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背景因素对浙江省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10-28 06:07:28

当前经济背景因素对浙江省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外贸出口的增长一直是推进浙江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导因素之一,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浙江省外贸出口出现了跳跃式的提高,2001年至2005年的年均增幅31.6%,2003年增速达到最高为41.5%,2005年出口依存度为47.1%。然而,近年来,国外绿色壁垒等新贸易政策日益增多,资源要素制约明显,以及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浙江省的外贸出口也面临着新情况和挑战,需要积极应对。

一、当前影响出口的主要经济因素

(一)欧盟环保指令等政策

近年来,欧盟陆续制定和实施了一批新贸易政策,主要涉及环保、劳工条件等方面。2006年7月1日起实施《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即ROHS指令),明确投放欧洲市场的电子电气设备中的铅、汞、镉、六价铬、聚溴联苯和聚溴联苯醚等6种有害物质含量不得超过规定限量。2006年5月,欧盟通过了电池指令草案,对电池的含汞量、含镉量提出了很高的限制要求,并规定2012年前,生产商要承担电池回收费用。2007年,欧盟将实施《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即REACH法规),其中规定欧盟市场上的3万多种化工产品及其下游的纺织、轻工、制药等产品分别纳入注册、评估、许可三个管理监控系统,未能如期纳入该管理监控系统的产品将不能在欧盟市场上销售。同时,该法规还规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和高昂的检测费用,这些费用将全部由企业承担。

(二)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于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主要是针对农产品进口,明确设定了进口食品、农产品中可能出现的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54782种暂定标准,对其未设标准而欧美国家也无标准可参照的农药推行“一律标准”,即统一执行限量为0.01mg/kg的标准。这一制度大幅抬高了进口农产品的门槛。一是检测项目增加,检测成本上升,如猪肉的检测项目将从原来的25个飙升至428个,增长了10多倍;茶叶的检测项目将从89个增加到276个;大米则从原来的129个检测项目增加到579个,也增长了4倍多。二是通关时间延长,对鲜活商品尤其不利。通关检查的天数从过去的2―3天延长至4―5天,在周末要7―8天。三是出口成本大幅增加。残留控制和残留检测所发生的费用,使得输日产品的成本增加,进而降低产品的竞争力。从长期看,各国提高农产品进口的环保标准是必然趋势,不排除日本做法在国际市场上成为范例。

(三)汇率和税率变化

汇率改革的进程和税率的预期变化始终是当前出口企业的重要关注点。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后,人民币渐进升值,2006年12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已创出了7.82元的新低,比一年前升值3.5%左右。2007年,人民币继续小幅升值是必然的,估计还将升3%―5%。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影响不同,对主要从国内采购原材料,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如服装、纺织、家电等行业,人民币升值直接减少了企业利润。对加工贸易行业来说,生产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均来自国外,影响不大。对进口行业来说,如航空、钢铁、石化、电力设备等,则可能会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

当前新一轮税改相关资讯显示,出口退税改革将是一个重要内容,2006年下半年实施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核心的内容是把平均税率下调2%左右,主要涉及轻工、纺织、冶金、钢铁、机械等资源型出口行业,虽然2%的比例看似不大,但外贸企业很大一部分利润将会被吞噬,如当前纺织行业的毛利大约在3%至4%左右,除去各种费用,净利润还不到1%,因此,出口退税降低2%令有的企业出现“零利润”。据悉,2007年国家还将进一步改革增值税等退税政策,对国内使用大型国产设备的,也参照出口设备进行退税,部分退税额要由地方财政承担。浙江省一些市县引入的重大电力投资建设项目,使用国产设备替代进口的数额巨大,需要地方政府承担的退税额度也很大,而这些项目尚在建设中,没有产生效益,地方财政压力较大。

(四)能源原材料及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情况

2005年以来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持续上涨,有色金属、纺织原料、木材及纸浆等价格大幅上升,特别是成品油和铜、铝等有色金属原料价格剧烈波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伦敦LME铜价一年内从3千美元/吨涨到8千多美元/吨。当前经济现象中,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相关资源要素供给紧张,价格上升,下游产业的利润大量向上游产业转移,其间仿佛出现了一把巨大的剪刀,上游资源和能源行业正在迅速而大量地侵蚀下游制造企业的利润。

与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升相比,浙江省劳动力成本也有所上升,但幅度较小。2006年以来,国家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广大农村加快发展,可能会吸纳大量农民实现本地就业,外出农民工有回流的趋势。部分企业反映当前用工不如以前方便,企业存在招不足员工的现象。

二、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分析

(一)新贸易政策影响及分析

欧盟、日本的新贸易政策对浙江省的机电产品、农产品、化学产品、原材料、包装材料、零部件材料等上下游行业的影响都比较大。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实施的影响已开始显现,2006年1-6月,浙江省农副产品出口27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6.53亿美元,占1/4左右,6月份,出口日本茶叶量同比下降55.68%,蔬菜出口量同比下降18.98%。如庆元县的蘑菇养殖业,因缺少检测装备和技术人员,很多厂家不得已将出口重点放在了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又如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2005年全省有超过1/4的机电产品出口到欧盟,总值195亿美元。新贸易政策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造成企业成本明显上升。据了解,企业面临技术攻关、设备调整、改进工艺、材料替代等环节,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多数企业成本提高在6%以上,部分企业成本提高达20%。二是浙江省检测机构少,导致检测周期长、费用高。目前浙江省的机电产品检测能力较弱,机构少,且与国外检测机构互认度低。以电动工具为例,一个成品的零部件达到上百余种,其中一个零部件的一系列指标的检测费至少需要1000多元,一般都需要到上海送检,检测周期往往还需要2―3个月。目前,已有一些中小企业因无法化解成本上升压力,或找不到合适的替代材料和替代技术退出市场。

浙江省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应对新贸易壁垒,取得了初步成效。政府有关部门已成立了应对的专门工作机构,加大重点商品的预警、协调和应对力度,定期向社会欧盟各国两项环保指令的实施进展情况,指导基层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在机电、高新项目技改贴息项目、研发资助项目申报中,对应对

ROHS指令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浙江省大多数涉及产品的重点骨干生产企业,已制定应对工作计划,指令要求的替代材料攻关进展顺利。一些企业投入上百万元配置针对欧盟环保指令的检测设备。有的企业还加强与国外检测认证机构的合作,如宁波余姚的西摩电器以及电动工具协会等单位还与德国TUV认证公司合作,做好出口欧盟产品的检测认证。但总的看,有关部门工作协同的力度还应增强,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能源、原材料和汇率等要素影响及分析

2006年上半年,浙江全省能源、燃料动力类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12.4%,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上涨28.5%,致使企业增本减利压力增大,企业经营风险增加。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25%,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87.4%,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分别增长24.6%和18.9%,利润率仅为4.5%,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如宁波富达电器二季度主营业务收入2.46亿元,净利润却只有307万元,处于亏损的边缘。从根本上看,这是市场供需情况的客观反映,浙江省目前占一定优势的低技术含量制造业,如纺织服装、轻工机械等行业,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一旦市场供大于求,利润率只能保持在很低的水平,陷入增产不增收乃至赔本吆喝的“悲惨式增长”。但同时考虑到浙江省劳动力将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农村地区工业用地价格也会长期保持在现有水平,因为多数的农村地区工业用地不可能吸引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而且由于即使是低技术制造业的工业用地的土地产出率也仍然远远高于一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的供给潜力很大。浙江省低技术含量的产业会从城市转移到城郊和农村地区,但不会出现大量从省内转移出去的趋势。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短期内,浙江省一些企业由于在国际市场上定价能力低下,无法相应提高产品售价,企业利润减少,国际竞争优势削弱,面临较大困难。但从长期看,人民币渐进升值对浙江省是利大于弊。因为浙江省经济目前正处于国际化阶段,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以及机器设备,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使企业进口能源、原材料的成本降低,有利于缓解资源要素紧缺和价格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等,实现产业升级。

与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升相比,劳动力成本会有所上升,近年来,各市县的法定最低工资都有增加。从国外发展情况看,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各类生产要素成本特别是劳动力价格会成倍上升,从而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如日本在日元升值过程中劳动力成本急速上升,从1970年到1990年,日本职工月平均收入上升了13倍,从而削弱了日本商品的竞争力。但浙江省的情况又有所不同,考虑到我国劳动力供给市场的接近无限性,劳动力成本不会明显上升,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部分中等水平的劳动力成本可能还会下降。这样,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国际定价,人力成本国内定价,浙江省的出口企业在国内与资源丰富省份的企业竞争时也不会处于劣势,在国际竞争中也能取得低成本优势。

三、思考和建议

(一)推进外贸结构调整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变要切实转变浙江省以低价格的数量扩张为主的外贸产业格局,加快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及研发,政府部门要在自主创新、公用技术研发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高技术出口产品的技术贴息,研发资助,浙江省可以选择通信、软件、微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有限的几个高技术出口产业和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补助,力争培育出几个深圳华为、中兴通讯这样大的高技术出口企业。要实施出口品牌奖励,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以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和主要农产品为重点,创建一批省级出口品牌,建立品牌导向的国际营销体系,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二)加强政策调控,提升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水平

加工贸易是浙江省的“短腿”,同时也有一定的后发优势。首先,要加强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引导,对一些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加工贸易项目,产业政策应明确规定禁止或限制;对大型跨国公司向我省转移附加值高的加工制造环节,一些深加工、精加工项目,在进出口关税和增值税方式优惠对待,将加工贸易中的高科技环节放在浙江省境内。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鼓励外资在浙江省组建合资企业、合作生产、联合制造;鼓励省内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加工贸易体系和全球采购体系,为国外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提供加工配套。基于2005年以来,浙江省外资签约项目多,一些外资落地困难。对于有利于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升技术水平、促进临港工业集聚有序发展、促进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外资签约项目,优先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土地报批等方面给予优先。试行工业用地公开招投标,建立工业用地公开流通市场,使效益好的外资项目通过市场落实土地。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的规划管理,对重点外资项目要整体规划,留好发展空间。

现代加工贸易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对政府监管方式、货物通关效率等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理顺管理和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鼓励进口贸易,减少外贸顺差

增加进口,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解决资源短缺,减少贸易摩擦。据测算,每进口1亿元,可以拉动浙江省GDP增长1.46亿元。2006年上半年,浙江省的外贸顺差将近全国的一半,重出口轻进口问题较为严重。我省要进一步研究增加出口的政策,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原料和能源的进口。要做好进口主体的培育扶持工作,扶持一批外贸进口重点大企业,形成专业化进口队伍。同时,在政府层面上,要改善进口环境,扩大企业用汇自,简化外汇贷款管理,统一管理协调进口环节,减化审批手续,方便企业进口,如目前企业进口设备免税确认,多个部门分头管理,可以考虑由一个综合部门统一负责,提高办事效率。

(四)加快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目前,世界经济结构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更能体现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2007年以后,WTO后过渡期结束,国家对外资在服务业方面的限制将进一步放宽,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发展面临很大机遇。要进一步研究出台省级层面吸引外资进入服务业的政策,特别是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现代物流等要进一步开放。重视生产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流通成本。加快推进“信用浙江”建设,培育适应国际服务贸易需求的人才,创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法制、政策和人才环境。

(五)多元拓展市场,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浙江的外贸出口市场长期集中在美、欧和以日、韩、香港、东盟为代表的亚洲市场,而这些市场有着较高的进入标准,是贸易壁垒及反倾销最为集中的地区。因此,企业必须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即在巩固已有的、传统的贸易渠道,稳步提升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探索开拓,大力拓展东欧、中东、非洲、南美市场,逐步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风险分散、渠道多元、方式多样的出口市场分布新格局,提高外贸出口行业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同时,考虑到浙江属于资源小省,要缓解资源要素紧缺的发展风险,就必须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技术、产品与生产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收购境外品牌和研发中心,建立境外资源开发和供应基地,培育海外营销体系,利用发达国家的品牌、销售渠道和技术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竞争力和产品利润率。如万向集团近年来在美欧国家并购、控股了30多家公司,拥有海外员工920多名,构建起涵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在美国,收购了UAI公司,利用UAI公司的品牌和销售采购渠道在美国销售汽车配件,节省了新品牌培育时间和资金。雅戈尔集团在巴西、非洲贝宁分别建立了宁波国际商城,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走出去,全省有78家轻工企业在宁波国际商城设摊销售。宁波华州矿业公司2005年在非洲加蓬取得2000平方公里锰矿勘采权,锰矿储量市场估价33亿美元;2006年,该公司又取得加蓬2000平方公里铅锌矿勘采权。国外资源市场确实是浙江民营的淘金之地。

(六)加强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建设,强化服务能力

政府要加大对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以检测认证机构建设为例,要规范目前相对混乱的认证机构和认证市场,有关部门要牵头建立重点行业检测机构,抓紧培育与建立若干个与国际知名组织互认检测结果的品牌认证和检测机构,推进认证与检测国际一体化。同时,政府部门也要放权,一些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职能要下放给检测认证机构行使。目前浙江省熟悉国际金融、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机构及有能力的专业人士较为缺少,要探索建立合作、合资、独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机构,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提高服务水平。行业协会要职业化,与政府部门脱钩,把行业中的专家、学者和专门技术人员吸收到组织中来,协会的高层领导由企业家担任,加强与国外有关部门和机构的联系,做好重点贸易案件跟踪、预警和应诉服务。2006年,温州烟具行业协会对欧盟的贸易技术壁垒CR法案组团应诉,并请了国外律师,取得了成功。2006年7月25日,欧盟撤销对中国打火机的反倾销案。同时,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也要加强自律,规范目前相对有些混乱的中介市场,抑制过高收费给行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改革委)

上一篇: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研究 下一篇: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重点与主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