识理论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问题上显得薄弱。如果不加以改正,通过长期积累就形成了法律教学中不平等教学模式。中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应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如果仅仅依靠理论的支撑,就无法突出中职院校教育的优势;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法律条文分析。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会经常对法律条文的注释和基础理论的论述进行着重讲解,期望学生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果,其目的是希望学生掌握系统的法律知识体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没有纯粹的条文分析。与之相反,教师由于缺少法律的实务训练,在专项法律科目教学中,讲证券却不知道票据的制作与使用,讲金融却不知道公司的结构和运行。第三,法学教材出版混乱。法学教材出版的不规范,导致互相抄袭,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排版,在出版。使教材缺乏权威性和实践性。另外,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一直在用“标准答案”压制学生的创造性。总之,我国中职院校的法律专业教学定位不准确,更加倾向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定位,教育优势突出不明显。

1.2 中职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导向:中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便是增加学生就业的竞争优势,但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本事比较薄弱,因此在培养方向及目标上应有充分认识,以后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应该定位于法院书记员,社区法律服务、文秘等工作,主要因为这些工作不需要较强的理论专业知识,操作性强,只要具备简单的法律基础知识,能够从事谈判、速录、书写等一般性事物,就能够完全胜任。由此,应该把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做出相应的调整。

为了探索适合中职院校教育发展的教学方法,在长期的中职教育改革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形式新颖、个性突出的教学方法,如“实践性法律教育”、“诊所式法律教育”等。但是迫于上列方法对环境要求以及综合配套设施要求较为严格,目前的教学环境还无法满足,因此,现行阶段还不适用。但是,通过笔者对中职院校法律专业教学的长期观察和探索,在实践中发现了课程职业化教学在中职院校法律专业的教学优势。

2、职业化教学的思路

2.1 教学内容的选择。目前中职院校的教材在内容选择上针对性不强,虽然在定义上是中职类教材,其实和普通的“通用”教材如出一辙。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实用型和操作性强的技术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注重针对性。不可否认,中职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比较薄弱,但正因为如此,在教材选择上更应该以“实用”、“够用”为标准,普通学校的法律教材注重的是理论体系的培养,而中职院校注重的是实用性,如果不把两者区别开来,就无法突出中职教育的目的性和优势。

2.2 教学方法的使用。要采取灵活地教学手段,为了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答辩能力等综合素质,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比如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及认识问题与理解问题的深入性具有较大帮助;实案操作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加实践性,对适应未来工作具有很大帮助;归纳总结发,全面锻炼学生的逻辑性,提高归纳能力与总结能力。

2.3 考核制度的改革。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的摇篮,在对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上应与传统方式区别开来,更加突出专业优势。首先,在考核内容上,应该体现出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性,着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答辩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其次,在考试模式上,要改变传统的“笔试”教育模式,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与考核要更加全面的、系统的进行,要做到知识理论与操作实践的共同体现。

3、职业化教学的实践

接着,笔者就通过职业化教学的实践,向大家进行具体论述。

3.1 明确课程设计理念。在法律专业中,民事诉讼法不单是专业主修课,而且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对该课程进行设计时,应该遵循中职院校专业技能形成的脉搏,注重实践性培养。在学习中,把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实践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设计情景,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工作状态。同时根据专业需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把律师等法律基层工作者的岗位实践与诉讼法课程相结合,从根本上做到职业化教学。

3.2 更新传统理论教学内容。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要以统编教材为基础,并且不断融入最新的课程内容,把教学体系分成多个模块,并进行合理设置,对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均保证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另外,在保留传统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框架内增加一些其他法律基层岗位工作的知识,如律师助理、书记员等。

3.3 改革教学方法。在尊重教学内容和掌握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能力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目标倾向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好撇开讲台,实行零距离上课。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完成实践化教学的目标呢?比如举办课堂辩论赛、模拟实践训练、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等,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具有良好效果。

3.4 完善评价机制。我国传统的评价机制中,教师往往存在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那就是重理论而轻操作,在课本上划重点、圈难点,希望学生在考试时能够取得好成绩。但是,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禁锢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为了彰显中职教育重视职业技能培养的优越性,对学生的评价技术进行完善与改革。和传统的评价机制不同,在现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更加追求全面、具体、客观。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板块,分别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其中,对能力测试部分的成绩必须高于40%。在对学生专业知识进行考核中,不能片面的进行总结,应该遵循全面评价的原则,比如在“成绩评价表”中,更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学习态度,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法律应用能力等多个项目,深入了解学生,从而对一个学生做出更加科学、公平的评价。

中职院校法律专业教学要想获得良好地发展,必须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以学生就业需求为目标,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施教。

参考文献

[1]唐善茂、莫凌侠: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龙屏风:中等职业院校法律教育实践性教学方法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3]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J] 法学 2006(6)

[4] 陈瑞华. 《看得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5]魏丽,王金兰,李墨.高职法律实践教学体系之理论基础――构建高职法律实践教学体系之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05).

[6]刘宇.高职院校法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完善[J].高教论坛,2011(01).

上一篇:试论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下一篇:热工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可靠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