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完善

时间:2022-10-28 03:34:48

“预习”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完善

【摘 要】本文从高中语文预习的重要性入手,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而且还符合新课改的标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了学生质疑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同时通过预习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能够使得学生为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预习是一个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已具备的能力,对新的知识与现象预先进行了解、质疑和思考的一个主动求知过程。本文针对高中语文,以“预习”为铺垫,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预习

《礼记・中庸》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良好的预习环境能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让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没有良好的预习作为基础,通过其他的方法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将会更加困难。如果能够处理好预习环节,那么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如鱼得水,学习效果也会有所提高。

一 对学生的预习反馈进行重视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对学习有兴趣的学生会主动地去进行预习。预习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预习缺乏兴趣。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对整篇课文初知概貌。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进行仔细的研究,并从这两方面入手,培养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情,让他们能够看到预习所带来的作用,例如,我们可通过黑板报、早读课等方式来对预习的作用进行宣传。同时,还必须在每节课上花专门的时间,或采取特殊的方式来对预习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并善于发现正面的典型事例,通过对这些正面典型的表扬,来激发出学生的预习兴趣,保护好学生们的预习兴趣。同时,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给出一些有关预习内容方面的简单问题让学生解决,对于正确的答案要及时给予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预习兴趣。

利用竞争机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抽查评价,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可开展几分钟的“知识竞赛”,为学生们交流自己的预习经验提供机会,使他们的预习更加灵动和充满活力。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做好预习笔记,让他们以笔记为支点来交流预习的和收获,并定期地对他们的预习笔记进行检查,从而对学生关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发现他们学不会与不会学的地方,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变的有的放矢。

二 让学生在预习时,多方质疑,减少盲点

阅读的方法很多,而预习也是如此,这两者的方法应是相互结合,多种方法同步使用的,而并非是绝对分开。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初读中进行感知,抓住全文重点。在预习的初读过程中,应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题材、知识的不同类型,抓住其中的重点,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预习。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一课时,在布置预习初读时,布置这样的几个问题来让学生探讨解决:一是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二是题目《故都的秋》都点明了什么内容?(可从文章写作时的背景思考);三是这篇散文体现出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四是作者为笔下的秋体现出了哪些情感?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预习,将有助于他们掌握这篇散文的重点。

细读中进行深究,理解全文大意。通过深读学生能够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们通过圈划批注的方法领悟课文的深刻含义。例如,在教学《蜀相》这首诗中的“寻”、“泪”这两个字时,提到这两个字表达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通过对这首诗的细读、理解,学生们很容易就知道:整首诗词的情感都浓缩于“寻”、“泪”,这两个字表现出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诸葛亮和作者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三 预习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通过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中学生需要自己摸索、动脑思考、理解,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因此,我们应积极地为学生们提供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而预习就是这样的机会。要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学完成课题的分析、生字词的学习、内容的把握、中心的感知等内容,并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不断地为学生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在不同的时期体现出不同的主攻方向,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驾驭知识。

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高中语文预习状态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预习,而且还要给予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看法和意见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发现并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思考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这么写的作用是什么”。对那些在预习时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在教学过程中提问题时,要尽可能地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这样将有助于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不断提升其语文素养。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知识模块,培养学生的直觉灵... 下一篇: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