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东北三省部分高校的收获与启示

时间:2022-10-28 03:57:04

考察东北三省部分高校的收获与启示

摘要:文章重点介绍了东北三省部分高校在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考察的情况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要引进竞争机制,贯彻优胜劣汰的原则,鼓励优秀、拔尖人才在学术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考察;高校;收获;启示

2007年11月19日-28日,我随学校考察组一行10人,对大连民族学院、沈阳化工学院、吉林化工学院、长春师范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等六所高校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期间,通过学校领导介绍、对流、现场参观等形式,重点就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一、六所学校的基本情况

从建校时间看,大连民族学院的前身是1997年正式建校的大连民族学校,2006年才由国家民委、辽宁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三方联合共建大连民族学院,办学历史最短;长春师范学院始创于1958年,办学历史近50年;其余四所高校都在50年以上。

从学科类型看,沈阳化工学院、吉林化工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都属于典型的工科院校,长春师范学院也是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办学,办学特色鲜明;大连民族学院办学历史虽短,却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的民族高等学校,也是全国唯一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的民族高等学校。

在办学历史中,几所高校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办学特色,如:沈阳化工学院和吉林化工学院的横向合作与产学研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和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长春师范学院的文科基地建设;大连民族学院的高层次人才选拔等等。

二、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

1.高度重视学科建设

(1)思想认识、学科规划与评价标准的协调统一有效促进了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在学科建设方面,几个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一是学科建设启动时间早;二是学科建设规划科学。长春师范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学校上下普遍认识到:学校近几年的发展,学科建设起着关键作用。主要是科研带动学科发展。最近三、四年,科研前进幅度很大。大连民族学院虽是1998年才开始正式招生,但2002年就启动了重点学科建设工程,2005年就召开了第一次学科建设会议,还制定了《关于加强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颁布了《学科和专业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由于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进步明显:以“网大”排名中“学术成果”单项指标为例,在2003-2006四年中,在全国700余所本科院校中的排名分别为391、225、213和152,上升势头非常明显。

(2)规划明确,结构良好。吉林化工学院有两个三级的学科结构:一是按省级、校级和系级三个重点进行建设;二是按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三个层次进行建设。

(3)目标明确,评价科学。《吉林化工学院重点学科遴选办法》从学科方向与区域影响、学术梯队、科研成果、设备条件与科研经费、管理与规划等方面来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价的,而不是以单纯的、个人化的科研实力作为测评依据。目前的吉林化工已经是一所“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化工优势突出”的大学。

2.五大举措促进学科建设

(1)凝练学科方向。吉林化工学院院级领导班子都是搞工科的,办学思路非常明确:“特色就是化工”。在方向选择上,他们的目标是:要建就建省内薄弱或空白。目前,“化学工程”已经成为省级重点课程,“应用化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五门校级重点学科都是省内没有,或者没有他们强的。

(2)构建学术科研团队。学术科研团队的建设包括三方面的经验:一是团队的组建通常需要调整、交叉;二是需要选好真正具有领头作用的带头人,这样的带头人通常自己具有大的项目,并且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确保通过重大项目的合作使得团队成员得到锻炼。带头人还应在学校或个人的努力下,适时地在其他学校带研究生,积累作导师的经验。为此,吉林化工学院专门出台了兼职硕士生导师制度,规定凡在外带一个学生折合多少工作量,计算下来带一个学生大约一年有一千多元。三是团队成员要精良、要团结、要出成果。一般说来,团队成员则需根据项目及成果情况,在二级学科下确定学科方向,为硕士点申报做好准备。

(3)谋划科研项目。①横向课题:吉林化工学院依托吉化公司,积极开展横向科研。学校以本科专业为基础,根据专业的不同将教师“撵到”企业中去实地调研,寻找科研项目,写出3-5千字的调查报告,经过筛选,对企业有价值的选题由企业出资立项,教师在此项目下出成果。没有项目的人,至少可以写出调查报告,这一点,文科也是如此。十七大后,国家的中心工作之一是“节能减排”,学校马上向省里作专题汇报,从五个学科中筛选出“节能减排”的专题项目,包括:水处理、菌处理、生化处理(综合利用)等等,大大增强了立项的可能性和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在机构设置及其职能方面,科研处已经更名为科研产业处,不仅负责科研管理,还要负责横向沟通,为横向课题的立项和科研成果转化做许多实实在在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在横向合作中,吉林化工有一份《关于做好“组织教师下厂调研、项目信息和对接情况统计”的通知》,是对1997年以来教师下厂调研、项目信息和对接情况的统计,要求提供统计表及相关支撑材料。《教师下厂调研情况统计表》中包含了调研单位、调研内容、调研时间等项;《项目信息和对接情况统计表》则包含了项目名称、负责人、地点、时间对接情况等;《产学研基地一览表》包括了合作单位、负责人、合作内容与时间等项。此外,横向合作中还形成了技术咨询合同、转让合同、开发(合作)合同、咨询合同、开发(委托)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等系统的政策文本。②纵向项目:吉林化工学院在在纵向课题申报上,最初是与一些大的学校共同争取,采取挂大学校大专家名字(比如与东北师大合作)的方式,自己只做主研。这方面,长春师范学院也是如此。大连民族学院的科研项目与教学关系密切:社科基金项目与教学关系密切。教师的科研紧跟国内外前沿步伐,围绕应用展开。

(4)搭建学科平台。主要是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基地或中心建设。这方面,长春师范学院尝到了很大的甜头,他们说:一定要重视基地建设,尽量申报一些省级重点基地:目前有三个国家级基地,五个省级研究所。社科基地和人文基地很重要,因为有基地上边就会给钱,就会立项,而且基地可以整合一批人。在教学、科研方面也容易产生一批重大成果。“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就整合了文、史、音、美,2007年获得两个项目共30万元。

(5)规划经费投入。黑龙江工程学院注重加大优势学科、专业的建设和投入。黑龙江科技学院同样如此,所执行的项目制经费管理办法很有特色。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6所高校给我们主要的启发在于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转型三个方面。

1.实验室建设

黑龙江工程学院和黑龙江科技学院都有较好的实验设备,这些设备中,不少是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的。比如黑龙江工程学院与日本丰田公司展开合作,丰田公司不仅为学院免费提供最新下线的车型,同时还专门设计了可供师生多角度观看车辆内部结构的教学用车。通过这项合作,教师可以直接在教学中方便快捷地更新教学科研信息,学生可以学到最新的维修技术。最终,丰田公司通过赠车的方式使学校为其培养出优秀的一线服务专家。黑龙江科技学院也抓住奥地利贷款项目,建设了一个设备总值1亿余元的高水平工程中心,“现代制造中心”的设备已属国内一流,“分析检测中心”省内一流。

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黑龙江工程学院和黑龙江科技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在教学中实现了“五个合一”(企业学校合一、教室实验室合一、教学演练合一、教学生产合一、教学科研合一);大连民族学院与市场接轨的院系及专业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值得学习借鉴。

3.师资队伍转型

师资转型中的主要问题是实现教师由传统学科向应用型学科的转变,从6所高校(尤其是吉林化工学院)的经验看,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横向合作。教师应有转化意识,通过与其他学校联合做课题得到锻炼;应逼迫自己通过科研合作实现从理论向基础再向应用研究的转变。副院长孙秀云曾在吉化做三年博士后,通过合作的工程项目,培养了工程能力,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由理向工的转化。二是通过送培或教师进修,学习新建专业,或者通过部分引进工科类人才,在共事过程中实现转化。

三、考察后的思考与启示

必须坚持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找特色找优势是学科建设中最为基础性的工作,如果没有,或者通过调整、交叉开始做,或者立足自我开始创造。总之,方向是第一位的。如果只看着自己的学科基础,忽视了该学科在区域乃至全国的发展状况,做了也是白做,最终仍然得不偿失。长春师范学院的“萨满文化研究”为我们在基础学科和理论上打造优势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的核心是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学术带头人。要重视和加强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考核,提高专业队伍素质。要在各学科建设骨干教师梯队。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要引进竞争机制,贯彻优胜劣汰的原则,鼓励优秀、拔尖人才在学术竞争中脱颖而出。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在引进时一定要全面深入考察,要看得准,用得上。培养的学科人才要靠得住、有后劲。要把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考核与职务聘任、奖惩挂钩。

科研工作要紧跟国家政策,瞄准社会需求。学校不能只盯着基金项目(纵向课题),一定要盯紧企业、政府,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帮助单位找项目,只有跟紧企业和社会需求,学校的科研工作才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冯树清.日本立命馆大学的经费筹措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 2007,(9):78-80.

[2]徐晓黎.日本立命馆大学的印象与启示[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6):89-91.

上一篇:高职新生计算机基础学习适应性问题及相关对策 下一篇:高校法制教育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