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症临床护理

时间:2022-10-28 08:10:12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症临床护理

【摘要】 目的 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和临床表现以及处理方法还有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 在本院选取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70例, 对其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做出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对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在此组患者中有2例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2例为起搏器综合征, 3例为囊袋感染, 2例为起搏器感知障碍, 3例为电极脱位, 4例为搏器囊袋积血。结论 重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术后护理, 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对并发症的预防及减少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选择自2011年9月~2012年9月70例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其年龄在40~80岁之间, 其平均年龄为60岁。这7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0例和50例, 其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分别为25例、10例和35例。植入起搏器分为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两种, 此组植入单腔起搏器的为22例, 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为48例。

1. 2 方法 对于此组所选患者都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送入起搏电极, 对于双腔起搏的者则需分别固定于患者的右室心尖部和右心耳, 而对于单腔起搏的患者就只需要固定于其右室心尖部。如若测试参数满意, 作为医护人员则应嘱咐患者深呼吸和反复咳嗽, 此后若测量上述参数均不改变则对其电极予以固定, 与起搏器脉冲发生器相连后就将其埋于术侧前胸壁囊带内。

2 结果

此次选取的70例患者都成功的植入了起搏器, 并且有12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起搏器相关并发症, 其中电极脱位3例占25%, 起搏器感知障碍2例占16.7%, 囊袋积血4例占33.3%, 起博器综合征2例占16.7%, 肺内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占8.3%。在这些70例中并无在术中或短期内死亡的患者, 并且在对其予以治疗时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都在经过处理后恢复了正常。

3 讨论

3. 1 囊袋积血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囊袋积血。导致囊袋积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术前未及时停用抗凝药、凝血机制障碍、术后患肢过早过度活动、术后止血不彻底等。对于积血较少的患者可采取水晶丹对囊袋投影区进行外敷;而对于积血较多者则应在无菌操作下将无菌纱布覆盖于积血上方并用弹力绷带交叉固定;也可以采用注射器来抽吸囊袋中的积血, 但此举的前提是在无菌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其抽吸的积血量应视情况而定并且要注意不能触及局部波动感。护理对策:在患者进行手术的前3 d让患者停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在术后, 患者应禁止术侧肢体肘关节以上过早做外展活动并且还要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和渗液以及囊袋处有无肿胀和疼痛及波动感, 如有异常告知医生吧并采取相应措施。

3. 2 起搏器感知障碍 起搏器之所以会产生感知障碍是因为起搏器的位置异常或感知灵敏度不恰当抑或是抗干扰能力差, 其发生感知故障的主要表现是感知失灵和过度。护理对策:对患者术后的心率和心律状况以及有无脉冲信号及脉冲信号与QRS波的关系还有心电图波形情况进行详细观察;避免手术电刀、磁共振和微波炉以及移动电话还有直线加速器等外界信号对起搏器感知功能产生干扰。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和胸闷等症状时除了要让患者迅速离开上述区域和设备外还要接受及时的检查。

3. 3 起搏器综合征 植入VVI起搏器的患者易发生起搏器综合征的原因是因丧失了房室收缩的同步性, 从而丧失了心房对心室充盈的辅助作用并且出现室房传导症状。其症状表现为胸痛、头晕、面部潮红、气短、冷汗以及房室逆转。护理对策:对患者采取生理性起搏方式使起搏器频率降低至自身心率, 但其前提条件是保证患者的安全, 术后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严密观察, 并做好复查的工作。

3. 4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对患者有很大的危害, 其轻会使患者感到不适, 其重则会使患者陷入生命危险。而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的原因是机制为心室激动后逆行传导激活心房且循环往复。护理对策:①在患者植入起搏器后, 应观察患者是否有心悸和头晕等症状,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动过速的症状则应当及时测量其发作时的血压状况并且记录其发作时的心电图, 除此之外还应当尽早的通知医生对其所出现的症状予以处理, 必要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②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的高危人群是阵发性房颤以及房扑还有房速的患者, 对此, 应避免在该类患者中植入双腔起搏器[1]。

3. 5 囊袋感染 囊袋感染发生的高发期是在术后的6个月。患者的同部位多次手术、手术时消毒不严、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长以及切口脂肪液化还有囊袋血肿等都是导致囊袋感染的原因。对于囊袋感染的处理, 则可采取移除起搏器和使用抗生素的方法, 也可以对原起搏器再次进行消毒、对患者进行清创和换药等。本组患者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症状是在术后3个月, 对此, 除了换药和局部清创外, 还为其给予静脉使用万古霉素, 四周后均痊愈[2]。作为医护人员不但要对引起患者起搏器术后的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 而且还要对导管室加强管理并且对术中的清洁与消毒予以注意, 除此之外, 要仔细观察患者的术口并按时对其术口进行换药, 从而避免囊袋血肿。

参考文献

[1] 黄雪莲.老年患者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22):126-127.

[2] 范丰英. 35例全埋藏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 2013(7): 27-27.

上一篇: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下一篇: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