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数学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28 10:16:59

有效数学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有效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好用足课堂的40分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度过数学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追求的目标。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有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生活,精心设计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如能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巧妙地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索生活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情感,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百分数意义》这一内容的导人设计:①导白: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y说到篮球比

赛,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我国的篮球明星姚明。姚明2002年到NBA打球,经过几年的磨炼,现在表现得越来越出色,这里有一项姚明投篮的数据统计。[课件出示]据统计,姚明在NBA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两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达81.7%,本赛

季更是达到了89.7%。②揭题: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条信息,其中的两个数你认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认识的新朋友——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③定标:对于“百分数”这一内容,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你想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生:什么是百分灵敏——百分数的意义;怎样读、写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比的区别和联系)。由于这一片段的设计切合学生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倍感亲切,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从而增强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进而为构建有效的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学情,分层要求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在课堂中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认真倾听,善于思考,乃至有效地消化知识和运用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在吃透、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了解学生的经验储备,能力水平,兼顾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掌握学生学习数学问题的支撑点,寻找学生学习数学问题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链”或“知识网”。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力水平又有差异,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知识逻辑的同时,在教学设计上更需要分析学生群体、个体的特点,采取分层要求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时,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自然老师做燃烧实验,给小明1元钱,让他买蜡烛,蜡烛分别有2角、3角、4角一支的,问:如果请你去买,认为可以买几支蜡烛?由于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探索热情很高,有的独立思考,尝试买的过程;有的同桌交流,讨论解决方案;有的四人小组合作,你做买一种蜡烛的方法,他做买两种蜡烛的方法……五分钟后师生共同整理算理算法,气氛活跃,方案多样,最后归纳为:

(一)单独买一种蜡烛的:

10÷2=5(支)……买2角1支的可买5支

10÷3=3支(余1角)……买3角 1支的可买3支余1角

10÷4=2支(余2角)……买4角1支的可买2支余2角

(二)买2种蜡烛的:

2×3+4×l=10(角)……买2角的3支,4角的1支,共4支

2×2+3×2=10(角)……买2角的2支,3角的2支,共4支

2×1+4×2=10(角)……买2角的1支,4角的2支,共3支

3×2+4×1=10(角)……买3角的2支,4角的1支,共3支

(三)买3种蜡烛的,可以各买1支余1角。

观察这道练习题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发现:①题目是根据学生熟悉的购物现象设计的,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实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②题目的内容不仅涉及四则运算,包括整除,有余数的,而且还涉及分类、比数、决策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③题目适应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涉及一步、二步、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解答,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尝试、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与喜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这对于学生后继学习是大有裨益的。由于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进而增强了全体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关爱学生,激励评价是构建有效课堂的保证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叫施展,上二年级,是从浙江金华转来的。经检测,他语文、数学都不及格,发现一篇语文课文中只认得几个字,数学“3+4”也不会算,这孩子为什么如此差呢?经过与家长的交流,方知他父母忙于生意,没时间照料孩子,

学习习惯又差,学习成绩当然很不理想。我们看着孩子的神情和成绩,想起他外公恳求的话语,掂量着教师的责任,思考着对施展教育的策略。首先从提高他的自信心入手。开学的几天,我注意观察,发现他上课老是走神,便找他谈心。他说:“人家都说我笨,反正我也听不懂。”我激励他说:“我看你不笨,只要你上课认真思考,保证会听懂的。不信,你试试看!”他半信半疑,点点头。从此,我每天课前课后有意识地给他打基础,课上比较容易的问题叫他回答,当他第一次回答正确时,我热情表扬他:“你真聪明!并奖励他一朵“大红花”,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他乐得呵呵直笑。

有一天施晨放学回家,见外公在做饭,他抢着帮忙,舅舅回来表扬他:“小晨真懂事!”施晨很神气地告诉舅舅:今天语文课上老师夸奖他读书声音响亮,美术老师也说他画得细心,数学老师奖他一朵“大红花”……并一本正经地说:“我一定要得一张奖

状回来。”渐渐地,他不但上课能认真听讲,而且上课发言也积极了,还经常围着老师做这做那。平时,我还有意安排几位品学兼优的同学接近他,帮助他。每当他有进步时,我总是不失时机地表扬奖励他,使他体会到老师、同学对他的关爱,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喜悦,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学年的浇灌,施晨同学在二年级下学期口算测试中得了满分,期末

综合测试语文、数学均获得优秀,并被推荐为学校进步学生。他的父母闻讯特地从金华赶来,激动地说:“你们老师真不简单,我们做梦也没想到儿子能有如此快的进步啊!”

上一篇:对于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的思考 下一篇:水系座谈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