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确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时间:2022-10-28 03:53:15

新课标下如何确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摘要: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体现新课程观念、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遵循的原则,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确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还是教育者达成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流程的依据,它明示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并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为学习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在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下,如何确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已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本文通过体现新课程观念、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遵循的原则,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确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一、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新课程观念

* 案例:圆的轴对称性(1)的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猜想的学习活动,经历探索圆的轴对称性的过程,基本能理解圆的轴对称性,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初步掌握垂径定理;2.基本能了解弧的中点、弦心距的概念.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弦、弦心距以及半径之间的证明和计算问题;3.基本能不同程度感受圆的轴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领域,不可有所偏废,而在具体的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求教师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在感知教学、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

不能以具体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应依据课堂目标、课堂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践来设计教学目标。如果按照过去的观点,老师应主要依据教材和教参确定教学目标。这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无法顾及到的。以新课程理念来看,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显然是错误的。

同时,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目标的制订。我们说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参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而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而且设定的过程固然应该考虑教科书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教学能力体系,但是更应该考虑学生的状况,学生也是设计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

另外,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课时教学目标,关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在设计上规定教师要做的事情以及规定要处理的教学内容,但特别强调教师不能把这些规定看做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用以评价学生的成绩,而是要求在处理这些事情和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发展持一种审视、研究、批评的态度,从而引导其不断地进一步发展。生成性目标强调了教育的内在价值,注重学生批判、反思能力的主体发展,超越了行为目标即时的工具性色彩。生成性目标也可以具体分为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提高目标的终点效应,以目标设计为载体着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三、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至少应分出两个层面,一层是总目标,即课程目标,一层是具体目标,即学段目标。一切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课程目标的要求,笔者个人认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即是老师施教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示来,如果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扮演主角,教学目标又何以能够得到实现?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开放性原则。如果说创新是现代教育模式的灵魂,那么开放性则是必然的表现形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的崇高人格。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发现和交流,多提供方法和敲门砖,切忌给学生设置思维围墙。当然,教师的"导"也不应忽视,即使是放羊也应把羊引到水草丰茂处,而不是贫瘠的黄土地,更不是把他们围在水泥场里。"导"就是启发、点燃。

3.多样性原则。虽然说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致,由于施教内容不同。施教班级的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其实,就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达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设标,分类推进,方是科学之原则。

4.渐进性原则。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课程标准》无疑是数学教学的"纲",是数学教学的总目标。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殚精竭虑。但是对于标准中的目标,不是一节课或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堂课中也不能定这么多,这么高的目标,否则是曲高和寡,定了也是白定。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有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分类实施的过程,"高大全"式的课必会弄巧成拙。

5.遵守生成性原则。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都要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但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当他走进那充满生气和变数的课堂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的既定目标是"闭门造车"。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刻板的东西,应该适时调整,笔者认为这种调整便是一种灵动、一种机智。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上,而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应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学会想象,学会思考,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最终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问"有学问,方能出"彩" 下一篇: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