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名患者牙齿缺失与修复情况调查

时间:2022-10-28 06:13:21

332名患者牙齿缺失与修复情况调查

【摘要】 目的:了解患者牙齿缺失及修复情况。方法:由同一名医生对332名患者进行问诊和口腔检查,分析他们的牙齿缺失情况、病因以及修复情况.。结果:调查人数332例,失牙数1183颗,人均失牙3.56颗,修复数1019颗,修复率 86.14%。结论:应积极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和缺牙后修复必要性的宣传。提高义齿修复率,义齿设计制作应符合口腔生理要求。

【关键词】 牙齿缺失 修复 调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口腔卫生保健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对三年以来到我院就诊的332名患者的牙齿缺失及修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三年来就诊于我院的332名患者,其中男180例,占54.22%、女152例,占45.78%。30岁以下者79人占23.80%,31―39岁99人占29.82%,40~49岁70人占21.08%,50~59岁14.76%,60岁以上35人占10.54%。

1.2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问诊及全面口腔检查:主要包括牙列缺损及修复情况,每人按28颗牙计,第三磨牙不计入;有义齿未戴者按有义齿(已修复)计;合格义齿标准为固位良好,咬合平衡,义齿组织面密合及对软组织无不良刺激,否则为不良修复体[1]。所有资料由专人负责核对整理。

2 结果

332名患者总失牙数1183颗,总修复牙数1019颗,占总失牙数86.14%,人均失牙3.56颗。具体调查情况见表1~6。

从表1可以看出,牙列缺损的失牙数及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这与蔡颖[2]等人的报道结果相似。失牙均数及修复率情况见表2,U检验(U=1.39,P>0.01)说明男女之间失牙均数及修复率无显著性差异。

正规医院制作的修复体与个体诊所的结果见表3,经U检验有显著性差异(U=4.132,P

失牙部位与修复率之间的关系见表4,经U检验有显著性差异(U=5.045,P

全身情况与修复率的情况见表5,经U检验有显著性差异(U=5.762,P

2.6失牙均数与吸烟的情况见表6,经U检验有显著性差异(U=8.136,P

3 讨论

牙齿缺失为口腔常见病及多发病。缺牙状况能反映口腔疾病的严重情况和牙科服务效果[3]。本文对三年来332名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门诊的牙齿缺失患者的缺失及修复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失牙数及修复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同时反映30岁以下的患者修复率最低,可能因为中青年人缺牙数少,对咀嚼功能影响小,但也说明中青年对缺牙后的修复不够重视,这与胡湘权[3]等人的报道结果相似。

从男女性别来看,男女修复率自之间差别不大。

从修复体类型上看,固定义齿比可摘义齿所占比例大,这可能是因为可摘义齿在口腔中异物感较重和可摘义齿摘戴较固定义齿麻烦。正规医院比个体诊所制作合格率高,从而提醒患者进行牙列修复应尽量到正规医院就诊。

从缺牙部位看,前牙修复率高于后牙,这与人们的美观要求有关,前牙缺失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形象,而前牙更处于重要的美学位置,修复的要求也更为迫切。当人们后牙缺失后,只要还能进食,对修复要求就不如前牙强烈。临床上常见到前后牙同时缺失的患者,只要求修复前牙而不愿意修复后牙。可见人们对恢复前牙形象美的要求高于后牙的咀嚼功能。

从全身情况来看,有系统性疾病的修复率远低于无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当患者存在其它系统疾病时,患者往往会忽略口腔这一器官。另外由于存在其他系统疾病导致口腔内许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例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残根残冠不能及时拔除,因而也得不到修复,故而修复率远低于无系统疾病的患者。

从有无吸烟这方面上看,吸烟患者的失牙均数远高于没有吸烟的患者。吸烟者较非吸烟者牙周病的患病率高、病情重、失牙率及无牙率均高[5],而牙周病又是失牙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提示我们医务工作者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口腔卫生的宣教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以下几点:1、口腔医务工作者应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即从单纯的医疗向预防保健与治疗并重的转变,同时注重口腔卫生宣教工作和重视对患者生理、心理的研究[6]。2、一个设计得当、制作精良、修复及时的修复体可以非常的舒适并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医生应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使患者缺牙及时修复并行使良好功能。

参考文献

[1] 徐君伍.口腔修复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8~133,233~243.

[2] 蔡颖,陈辉.南通市1080例老年干部牙列缺损及修复情况的调查.口腔医学,2003,23(2):111

[3] 林焕彩,刘建伟,卢展民.广东省老年人失牙义齿修复情况和咬合牙对比.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4):310~313

[4] 胡湘权,朱文军.广州市636名中青年干部牙齿缺失及修复情况分析.口腔颌面修复杂志,2002,3(4): 248

[5] 曹采方主编.牙周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2

[6] 贡燕萍、王海宁.镇江市1138例老年人缺牙及修复情况调查分析.口腔医学杂志.2002,22(4):211

上一篇:义齿的清洁维护 下一篇:2×4技术配合Ⅲ类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