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10-28 12:03:51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几点做法

和谐班集体是在友善的集体舆论和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良好的班级文化、健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每个学生发自心底的需要(需要别人的尊重、理解、关怀、帮助、信任,偶犯错误时,需要别人的原谅等)尽量得到满足,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该怎样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呢?以下是笔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创建和谐班级中的一点感想和做法。

一、借鉴传统的行为习惯管理模式,精心地策划并开展一些活动,为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1.以军训为契机,让教官对全班学生严要求、严训练,初步营造紧张、严肃、团结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们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新同学”,用“破兵法”让大家在短时间内相互认识。把学生分成十人一组,每组学生先轮流自我介绍(介绍各自的姓名、毕业学校、爱好、特长、愿望)后,在相互认识的基础上相互了解,为营造和谐的班集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2.和班委策划并召开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

让学生们搜集关于“尊重、感恩”的至理名言,把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并把自己的故事相互交流;召开《三八妇女节》的感恩主题班会,鼓励学生给妈妈送上祝福,并帮妈妈干家务;召开《雷锋精神进入班级和校园》的主题班会,学生总结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口号。

3.用座右铭和榜样激励学生

每位学生桌上醒目地贴着一张写有座右铭的条子,志在提醒与激励学生,每月更换一次,以具有时效性。另外,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笔者每天早上6∶50和学生一起到校,下午放学后等学生离校才回家,平时衣着朴素,注意言行,勤进班级,无声地拣起学生丢在走廊的塑料袋、纸屑等,擦去值日生没擦干净的粉笔字,帮助学生矫正坐姿等,学生看在眼中,学在行动中。

二、民主选拔优秀班委,共同制定合理班规,形成“主人翁”的管理模式

1.选拔优秀班委

班委是“班主任的左右手”,为了组成一个优秀的班委会,笔者先让学生进行投票选举,再权衡、优化组合产生班委会。这样产生的班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战斗力,容易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拥护。另外,笔者坚持定期召开班委会议,对班干部进行教育和培养,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学生中的不良行为,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提醒他们注意工作方法: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自己。

2.大家共同制定合理班规,使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班规大家共同讨论制定,体现了民主的管理原则,也体现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学生共同制定的班规、行为规范准则、值日生制度等,均责任到人,并把各条规则细化为分数,实行综合量化考核,把考核表公开张贴在墙上,展开班上小组竞赛,组内相互竞争,进行“小组捆绑式”评价,并与评三好、评优挂钩。借助集体的凝聚力去约束每一个学生,学生会真切感到他们自己的一切努力与集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必须管好自己。

三、角色由约束型向开放协作型转换,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刚带第一届学生时,为了防止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笔者杜绝学生与外界交往,结果导致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差,有些学生在校内、校外判若两人。笔者意识到学生是有思想的,与其一味约束他们,还不如充分调动各种教育力量,引导他们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此,笔者不仅在校内要主动联合任课教师,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的教育对策;还通过电话和QQ群、请家长到学校来,甚至亲自上门、与家长携手,让家长走进各种教育活动,给家长一个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空间,从而选择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四、开展高效课堂,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同时,努力创设多维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势必是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的。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除了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外,锻炼个人胆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在家长会和班会课上,笔者积极鼓励家长和学生去参加各类兴趣班。为了让学生的所学有展现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特长的兴趣,班委会定期在班中开展各类展示大赛:如绘画比赛、乐器大显身手、谁是舞之王、手工制作比赛、电脑制作比赛等等,除了分等级颁发奖品外,还给所在小组加分。

总之,班主任工作琐碎、复杂,无一定法。在新课改推进的同时,只有不断思索,不断创新班级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引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走上一条奋进、健康的成长之路,才能培养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养兼优的发展型新一代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吴向军.新课程下班主任角色的定位分析[DB/OL].blog.省略/1965bao.

[2]班华等.中学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指南[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郭书林.中学班主任工作评价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上一篇:家访让你的班主任工作更出色 下一篇:分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