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圣典”

时间:2022-10-28 06:50:23

投资“圣典”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这是2004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基金公司主席兼CEO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阐述的他的投资哲学。

而今,这种贪婪和恐惧的说法在投资者中广为流传,甚至被有些投资者视为投资“圣典”。“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一种市场行为理论,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很难。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做到这一点,而事实并非如此。回顾一下巴菲特对中国石油的整个投资过程,及人们对他这一行为的看法变化就可见一斑。

2003年4月,正值中国股市低迷徘徊的时期,巴菲特以约每股1.65港元左右的价格大举买入中石油H股23.4亿股,持股达到6.31%。而当时的舆论正在狐疑,是该买入呢,还是该卖出?这是个问题。华尔街、香港、伦敦的分析师纷纷发表看法,所罗门美邦等投行正建议沽出中石油,他们认为更好的选择是中石化,还有人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巴菲特投资中石油,那是“犯傻了”。

四年之后,股神接连7次以13.47港元的均价全部抛空所持有的中石油股票,净赚277亿港元。四年来,巴菲特在中石油的账面盈利就超过7倍,这还不包括每年的分红派息。人们还没来得及为股神欢呼,受到国际油价屡创新高、公司油气储备新发现以及回归A股等因素推动,中石油的股价一路飙升,最高涨至20.25元。自巴菲特第一次抛出开始,同时期恒生指数最高上涨近万点。如果巴菲特所持的股份并未售出,其市值将比出售套现获得的315亿港元高出约160亿港元。于是人们又开始怀疑――“股神”真的老了吗?

当中石油A股以48.62元开出时,市场一片哗然――看来“股神”真错了。于是,质疑与猜测之声铺天盖地,甚至国内一些媒体也声称巴菲特不完全了解中国,没有预测到中石油未来业绩的持续性增长,没有看到中石油价值严重低估,犯了“低级的错误”。但是,截止到目前中石油A股和H股的股价,人们又不得不承认“股神”的远见。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其实就是找到“恐惧”和“贪婪”的真正节奏。把握这种节奏很难,因为人都有极强的从众心理,有时很难摆脱外在环境的影响。在市场的上升阶段,指数几乎每天都在上扬,你不会允许自己卖掉股票,因为你担心会落后于他人。同样,市场的下跌阶段,几乎没人有胆量再买入股票。这其实就是巴菲特所说的缺乏“制度性强制力”。

要做到“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我们首先要抛开贪婪,抛开恐惧,面对企业,挖掘价值。只有把握了企业真正的内在价值,我们才能找到贪婪和恐惧的真正节奏!

上一篇:塔勒布的黑天鹅 下一篇:别把“奥运概念”傍得太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