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高校教育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时间:2022-10-28 09:29:01

我们高校教育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湖南某高校发生了一起研究生与校方对峙的事件,事件的起因小的不值一提――研究生们不愿搬宿舍,而校方硬性要求他们搬出,在协商无效的情况下,校方采取了强制措施,甚至破门而入。富有意味的是在网吧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的研究生们的愤怒声明:毕业后将永不承认自己是该校的毕业生。无独有偶,一个毕业于该校的知名学者、作家在自己的简历中也从不提及这所以她为荣的母校。近日,杂文家吴非先生干脆在《南方周末》上撰文声称,要“背叛母校”。“母校”,多么温馨的字眼儿,一向让人将她与“祖国”“故乡”“母亲”等联系在一起。一个人决心与母校决裂,意味着他已经承受和还将承受多么巨大的情感痛苦和内心煎熬!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口号一个比一个响亮,都扬言要创“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而且各级政府也确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改善高校的软硬件建设。但似乎没有人愿意去正视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目前我们高校教育中最缺乏的是什么?而一个“国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最本质的构成要素又是什么?宏伟的建筑和论文的统计数据是否就是高校现代化的证据?

吴非先生最不能容忍的是他那所著名母校在校庆时将校友分列三六九等的势剁。其实这样的分列又何止是在校庆一时一地?侧身高校这么多年,从学生而教师,笔者对高校如此这般的势利可谓司空见惯:学校可以要求贫困生“体谅学校的难处”,但却对文体明星们大开方便之门,而且还一掷千金,安排住房、配备导师;招收博士生公开声称“大公司老总和县委书记以下不予考虑”;挖空心思为官员、大款们开设批发文凭的各种培训;各高.校竞赛似的争聘当地权贵为“名誉院长”“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即便编个校友录也要一一甄别,“精英”,考察指标无非是:级别、职称、财产。某校校报还曾做过一篇绝好文章:《××省委副书记×××校友来母校视察》,校友“视察”母校已经绝妙至极,更何况还是跨省视察,这文章想不评为天下奇文都难了!仅此一题,立以存照,就足可以说明目前的高校卑贱、势利到了何种地步!

一些高校之所以显得媚俗、卑贱和人格力量疲乏,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它的官僚化建制。西方的著名高校大多是教授治校、专家治校,而我们的高校机构中充满了处、室,而那些居有房、出有车的处长厅长们甚至可以是与教育完全无干的人员。他们既谈不上教育理想,也谈不上经营策略。学校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一个与机关无异的特权采源。

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为高校的存在价值做的诠释也许是最精彩的:前者婉拒了美国总统里根名誉博士的要求,后者谢绝了阿拉伯巨商千万巨款的捐赠。1923年的清华大学曾经有过同样“不识抬举”的举动:拒绝黎元洪、冯国璋两位总统大人的公子免试入学。因为它们有一个简单而高贵的信仰:高校代表着精神领域的尊荣,代表着一种独立的人格。正是这样一种信仰,让它们的学子心中充满了自豪与骄傲,走到哪里都会响当当地报出自己的母校。我衷心期待着我们的大学生能早日拥有这种发自内心的自豪与骄傲!

上一篇:有梦谁都能精彩 下一篇:那些穿过心田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