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展中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0-28 04:31:20

浅析发展中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很多发展中企业已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安全工作重在预防,但仍然有一些企业只追求眼前利益,不愿进行安全投入,使得很多企业现在的安全管理,仍然处于事后管理的阶段,没有真正从本质上解决和控制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现如今发展中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预防 企业安全管理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安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经济效益的不断攀升,安全管理问题在生产经营中矛盾逐渐突出,各级管理者“轻安全,重生产”的思想及在安全管理上“推诿扯皮”的现象不断加重,造成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现在就企业在发展中突出的问题谈一点初浅的看法:

一、目前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1、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认识,认为有一个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员,把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做好,就把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起来,而没有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对体系建设意义认识不深刻,对体系文件理解不透彻,对体系运行监管不严格,致使政令不畅、执行不力,体系运行情况不佳,持续改进效果不太理想。常此以往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和企业的安全文化。

2、安全生产职责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个岗位职工,在各自生产工作范围内,必须承担相应安全责任的制度。就目前企业而言,虽然自上而下都制定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是,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没有很好付诸实施,执行过程中流于一纸空文。具体表现基层单位在安全检查时,口头汇报一套一套,实际工作没有落实责任,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为此,企业各级领导、各部门都应该围绕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工作,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安全管理新格局。通过完善、落实、监督机制来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3、企业还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管理离不开文化,也可以说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管理的进步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当今全国正在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活动,要求将企业按照安全文化建设要求将本企业的安全文化变为职工的精神、信念和行为准则,这不仅是新时代企业管理的新要求,也是突出体现企业重视职工、重视激励人的精神的一种文化现象。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企业安全管理的哲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安全管理的伦理道德等这些无形的高尚境界需要用安全文化来培养、影响和造就。因为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本身具有与安全管理更广泛的内容。如果没有坚持下去,导致的后果是,企业安全管理没有特点;群众的集体安全意识淡薄;企业的安全活动得不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不能达到新的水平。

4、安全监督检查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建立和健全安全监督检查体系,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重要手段,它对于推动企业积极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就目前企业安全检查实施情况而言,尚存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1)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检查不认真,在安全检查过程中走马观花,敷衍塞责;

(2)专业部门没有发挥专业部门的作用。例如:设备、技术管理部门。

(3)维检人员不按规范施工,造成现场隐患重复出现。

(4)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生产工艺、设备和设施不熟悉,很难发现和识别隐患;

(5)检查方法不科学,难以发挥安全检查的推动作用,按规定每次检查必须查领导、查管理、查现场、查纪律等方面的内容,而实际上做起来很难如愿;

(6)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隐患和问题,往往不能达到及时有效的整改,形成推诿扯皮,踢皮球,上次检查出的问题到下次检查还是依然如故。检查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手段,通过检查以达到消除隐患,达到安全生产之目的。因此,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必须有计划,积极的加以解决;对检查出来的各类隐患,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分工进行整改,本着“三定四不推”的原则,分级负责,真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发挥安全检查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的目的。

二、安全管理的建议

安全管理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创新。面对新的机遇,需要我们以科学管理为手段,通过推行目标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宣传,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与追究体系。

企业应在原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组织完善各层级的安全生产职责,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各层级岗位安全工作规范,规范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达到安全管理的要求。各层人员还应签订安全承诺,使员工清楚知道在安全生产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感到安全职责的压力,也为安全责任追究

打下基础。

2、整合优化,形成具有企业的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石,企业应把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和安全标准化中安全文化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优化,将安全环境、安全行为、安全诚信等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形成具有企业的特色的安全文化。

3、逐层分解,提升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要以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一致,把全体员工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安全目标要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若干个,例如百万工时伤害率指标,千人负伤率指标,事故损失指标或安全隐患整改率等。但是,目标不宜太多,以免力量过于分散。同时应在原有安全绩效考核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完善,将安全文化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纳入考核体系当中。

企业还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规定变化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对于操作规程等制度以及作业标准的规范管理,实达到工作程序化,作业标准化。 4、加强现场安全设施的改进,向“本质安全”企业迈进。 通俗地讲, “本质安全”就是指设备或装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其运行时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设计阶段通过设计手段消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使用过程中即使操作者发生操作或使用错误,由于设备或装置本身存在的安全性能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 “本质安全”是科学的体现,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是安全管理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尽可能采取本质安全措施,保证系统运行的本质安全。

5、继续完善安全检查监督管理体系。

安全检查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手段,通过检查以达到消除隐患,达到安全生产之目的。安全检查要按照全覆盖检查模式推进,进一步进行完善各层级的安全检查职责,同时应结合安全责任追究办法,对不按检查职责进行隐患排查的,要进行责任追究。并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必须有计划,积极的加以解决;对检查出来的各类隐患,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分工进行整改,本着“三定四不推”的原则,分级负责,真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发挥安全检查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的目的。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措施没有落实落靠。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满足安全管理的需求,探索出一条安全管理新模式、新经验,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努力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使安全管理工作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使安全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浅谈企业的电力节能 下一篇:浅谈杂散电流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