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建构中学生的精神家园

时间:2022-10-28 06:49:20

科学建构中学生的精神家园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成效对学校宏观管理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作用。一所学校无论是法制还是德治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最终都要在班级管理这个层面上得以实施和实现。因而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注重道德观念的渗透,加强道德素质的培养,责无旁贷。

道德的力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道德良知。社会舆论有令人畏惧的力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便是例证,道德良心是个人精神的守护神,对个体的言行具有特殊的约束力和鼓舞力。但是如果作为社会成员的学生并不熟知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那么社会舆论和道德良心便不会产生相互呼应、相得益彰的效应。因此道德的力量可以说是强大无比的,促使服膺它的人们为扬善惩恶而献身;道德的力量也可以是苍白软弱的,让拒绝它的人们视之如儿戏。关键是人心向背,因此班级道德教育的工作重心在于让学生熟知并自觉执行社会道德规范最终将社会学校的外在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良知。

随着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信息量增加,现代中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多彩,但也导致了一些新情况的产生。例如在个人奋斗目标上,趋向于务钱化、务权化,很多学生一心只想当官、当大款。在价值观方面,部分学生公开表示或私下认为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尽量服从个人利益。在学习目的上,不少学生明确表示学习只是为自己。加之社会生活的复杂化,部分家长的不良影响,使得学校、班级的道德教育越发显得举步维艰,而又势在必行。针对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主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道德素质的培养。

(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是始终贯穿于道德教育的一条主线。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向他们传递一种强烈的信息,每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把张扬个性、崇尚自由与“责任”二字紧密结合起来。教育价值理应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如果说发展自我是道德教育的起点的话,那么服务社会必将是它的终点。地上有废纸,黑板没有擦,我并不非要让值日生清理,任何同学都有完成的责任,开始同学们也会有“这不是我该做的”“今天不是我值日”的疑惑,后来也就自觉做了。

(二)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和良性竞争意识

“地球村”的提法,使我们认识到人际、国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将会更加频繁,更加深入,这与中学生过分注重个人利益和竞争的心理现状不相协调,因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关爱的精神,开展良性竞争,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工作。

有人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懂得尊重老师,其实他们对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几年前在中、日、美中学生中开展了“你最尊敬的人是谁”的调查,日、美学生都将父母名列前三位,而中国学生的答案中前十位竟没有父母和老师。这绝非学生的道德沦丧,而是一种尊敬他人、感激他人的意识的丧失。灌输和培养这种意识远比怨天尤人来得迫切而又重要。我将“不顶撞老师”作为尊师的底线,告诫他们谁因为学习、作业等方面的原因和老师发生冲突,那么首先追究学生的责任。这绝不是说老师就不犯错误,只是告诉他们教书育人者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如果说连日夜操劳的父母和老师都不尊重的话,那么将来又怎么尊敬领导、同事,尊敬客户,尊敬身边的每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呢?那样的话“服务社会”岂不是一句空话吗?

(三)自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的人格和坚强的心理素质

学生的自我意识蕴涵着巨大的教育契机,但如果不加正确引导,则势必会膨胀成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反之,科学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又可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建立强大的而又健康的自我精神家园,所以教育者应当加以重视。“五自”教育是我校近年来德育的重要内涵,我们在各种德育常规活动和德育主题活动中,积极培养并充分彰显优秀学生的自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的人格,成效卓著。

在明确了教育的重要内容后,选择和采用科学的教育手段,直接而有效地决定了教育的成效。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和技巧,主要归纳如下。

(一)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

最传统的说教虽然颇受质疑,但仍然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具体工作中,鼓励、表扬类的我多采用集体教育,批评指正类的多采用个别谈话。集体教育也不仅限于班会课,我往往选择课前几分钟在全体同学“起立”时,对全班同学进行有重要指导教育作用的讲话,这种方式的教育更具时效性。对于一些对学校、班级未形成恶劣后果和重大影响的错误,多采用个别谈话,而且注意地点、时间、方式的选择。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在与老师谈话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受迫心理,如果动辄让他们站到教师办公室,无形中就会使谈话的气氛更压抑,不利于学生开诚布公地敞开心扉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二)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

中学生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一个场景、一种氛围都可以在他们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班主任应当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达到教育目的。2012年秋季运动会时,班上的体育委员因为没有比赛项目就躲到教室里乘凉、下棋。我得知这个情况后,并未声色俱厉地批评他,而是和他一起到比赛地点,让他看看班上其他选手奋力拼搏的身影,听听加油助威的呐喊,这些场面、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他,他主动且诚恳地向班上同学承认了错误,并承担起了比赛和服务的组织工作。

(三)身教重于言教

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时时、事事做好学生的表率,是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班集体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良好的品行,学生才会信服,才能激发出发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

(四)用好手中的一支笔

每位学生都有一个丰富的灵魂世界,心中也有一些敏感的角落。如何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不致挫伤他们的“自尊”,我想每位教师都不要忘记最擅长使用的笔。采用笔谈的方式不受时空的限制,便于情感的交流;安全保密,不易造成学生心理的压力,有利于开启学生心扉,尤其适于处理早恋或同学之间的矛盾这类问题。

(五)发挥课本和校园文化的功能

高中年级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选录了自先秦到明清的经典诗文,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在这些诗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果说不能发挥其道德教育的功能,而仅将它作为一门学科去教的话,那么实在是德育资源的浪费。我在安排班会时,尽量联系现实、联系生活,让学生熟知并接受传统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我校还有《人文二中》《府学史话》等校本德育教材,有得天独厚的古朴典雅、人文丰厚的校园物质环境,这些都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有力的物质支持。

上一篇:关 于 学 前 教 育 专 业 “幼 儿 园 活 动 设... 下一篇:如何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