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不住的春色,做最好的自己

时间:2022-10-28 12:12:5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具备的品质:求知的愿望,认识的需要,使自己今天的精神生活比昨天更加丰富。――题记

湛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红色的瓦房,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学校的背后是山,学校的门前是一条潺潺的小溪,每天,我都行走在这美丽盎然的农村小学之路上。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我的孩子们活泼异常,对老师充满深深的敬意,又有着强烈的依赖。孩子们坚守在这片黝黑的土地上,自然脱离不了野性与好动。课下每个都是机灵鬼,课上就成了霜打的茄子。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我思考了良久,决定从他们在各科课堂上和家庭作业情况入手,找出消极态度的原因。

永×,是我们班的调皮男生,上课就爱趴在桌子上,没有动力,也没有学习的意愿,更不用说学习的乐趣了。有一次,他继续趴在桌子上开始准备他的梦周公,我用手指轻叩他的桌子,用眼神交流示意他不要这么做,然后继续我的课堂。下课后,我约他去美术室。通过交流,他告诉我,上课时,老师提问的时候不会分配给他任务,即使有任务也是最简单的那种,久而久之,自己就不爱动脑筋了,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因为难度较大的问题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而像他们这样的学生就是回答较简单的。时间久了,大家就失去了思考的动力,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激情。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对教学失去了激情,代替了学生去克服教材中的困难。我开始在语文课上纠正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从永×这里开始寻求突破。我让永×从教室后面的图书角里自己选一本书,他选了一本《故事全集》。我看了看,这是一本每篇篇幅不超过四五百字的故事集本,至少有数十篇,每篇讲解的是做人的道理及传统礼仪等内容。我给了永×一个笔记本,让他每天的语文课上看这本故事集,每看文一篇,写一篇几十字的心得或者摘抄一部分优美的文字。写完这本再换其他的书。永×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开始大量阅读,一开始一节课能看一篇故事,后来每节课能看到两三篇,而且还能写出自己的体会。就这样,持续了将近一个多月,永×不仅在课堂上看,回家还看,图书角的书大部分都被他翻遍了。永×开始向我借书,向同学借书,去书店看书,课堂上回答问题也活跃了,思维也开阔了,认识了很多字,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的作文经常被当成习作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讲评。永×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表现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优秀,其他老师看到成果,也开始在自己班里推广。一切都从兴趣入手,是多么美丽的一件事情啊!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幸福就是学生播下的禅,佛不渡我,我自渡,不为彼岸,只为海。在教育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有我渴望的风景,在教育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是满园的春色。

上一篇:利用白板交互技术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下一篇:话从口出,感觉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