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研究

时间:2022-10-28 05:45:40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研究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质量事故出现较频繁,例如:房屋倒塌、路基下沉等等,这些质量问题都将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各项工程质量问题。由此看来,市政工程质量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解决此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又提出了一些预防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 前言

近几年,我国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逐渐在扩大,与此同时,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事故频繁出现,例如:房屋倒塌、路基下沉等等,这些质量问题都将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各项工程质量问题。对当前我国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必须让人们从思想上非常重视,并且管理也要合理,只有各个环节共同管理,才可以使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

2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

2.1路基与沟槽的回填土沉陷

提高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保证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这是因为在城市道路地下铺设了很多管线,并且沟槽回填的密实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道路路基,在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关键环节就是路堤填筑与挂线沟槽回填工程。一般来说,回填土压实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超厚回填、填土不符合要求、倾斜碾压等问题,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标准要求,结果使路基与路面结构下沉,管体被破坏,情况严重的可能会使无筋管被压变形。如果出现倾斜碾压,那么将不能充分发挥出碾轮的压实功能,如果坡度足够大,其压实功损失就越大;另外,在填土过程这,如果夹带块状物,不能使土颗粒间相互压紧,从而不会收到良好的密实效果。除此之外,如果在碾轮下又块状物,那么久会出现叠砌现象,很容易在块状物的周围留下很大的空隙,久而久之,会发生沉陷现象。

2.2混凝土路面被破坏

在前期,混凝土路面很容易被破坏,其主要有开裂、产生麻面等,导致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以下五点:第一,水泥稳定性不强,在搅拌水泥的过程中,一旦水灰比非常大,不符合标准,那么路面的混凝土强度就会大大降低,待竣工投入使用后,容易产生起砂现象;第二,在施工阶段,在混凝土表面洒水或者是在路面还没有达到一定强度时,就在路面施加大量荷载,从而导致路面混凝土开裂;第三,砂、水泥等的计量不准确、加水量不足、搅拌时间较短等问题都会使路基表面产生开裂;第四,在浇筑混凝土时没有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再加上振捣不实,有时混凝土中的气泡没有排除干净;第五,模板表面有杂质,或者在模板表面的涂抹脱模剂不均匀等。

2.3管道渗水

管道渗水也是市政道路质量问题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铺设管道的基础条件不佳使管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从而产生大量的积水,情况严重时,可能会使管道开裂。其次,管道材质较差,容易在较大外力作用下,使管道产生开裂。再次,施工工艺较差,管道局部会产生松散现象,抗渗水能力非常差。最后,闭水封口不牢固。

2.4雨水井和路面接缝处发生塌陷

通常来说,雨水井都会设立在行车道上,另外,还有一些检查井也会设在行车道上,如果涉及的井背宽度非常小时,那么在回填土时夯实时就会非常困难,检查压实工作也将非常困难。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因监控不严,势必会导致工程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通常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就是雨水井和路面的接缝处容易发生塌陷,结果在行车时,很容易发生跳车等不良现象。

3 预防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的有效对策

3.1路基与沟槽的回填土沉陷预防措施

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有效控制路基回填土和沟槽填土的厚度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来铺设,不能超过规定的铺设高度。第二,分段回填沟槽,尽量做到分成倒退,并且还要预留出台阶,同时要求高度必须和压实厚度同样高,如果在填土过程中,发现较大的石块时,必须将其取出,可以打碎继续使用。

3.2预防混凝土路面被破坏的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按照要求配制水灰比,掌握好抹压时间,不能再混凝土表面认为洒水;在实际的施工现场,要预留一些水泥量,从而进一步保证水泥安定性的稳定;必须要保持模板面的干净,涂抹脱模剂要均匀,浇筑混凝土要按照相应的操作程序进行,避免漏振现象,振捣过程一直到将气泡完全排除为止;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要科学,而且砂率不能非常大,并要求振捣密实;尽量使用水化热小的水泥,最适合在温度较低的时候浇筑混凝土,禁止在非常炎热的情况下浇筑混凝土,施工缝要预留合理。

3.3管道设计要科学、合理

由于管道工程是在地下施工,因此,施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在出现一些问题时,很难被察觉,再加上,发现问题排查工作量非常大,所以,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把施工质量关,尽量将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降低到最低。

3.4雨水井和路面接缝处发生塌陷的预防措施

在施工阶段,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认真检查检查井的垫层,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井体下沉现象发生;将井室与井口的高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样一来,检查井砌筑质量就有了保证,有效防止了井体出现较大的变形。

4 需要注意的问题

4.1注意盲道口道板的安装

通常情况下,盲道口设立在人行横道的下坡处,容易切割道板,而且会明显突出人行横道。如果在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很容易使道板脱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盲道口道板的安装。在进行技术交底时,必须向施工方提出要求,应该特别注意此处的施工,与此同时,更要注意使用的砂浆标号。

4.2井盖板和道面的高度差要合理

在进行人行横道施工过程时,因检查井盖板偏大,因此,安装比较困难,很容易产生井盖板和路面高度差距很大的现象,如果在投入使用后,极易发生绊脚的现象。在竣工后,施工方要对每个检查井进行检查,当发现满足要求的,必须要进行及时整改,一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5 结束语

总体来说,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质量事故出现较频繁,例如:房屋倒塌、路基下沉等等,这些质量问题都将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各项工程质量问题。但是,通过上述的分析得出,市政道路质量通病不仅可以预防而且也可以彻底消除,想要提高工程质量,将市政道路工程做得更完美。相关的市政道路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监督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做好关键部位的施工,当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与此同时,还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减少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并且还要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尽量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各种质量通病的出现,将市政工程质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只有各个环节共同管理,才可以使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下一篇:温室仙客来的栽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