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例小儿川崎病的护理

时间:2022-10-28 06:59:48

18例小儿川崎病的护理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6年—2008年收治的1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除2例患儿因特殊原因中途出院外,其余16例川崎病患儿均都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川崎病患儿的疾病特点进行正确全面的护理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31-01

川崎病(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急性发热、皮肤损害和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点的全身性小血管炎症。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多发于婴幼儿, 80%发生在3岁以下的幼儿,男多于女, 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甚至导致死亡[1]。我科2006年—2008年共收治川崎病患儿18例,除1例因家庭经济原因中途放弃治疗和另1例因家长自行要求予中途转院外,余下16例患儿经过精心的护理和治疗,均痊愈出院。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川崎病患儿共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 0~1岁11例,2~3岁6例,6岁1例,平均年龄1.5岁;入院时病程最短为3天,最长为10天,住院平均时间约15天。

1.2 临床表现 18例患儿入院时均有发热,口腔咽部粘膜充血、口唇干燥及皲裂;14例有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指趾端肿胀;5例有双眼结膜充血;2例有肛周皮肤潮红和脱屑,所有病例都符合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1984年)提出的诊断标准[2]。

2 护理

2.1 高热护理 患儿多有原因不明的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本组所有患儿体温均高达39℃以上,其中1例患儿不规则发热长达10天,虽服用较大剂量阿司匹林,但体温控制仍不理想。体温过高对机体有一定损害,为此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1~2h测1次体温,以后每4h测1次,降至正常后改为每日2次并记录,体温超过38.5℃进行物理降温,给予温水檫浴、头部湿冷敷等,14例患儿因物理降温效果不满意而使用药物降温,以防高热惊厥。对本组2例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则配合使用镇静剂。对出汗较多者,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棉质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免受凉;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给予充足的水分,对饮水量不足者, 根据医嘱及时静脉补充,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2 卧床休息 由于川崎病急性期持续高热,发热时间长,故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限制活动量,更要避免剧烈运动及哭吵,防止冠状动脉瘤破裂。

2.3 口腔护理 川崎病患儿大多因高热使口腔分泌物减少,故保持患儿口腔的清洁非常重要。本组18例患儿都有口腔咽部粘膜充血和口唇皲裂,1例还伴有舌面小溃疡。对较小患儿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口腔,每日2次或3次, 年长儿则要督促进食前后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促使创面愈合。对口唇干者涂液状石蜡,口腔溃疡者则涂碘甘油以消炎止痛,操作时动作轻柔,注意不使发生出血和疼痛、以免患儿因恐惧而拒绝护理。

2.4 皮肤粘膜护理 川崎病主要侵袭皮肤粘膜,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更换衣裤,便后清洗臀部,保持床单清洁平整,防止皮肤继发感染。在急性发热早期,手足皮肤广泛硬性水肿,手足掌心有红斑,指(趾)端膜片样脱皮,应勤剪患儿指甲,以免抓伤、擦伤,对半脱痂皮应用干净剪子剪除,并告诉家属及患儿不能强行撕脱,让其自行脱落,防止出血和继发感染。本组5例川崎病患儿有眼结膜充血,遵医嘱予滴眼药水,预防眼结膜感染。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皮肤粘膜感染。

2.5 饮食护理 患儿由于发热、口腔粘膜充血甚至糜烂产生疼痛而影响食欲,常进食量少,甚至不肯进食,对口唇皲裂出血者可在进食前用液状石蜡涂口唇,减少疼痛,并给予清淡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 饮食宜温凉,少量多餐,对不会自己进食的患儿则给予耐心的喂食。本组有8例患儿尚未断奶,嘱其母亲多进营养丰富的食品,以增加奶量和提高奶的质量,以满足患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川崎病患儿不管有无冠状动脉病变都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尽量避免发生高血脂和高血压,以减少长大后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

2.6 药物治疗护理 本病确诊后,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均用免疫球蛋白(简称丙球)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因发病10天内未接受治疗的患儿有20%~25%可有心脏损害[3],早期应用丙球可以降低患儿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2.6.1 阿司匹林治疗的护理 阿司匹林为环氧酶抑制剂,对血小板环氧酶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是治疗川崎病的首选药物,应准确及时给药,但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时可引起药物性溃疡及肝损伤等不良反应, 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为减少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刺激,应选用肠溶阿司匹林,宜在饭后服用,对婴幼儿可磨碎溶解后服用,并密切观察有无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大便的色、量、性质以及出血倾向等,反应严重者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本组1例患儿出现轻度肝功能受损,住院期间经护肝治疗后未加重恶化。

2.6.2 输注丙球治疗的护理 丙球可免疫调节细胞产生负反馈作用,使外周血T细胞亚群增多,被活化的CD4减少,从而减少IgG合成,并能封闭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的FC受体,从而阻断血管内皮免疫炎症反应[4]。丙种球蛋白为血清制品,并且价格昂贵,应现配现用,严格无菌操作,应单独静脉输入,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使用前一定要检查质量,开启后应立即使用,未用完应废弃,在输注前后都应用生理盐水冲管,排气过程中应避免浪费。因静脉输注可增加心脏前负荷,输注过快易诱发心力衰竭, 故尽量用微泵来控制输液速度,输注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若患儿出现心动过速、胸闷、出汗、恶心等症状,应暂停或减慢推注速度,待症状消失后再缓慢输注,调整至患儿能耐受的速度。输液过程还应观察有无变态反应发生,如有则立即停止输注,配合医生静脉用抗过敏药物治疗。本组患儿输注丙球时无一例发生变态反应。

2.7 心理护理 川崎病早期持续高热,家属情绪紧张、焦虑、恐惧和烦躁,应体谅其心情,倾听其诉说,耐心讲解有关川崎病的特点、治疗及预防,说明丙球治疗的重要性(可减少冠状动脉损害)[5]。使家属了解有关此病的知识,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平时经常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多与患儿接触,亲切友善的对待患儿,耐心细致地回答患儿提出的问题, 同时多给患儿以鼓励表扬或抚慰,以娴熟的技术赢得患儿的信赖,消除患儿的恐惧,取得患儿的信任,使患儿乐于接受并能主动配合治疗。

2.8 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川崎病易并发心脏损害,可表现为冠状动脉炎和动脉瘤等症状,其中一过性冠状动脉扩张占46%,冠状动脉瘤占21% [6],故应密切监测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的症状,如面色、精神、心率、心音、心电图改变等,如有精神萎靡、脉搏加快等异常情况表现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16例患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冠脉受累现象,仅2例患儿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医嘱予使用能量合剂治疗后,出院时复查已转正常 ,本组患儿住院期间无1例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动脉瘤等并发症。

2.9 出院指导 向家长讲解病情,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使其积极配合出院后的治疗和护理,指导年长患儿及家属遵医嘱继续按时服用阿司匹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才能减量和停药。定期复查血常规, 血小板、血沉直至正常,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观察冠状动脉情况。平时生活要有规律,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对接受过丙球治疗的患儿,如需注射麻疹疫苗至少间隔11个月,其它预防接种3个月后照常进行。

3 小结

本病虽不多见,且预后一般较好,但亦可发生较严重的心脏损害,危及生命。故护士必须熟知本病专业知识和疾病特点,通过对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体征的观察,进行正确有效的护理,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心理指导和相关疾病知识宣教,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国成.儿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8.

[2],[4],[6]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87,1995:587,1995:691.

[3] 杜曾庆,田秀珍.川崎病140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1998,16(5):331-332.

[5] 杨锡强.儿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1-213.

上一篇:经桡动脉PCI术应用替罗非班的出血护理 下一篇:门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