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环境影响评估

时间:2022-10-28 05:24:42

浅论环境影响评估

【摘要】环境影响评估兴起于七十年代几个工业发达国家,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法规体系和科学评估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主要注重于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目前生态风险评估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的环评工作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全民环保意识有待加强,制度的执行还有待加大力度,专业的人才队伍还需要大量的培养,等等,这些完善了,我国的环评工作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环境影响 评估 人体健康风险 生态风险 环保意识

所谓的环境影响评估是在预备进行一项拟议的或预定的行动前,针对环境的各种社会经济与生物物理特性,就该行动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或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对在某一行动实施后可能发生危害的环境因子进行确认,评估发生危害的频率;其次是对不同的地理区域的风险进行管理,确认适合的行动策略;最后藉由危害的预防及计划准备工作降低该评估计划的风险。环境影响评估是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及可能造成的灾害,拟定适宜的对策及措施,降低环境风险的不利冲击,是环境风险确定与环境风险管理间联系的重要枢纽,拟定环境风险执行的基础,藉由发生频率、损失幅度组成的环境风险矩阵,决定环境风险程度的高低。

环境影响评估兴起于七十年代几个工业发达国家。美国最为典型。上世纪60年代至与70年代,美国境内环境公害问题层出不穷,这时一股关心自然及生态环境的浪潮逐渐酝酿,不仅造成环保意识的高涨,亦将美国带入环境运动的“黄金十年”,1969年美国通过《国家环境政策法(Nation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NEPA)》,该法案便创始了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的观念。环境影响评估的主要目的在建立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估的提出,使联邦政府内各机关在计划、方案、政策制定前,针对拟推动的计划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估,以确保计划推动后仍能维持良好的环境。该制度使人类对整个生存环境的维护,从消极、被动与事后补救,进步到积极、主动与事先的预防及控制,透过该制度之实施,期望能将对自然环境之损害降至最低,以强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的产生,为公害防治、环境保护开拓新的里程碑。任何可能破坏或污染环境之经济开发活动,于其核准设立之前,即应审慎而严正考虑环境因素,使环境污染或公害发生降至最低。

美国的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环境影响评估处于萌芽阶段,环境影响评估内涵不甚明确;八十年代中,环境影响评估得到很大的发展,为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建立的技术准备阶段,但以人体健康评估为主,例如,1986年了致癌风险评估、致畸风险评估、化学混合物健康风险评估、发育毒物健康风险评估等指南;自1989年,对1986年指南进行了修改时起,美国环境影响评估的科学体系基本形成,并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

美国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从制定到施行,外界的评价极高,再加上环境影响评估的积极功能,慢慢的有愈来愈多的国家利用环境影响评估作为决策过程和环境管理的工具。目前已具备完整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的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卢森堡、比利时、加拿大、纽西兰、澳洲、日本等。

我国台湾地区早在1975年首度将美国的环评制度加以翻译介绍。到1979年5月,通过提案,将环评制度的引进列为科学技术发展方案,研议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建立之可行性。1985年台湾开始推动环评制度,期间历经三个时期,包括1985年10月17日核定之《加强推动环境影响评估方案》,该方案为五年期的试办性方案,目的在于累积办理之经验、技术、人力;其后,原拟透过立法以建立法治化,但因立法须周延考虑,以致进度未能配合。遂于1991年4月17日核定《加强推动环境影响评估后续方案》,并以1990年送台湾立法院审议之《环境影响评估法》草案为推动蓝本;惟因该法草案于1991年12月立法院一读时,将整个运作制度架构加以调整,台湾行政部门为使将来制度运作得以接续,复于81年11月2日,参考台湾立法院一读内容,修订《加强推动环境影响评估后续方案》,并施行至1994年12月底止。

1994年正式由台湾正式通过《环境影响评估法》,并于1994年12月30日公布施行,其相关子法如施行细则、开发行为应实施环境影响评估细目及范围认定标准、环境影响评估书件审查收费办法、各类开发行为作业准则等亦于1995年间陆续施行。至此,环评制度已完成全面法治化,使台湾环境保护工作由过去消极的事后补救转变为积极的事前预防。

尽管目前主要工业国家的的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基本形成,但是主要指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基本定型,相对来说生态风险评价正处在总结、完善阶段。尽管近几年来,生态风险评估业已被人们所重视,已处在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同等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生态风险评估还没有一套方法指南。由于生态风险评估不完全等同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用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一系列方法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因此美国EPA从198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生态风险评价指南的制订工作,1992年确定了一个生态风险评价指南制订工作大纲。该大纲将生态风险评价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为问题阐述(Problemformulation),描述目标污染物特性和有风险生态系统,进行终点选择和有关评价中假设的提出。问题阐述是确定评价范围和制定计划的过程;第二步为分析阶段(analysisphase),主要从暴露表征和生态效应表征两个方面进行;第三步为风险表征。

总的来说,目前国外环境风险评价具有如下的特点和趋势:通过完善的立法对环境影响评估所牵涉到的问题进行规范;研究热点由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转移到生态风险评估,另外生态风险不仅仅只考虑到生物个体和群体,而且考虑到群落、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环境风险类型,从只考虑化学污染物,发展到考虑非化学因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考虑成因,从只考虑单一污染物作用进一步考虑到多种污染物的复合作用;评价范围,由局部环境风险发展到区域性环境风险,以及全球环境风险;技术处理上由定性向半定量、定量方向发展。

我国的环评工作近些年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特别是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今天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从此走上了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这部法律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在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详细的强制性规定。如第七条明确规定:“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其次,充分保护公众的环保知情权和参与权,如本法第十一条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第三,在程序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公正性。如其第十九条规定,“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第四、对法律责任的规定相当明确。《环境影响评价法》出台后,国家环保总局和一些地方人大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些相应的法规、规定、办法等。例如,2005年10月27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第二十次局务会议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2005年11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实施办法》,并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2004年5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4号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并于2004年7月1日生效。

尽管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得以构建,但总体来说,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环评的经验和技术落后,效率和效果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环评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能满足环保工作不断变化的需求;相关的配套法规或者实施细则还不完善或者说缺位;已有的法规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一些形同虚设;公众参与意识不强,有些地方有意或者无意的限制公众的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规定了公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但是其操作起来效果不显著;肆意浅踏环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置环评工作于非常次要的位置。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环境影响评估工作:

首先,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环评专业人员,只有具备了一个满足环评工作需要的,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群体,我国的环评工作才能真正上一个台阶,各项环评制度的实施才能有技术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双重保障。

其次,环评技术专业人员实行准入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要求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配备环评专业技术人员,这可以参考有关会计师方面的制度。

第三、加强全民的环保意识,从小抓起,在小学阶段句设置环保课程,因为环评工作需要全民的参与,只有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我们的整个环评工作才有群众基础和意识保障。

第四、学习国外先进的环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民情,制定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实施细则。

第五、重点解决目前环评工作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这也是其他国家共同存在的问题,即评估终点的选择问题,评估的模型优化问题,评估的不确定性处理问题等。

【参考文献】

[1] NAS(1983):Risk Assessment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Managing the Process.NationalAcademy Press,Washington,DC

[2] USEPA(l992):Framework for Ee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3] USEPA(1986):Guidellnes for exposure assessment.Fed.Regits

[4]陈晨生 《环境法原理》

[5]人民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李勇

[6]何玉丽《台湾环境影响评估法制之分析》

上一篇:浅析江苏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安达畜牧战略及奶业发展之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