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急救科护士心理健康缺陷与防护对策

时间:2022-10-28 03:09:00

中毒急救科护士心理健康缺陷与防护对策

【摘 要】通过了解分析中毒急救科护士的身心健康现状并结合切身体会,总结出中毒急救科护士的身心健康不容乐观,影响因素众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进行持续性管理策略的改进,采取有效措施和方式减轻压力,使护士保持身心健康,从而提高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促进中毒重症护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毒急救科护士;精神紧张;焦虑抑郁;防护对策

【中途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87-01

我院中毒急救科系毒物检测与中毒救治为一体的中毒急救研究机构,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患者往往情绪化较重,心情比较低落,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加之重症患者多,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从事中毒急救科的护士劳动强度大,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经常超负荷的工作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使她们精力透支,身心疲惫,极易产生心理障碍[1]。因此,分析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采取良好的应对措施,使护士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导致护士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的原因

1.1 特殊的工作环境 中毒急救科病房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2]。急诊患者护士要为他们清洗身体,躁动不安的患者护士要守护在床旁,对突发事件不接受及对患者感到愧疚的家属护士要给予安慰,还要与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沟通,感受患者的病痛、目睹死亡和家属失去亲人的场面,易产生同情、悲观的消极情绪。尤其面对正处于花季的年轻生命,因为一时糊涂服毒而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导致死亡的患者,对护士更是一种心理刺激[3]。

1.2 过重的工作负担 中毒急救科急诊患者多,可预知性少,护士经常加班加点,长期处于应急状态,极易感到疲劳[4]。加上频繁的倒班,尤其是夜班,搅乱了人的正常生理节律,对护士心理及生理功能,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造成不利影响。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基础护理量大,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不科学,使得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可产生紧张、压抑情绪。

1.3 职业风险的压力 护理人员在诊疗工作中每天都离不开血液透析、血液灌流、静脉输液、注射、处理分泌物等职业性接触,很容易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或受损的皮肤、黏膜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再者护士每天面对的是患者变化多段的病情,不确定因素多,时刻面临各种意外的发生,任何细节的疏漏,都会威胁到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引起医疗纠纷,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加之管理者对护理人员进行了标准化管理及严格的要求,从而造成护士长期处于一种高强度的反应状态。

1.4 护患关系 护士在工作中涉及人际关系错综复杂[5],尤其是护患关系,即使是遇到歪曲事实情绪激动者,甚至痛骂护士的患者,护士也必须保持平和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然而却压抑了护士自身的感受。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这种长时间的感情投入,会使护士感到身心疲惫。

1.5 社会环境 现实工作中,大多数患者和家属认为护理工作仅是注射、发药、生活护理,是医生的助手。看不到护士在医院中的作用,对护理人员缺乏理解,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认可,是护理人员对工作没有成就感,自身价值得不到充分肯定。另外,工资、福利待遇低,继续深造的机会少。久而久之,护士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不公平感,使护士易产生自卑感和消极情绪。

1.6 知识更新的压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迫使护士在完成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之后,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自学,使身心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1.7 工作与家庭矛盾产生的压力[6] 许多护士既是妻子又是母亲,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护士在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加上劳动付出与收入不能达到平衡,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难免会消耗护士的部分精力,还要承受因怀孕、分娩、月经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当工作和家庭不能达到良好的平衡时,容易导致工作与家庭发生冲突而引起焦虑抑郁情绪。

2 防护对策

2.1正确认识压力,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多与人交往,不要孤立自己,心情愉快,团结互助,创造和谐工作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设立可实现的人生目标和期望,在面对职业压力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疲惫感及对工作的冷漠感,增加护士的个人成就感,以利于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如:多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名人传记,提高自身的意志力,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稳定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聚会、聊天、健身、购物等,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可借助心理医生的帮助[7]。

2.2 寻求社会支持,缓解思想压力。作为医院领导要重视护理工作,多给予护士一些关爱,并在晋升职称、发展、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以缓解起思想压力。同时护患之间、同事之间要增进交流,相互理解和支持,当护士受到心理刺激、面临困境时可主动向领导、同事、朋友寻求帮助和倾诉,以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2.3 加强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组织护士到大医院急诊室、ICU参观学习,鼓励接受继续教育,并给予宽松的学习环境,同事增强法律意识。加强社会宣传,通过各种方法宣传护士的好人好事,高尚情操,宣传护士的辛劳,让社会尊重理解护士,为护士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医院各级领导应关心护士的需求,为护士构建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

2.4 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合理配置值班人员,排班时按老中青搭配,在人力、物理、财力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改善护理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提高管理者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改善工作环境,尤其是护理管理者,要处处关心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

2.5 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医院要通过多种途径的教育、宣传,在护士中普及心理学、人文科学、医学伦理学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护士要掌握必要的自我调试技术和方法,对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要有初步的了解和鉴别能力,正确对待压力,不断提高自身应激能力。

参考文献:

[1] 英维梅,罗焰,罗克方.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调试策略 [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4):81.

[2] 李春花,余雨岚.浅谈护士长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 [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38~39.

[3] 李菊红,李楠.职业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维护的研究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116~119.

[4] 谢国莲.解析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对策 [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4):393.

[5] 黄爱松,范景敏.护理工作应激原因及对策 [J].实用护理杂志,2007,17(5):54~55.

[6] 吴渭南.护士的心理职业研究分析 [J].中国海南医学杂志,2009,48(1):38~41.

[7] 杨爱军,焦俊花.护士压力及工作满意度对护理工作的英雄 [J].护理管理杂志,2006,2(2):22..

上一篇:C型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婴儿尿管用于肛肠术后病人灌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