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度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资料分析

时间:2022-10-28 01:59:59

【前言】沂源县度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为 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共12个月。资料来源:县、乡两级医疗单位死因网络报告的,在沂源县常住死亡居民。2009年沂源县死因监测系统报告死亡个案共3481例。 1.2 资料处理 按国际疾病ICD-10对沂源县居民死因报告资料进行分...

沂源县度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资料分析

作者单位:256100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讯作者:李东芝

【摘要】 目的 了解沂源县死因监测情况,评价疾病谱、死因谱等居民健康信息,为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提供大量的科学数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沂源县2009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沂源县居民死因排第一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作为肿瘤来说,特别是肺癌、胃癌和肝癌在肿瘤中的构成比居高不下。因此,如何加强对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特别是肺癌、胃癌和肝癌的监测及预防,将成为沂源县目前及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在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显著,今后应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 死因监测分析; 描述流行病学

沂源县自2006年1月份开始在全县启动死因监测工作以来,所得出的疾病谱、死因谱等居民健康信息为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为死因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现将2009年数据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为 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共12个月。资料来源:县、乡两级医疗单位死因网络报告的,在沂源县常住死亡居民。2009年沂源县死因监测系统报告死亡个案共3481例。

1.2 资料处理 按国际疾病ICD-10对沂源县居民死因报告资料进行分类,使用《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 2005死因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及统计分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沂源县2009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状况资料分析

2.1.1 性别城乡特征 2009年沂源县死因监测系统共覆盖59.37万人,其中男28.54万人,女27.8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城镇居民为12.82万人,农业人口为46.55万人;农村监测人群是城市的3.63倍。

2.1.2 年龄构成 全县死因监测系统监测人群中0~14岁所占比例为1.0%,15~64岁所占比例为30.7%,65岁以上所占比例为68.3%。

2.2 总死亡状况 2009年沂源县死因监测系统共报告死亡个案3481人,粗死亡率6.17‰,其中男性死亡2091人,女性死亡1390人,男性粗死亡率和女性粗死亡率分别是7.33‰和4.99‰。

2.2.1 死因顺位 2009年沂源县的死因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为主。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前四位的死因位次相同。其中男性死亡率为女性死亡率的1.5倍,以意外伤害为突出。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55岁以上,占总死亡人数的82.62%(2876/3481)。

2.2.2 传染性疾病的死亡情况 传染病占总死因的比例为0.46%(16/3481)。传染病死因排列在前两位的为病毒性肝炎和呼吸道传染病,两类疾病占全部传染病死亡的43.75%(7/16)和18.75%(3/16)。传染病死亡的高峰为75岁以上年龄组。

2.3 慢性非传染病疾病 2009年沂源县死因监测系统89.1%(3101/3481)的死亡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致,其中位于前三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占该类全部死亡的78.7%。各类死因死亡率的地区差异比较明显,农村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主要发生在5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表1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构成。

表1 2009年沂源县死因监测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死因构成(%)

2.3.1 循环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各类死因死亡的年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为主,其他依次为其他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

2.3.2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后,占该类死亡人群总数的98.2%。男性死亡率为女性死亡率的1.2倍,以中老年男性居多。

3.3.3 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恶性肿瘤为第二位死因,占总死亡原因的30.9%。恶性肿瘤同时也是35~59岁中年人群的第一位死因,肿瘤死亡数占该年龄段总死亡数的40.8%;肿瘤的发病位于前三位的是支气管肺癌、胃癌、肝胆癌,分别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8.9%、23.1%和17.4%。男性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十种主要恶性肿瘤性别分布及死亡率(1/10万)、构成比(%)及死因顺位见表2。

表2 沂源县2009年男女十种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1/10万)、构成比(%)及死因顺位

2.4 各年龄段主要死因

2.4.1 婴儿死亡原因 婴儿期死亡以围生期疾病为第一位,占婴儿死亡数的85%。其次为先天性异常、循环系统疾病。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

2.4.2 1~14岁儿童期主要死因 意外伤害为1~14岁幼儿的主要死因,男性因伤害死亡为女性的1.4倍。

2.4.3 青年人群主要死亡原因 意外伤害为15~34岁青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占该类人群的63.33%。其次为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三者合计占该年龄全部死亡的85.56%,其中意外伤害男性是女性的3.75倍。

2.4.4 中年人群主要死亡原因 恶性肿瘤为35~59岁中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其次为意外伤害和心血管疾病,三者合计死亡占该年龄段总死亡的87.14%。该年龄段死亡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2.34倍。

2.4.5 老年人群主要死因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主要死因,三者合计死亡数占该年龄段总死亡数的84.3%,伤害居第四位。主要死因的死亡率以男性居多。

2.4.6 伤害死亡情况 伤害为沂源县疾病监测系统城乡居民第四位死因,同时为1~14岁和15~39岁人群的主要死因。80%的1~14岁儿童、63.3%的15~34岁青年死亡为伤害所致。男性伤害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为女性的2.96倍。

伤害的主要原因为公路交通事故(45.7%)、自杀(25.9%)、意外跌落(17.6%)、火灾致死(3.1%)、故意伤害(2.8%)、意外中毒(2.6%)、和意外淹溺(1.7%)。男性以意外交通事故为首位死因,其次为自杀,女性以自杀为首位死因,其次为意外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死亡率男性为女性的5.4倍。

3 讨论

沂源县2009年总监测人群为563679人,用于分析死亡个案例计3481例,粗死亡率6.17‰,婴儿死亡率为4.8‰。与2008年本县的粗死亡率(6.16‰)相比较,略有增高。婴儿死亡率较前有所下降。死因顺位:本县的死因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为主。女性前四位的死因位次与陕西省眉县居民死因构成相近[1],男性前四位的死因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意外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1.3倍,以意外伤害为突出。

3.1 沂源县居民死因顺位排第一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作为肿瘤来说,特别是肺癌、胃癌和肝癌在肿瘤中的构成比居高不下,恶性肿瘤前3位排列顺序与全国基本相同[2]。因此,如何加强对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特别是肺癌、胃癌和肝癌的监测及预防将成为沂源县目前及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3.2 综合沂源县2009年死因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意外死亡特别是交通事故和自杀已成为危害沂源县人民健康的主要死因之一。意外死亡是非疾病性的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们所处的不良环境、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一类疾病。其起因为非疾病因素,且以危害健康人群为主,而且突发性较强,死亡率较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也是我国很多城乡及世界各国的主要死因之一。

3.3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传染病不断得到控制,2009年的死因资料分析,虽然传染病的死因顺位不在前十位,但其仍然是沂源县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肺结核,这十年间均有零散死亡病例报告,尤其是在农村,近五年有增多的趋势。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在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显著,今后应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防控工作。建议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开展心脑血管病的防控工作,以社区为依托,广泛开展以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防控,实行分级防控策略,把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 邱琳,毕育学,郭晓荣,等.2006-2008年陕西省眉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疾病监测,2010,3:20.

[2] 嵇红,黄建萍,杨自力,等.2004-2006年南通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3):30.

(收稿日期:2011-04-06)

上一篇: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护理 下一篇:实施三级质量控制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