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救治体会

时间:2022-10-28 01:23:41

老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救治体会

关键词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老年人 抢救治疗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31例病人,其诊断符合1980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诊断标准[1]。其中男19例,女1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25例,胰岛素依赖型6例;年龄55~76岁,平均63±4.1岁;25例既往有明确糖尿病史,病史7个月~28年,平均17.3±5.2年。5例病人过去未诊断过糖尿病而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或心、脑疾病为首发症状就诊。主要诱因:呼吸道感染15例,肠道感染3例,尿路感染4例,药物治疗剂量不足4例,饮食失控2例,精神因素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脑梗死2例,外伤手术2例。临床表现:口渴、多饮、多尿24例,意识模糊、淡漠、迟钝16例,浅昏迷4例,深昏迷3例,30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厌食、纳差。血糖17.0~28.6mmol/L(平均18.2±4.7mmol/L),尿酮体(+~++++)、血钠121~145mmol/L(平均130±2mmol/L),血钾2.6~5.1mmol/L(平均2.9±1.6mmol/L),CO2CP9.3~24.5mmol/L(平均14.2±3.9mmol/L),血尿素氮5.2~24.7mmol/L(平均 14.6±5.8mmol/L),心电图13例异常。

胰岛素的应用:30例病人确诊后均采用小剂量方法,开始静滴生理盐水加普通胰岛素,每小时4~8U。2小时复查血糖,如血糖下降幅度小于用药前30%,则将胰岛素加量;如下降大于30%,则持续原治疗。当病人血糖下降到13.9mmol/L时,将生理盐水改为5%葡萄糖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按葡萄糖与胰岛素之比2~4∶[KG-*2]1持续静滴,使血糖维持在11mmol/L左右,直到尿酮体转阴、尿糖(+),病人一般情况好转时可以将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在停止静脉应用胰岛素前1小时应皮下注射8U胰岛素,以防血糖回升。本组病人小剂量静滴治疗DKA,开始4小时平均胰岛素用量为48U(32~68U),24小时平均为114U (86~172U),血糖降至13.9mmol/L时平均为160U (148~220U)。

补液:补液总量约为病人体重的5%~10%,先快后慢。开始补生理盐水,待血糖降至13.9mmol/L时补5%葡萄糖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本组病人补液最初4小时平均为1800ml(1200~2500ml),24小时平均3100ml(2000~4700ml)。

补钾:若病人有尿,在静滴胰岛素时立即静脉补钾,24小时氯化钾总量6~8g。有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或无尿者暂缓补钾。

碱性药物的应用:轻、中度酸血症在应用胰岛素大量补液后,可随代谢紊乱的纠正而恢复。对严重酸中毒pH<7.1或CO2CP<10mmol/L才给予补碱,一般用5%碳酸氢钠;当pH>7.2或CO2CP>13.5时停止补碱。

结 果

30例病人经抢救治疗,好转25例(83.3%),死亡5例(16.7%)。死亡原因:严重感染1例,心肌梗死1例,酸中毒昏迷1例,肾功能衰竭1例,脑血管病1例。

讨 论

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老年病人如出现与病情不符的精神、神志改变及脱水等症状,即使无糖尿病史及典型症状,也应想到本病,常规检查血糖、血生化、尿糖、尿酮体,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积极开展糖尿病知识宣传和糖尿病普查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减少误诊。

胰岛素及补液量宜适中:密切观察血糖、尿糖、尿酮体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及补液量,以减少低血糖、脑水肿及肾等功能衰竭的发生。Adrogue等的研究表明,非重度脱多低速补液的结果,使代谢改善更快,电解质及酸碱紊乱出现更少,认为开始4小时速度为500ml/小时,其后250ml/小时较为合适,此速度较为适合老年人器官特点。静脉应用胰岛素应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1997年Schde研究胰岛素0.1U/(kg・小时)静滴可升高胰岛素水平到120μU/ml,在此浓度时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生成酮体的作用会受到最大抑制,降低血糖的速度与应用大剂量胰岛素1U/(kg・小时)比较,是后者的2/3,可使血糖水平缓慢下降,以免发生细胞外血糖下降快、细胞内山梨醇、果糖降解缓慢所发生的细胞内相对高渗、继发细胞内水肿的弊病。

重视感染因素的治疗:本组病人感染21例,死于感染因素4例,均为诱发因素、死亡原因的首位,与文献报道一致。因此对有感染征象者应及早给予足量广谱抗感染治疗。

并发症及营养与支持治疗: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减弱,组织得不到修复,机体易感染且难以控制。适量给予氨基酸、脂肪乳、血浆、血蛋白等,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靶细胞敏感性,提高疗效。老年患者常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病,这些慢性并发症导致相应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给DKA治疗增加了复杂性和困难度。根据相关指标治疗并发症,对减少器官衰竭的发生尤为重要。

上一篇:血浆替代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13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