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内在潜力

时间:2022-10-28 11:36:26

新的教学观认为,“突现个体活动意识,关注学生主动发展” 应当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必须用发展学生的个性来看待小学数学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质量,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认为,用体现学生个性的眼光看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与提高。

一、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分层探索

既然把学生看作一个生命个体,那么,生命之间必然存在众多差异。无视这些差异,即无视生命的存在。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缺憾,就是忽视学生的差异,以至于教师盲目加重每一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得面向全体的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基于这样的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首先应该承认并尊重每位学生的个别差异,体现新课标中的精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导每位学生根据各自的认识背景,展开分层次的自主探究,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是课堂活动质量的重要前提。

二、肯定生命内在潜力,鼓励学生放手研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看作一个单纯接受的容器。一方面,由于反复的进行机械接受与模仿训练,学生的负担日益加重;另一方面,由于是纯粹的接受,学生的主动性被严重压抑,因此,课堂教学的效率十分低下。久而久之,还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教学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学生的知识就是教师给予的,学生自身没有任何潜力可言。这无疑是否定了学生作为生命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论认为,每位学生都有潜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激发这种潜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力求突现学生生命的主体地位,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其内在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被动接受的压抑局面,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热情,使短短的40分钟充满生命活力。

例如,教学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我出示以前学的基本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再次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再次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基本的图形进行拼一拼、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最后我说你能把算出你摆出来的图形的面积吗?学生兴趣盎然,个个情绪高涨动手量需要的数据,找途径求出自己手中漂亮的图形的面积。经过充分的操作与计算之后―组织小组交流、讨论:怎样求自己手中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说说解题思路―-进行汇报(我将他的图展示在事物投影上,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观察如何分成基本图形或合并成基本图形)――得出解答组合图形面积的的策略,一个组合图形,可以用多种方法划分成几个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再分别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但要注意分割图形时,应当考虑计算的方便,特别要有计算面积所必需的数据。

在以上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现无余,教师的指导作用恰到好处。究其原因,是教师充分地认识到了学生作为生命主体所具有的内在潜力,并能创设良好的氛围去激发学生的这种潜力,让学生放手投入到了对组合图形的解决方法的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去。这样的教学,走出了传统的的封闭模式,减轻了学生在课堂上“过分接受”的负担,在真正自主的探究学习中进行了一次主动而充分的课堂生命活动。

三、展望学生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个体技能

以往的教学着眼点,除了知识的积累,就是技能的掌握。但仅仅这一些,就能满足时代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但一味偏面的追求,只会过分的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对其未来的发展却收效甚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已成为当前极为推崇的教育理念。相对应的,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展望学生以展的需求,把“培养学生的个体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永恒目标。鉴于这样的认识,数学教学就不应仅仅着眼于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发现、选择批判、交流合作等一系列与之个息相关的素质,为学生终身的主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认识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出示屋顶的房架图,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房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由此展开了大胆的猜测,有的说是因为三角形美观;有的说是三角形省料,还有的说是三角形便于雨天流水。对此,教师都一一肯定,并引导:“那么,究竟为什么将房架做成三角形的呢?下面,让我们自己通过实践来进行研究,好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了以下的探究实践:1、小组合作:利用发下的七根木条,螺丝、螺帽等材料做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做得迅速;2、拉一拉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制作图形与拉一拉,切身体会到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中自主发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知识的探究发现,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实践研究意识、探究发现意识、信息处理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由于被动接受而带来的负担,更为学生这一个体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学生真正学习活动的过程。这是新课标下新课堂的核心思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凭借其巨大的内在潜力,主动探索,积极研究。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本由于大量模仿而带来的“负担”也将变得不再沉重,原本由于反复接受而造成的“低效”现象也将逐步改善。课堂教学这一活动也因此变得充分而有生气,教学质量也因此得到保障与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好教师的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发展学生的个性的课堂,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化教学 下一篇:高立意才有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