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让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

时间:2022-10-28 05:06:48

不能再让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事。新课程实施十多年了。这十多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又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什么?在对新课程的实施进行反思与总结时,我们不能不重提数学课程的计算教学。2010年第一期《江苏教育》就刊登了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老师策划的专题研究文章《不能再下降的口算能力》。徐老师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以及调研中发现,一年级新入学儿童的加减法口算能力很不平衡,这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十多年的时间并不漫长,可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我们在为新课程给学生们带来的种种可喜的变化而欢呼时,不能忘了这个令人遗憾的现实——我们学生的计算能力正在下降。透过现象看本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是教学流程的理念制约。

新课程带来了新理念,也带来了新的教学流程,由原来的“复习—导入—新授—练习—小结”变为“创设情境—感知体验—对话交流—应用拓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创设情境、设计探究活动,而对何时进行计算特别是口算训练鲜有思考。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缺少了口算练习的机会,口算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机会去练习,也很难指望学生会在课后练习,因此就造成了他们计算能力的下降。

其次是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主要表现在:

第一,不少教师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想法:只要学生计算的结果正确就行,至于用什么方法得出的、计算中应传承和渗透什么思想等,没必要予以关注和重视。这样就容易造成计算方法与思想的流失,导致学生对计算兴趣的减弱,造成其计算能力的下降。

第二,面对灵活开放的教材,忽视文本解读。

新教材在每一个知识点后,没有出现规范的计算方法的总结语,也没有完整的提示语。这虽给一线教师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开发的空间,然而也时时拷问着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第三,算理与算法之间脱节,忽视方法渗透。

算理和算法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是计算教学必须关注的两个方面。在计算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才能灵活掌握算法。而事实上,算理与算法脱节,使抽象算法与直观算理之间出现了断层,已经是计算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实践层面上又该如何去实现“让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再下降”?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要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巧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去计算。只有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在童趣情境中激发起兴趣,原本单调的计算才会活泼起来,原本枯燥的课堂才会灵动起来。

二、厘正算理,掌握算法

计算教学的核心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只讲算法而不讲算理的计算教学是不可取的。然而,算理在计算过程中是不显现的,它蕴含在算法之中。那么,如何活用教材,在直观的算理与抽象的算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呢?

1.使用学具

在计算教学中,科学有效地使用学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就是让学生通过分小棒来理解算理与算法的。先分“捆”:每份1捆,余下1捆;再分“根”:剩下的1捆加5根是15根,每份5根;两次合起来每人分得15根。这样,学生很容易感悟“分小棒”的过程与竖式计算过程的一致性,效果非常显著。

2.旧知迁移

对于高年级学生,我认为可以从旧知的迁移转化中去理解算理。这种“由旧引新”切入主题的方法,虽没有现实的背景为依据,但它却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给学生创造了“最近发展区”。如,小数乘法的基础是整数乘法、异分母分数的前提是同分母分数、分数除法的储备是分数乘法等。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觉到计算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智慧成长的载体。

三、梯度练习,熟能生巧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由于教材的编排从例题到习题跨度大、变化快,缺少必要的模仿和铺垫,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例题时感觉很轻松,但在做综合练习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状况,我是这样做的:通过分层练习强化巩固,让学生在针对性的训练中熟能生巧;通过梯度练习,学生顺利地实现了算法的由生疏到熟练的过渡。针对性练习不仅可以表现在练习梯度的分层上,而且还表现在学生解题方法的灵活多样上。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都得到了答案,再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明白了解题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四、习惯培养,任重道远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习惯的养成过程。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和学生就要共同努力。为了追寻理想的数学课堂,让我们一起且思且行,并肩前进吧!

上一篇:活用插图 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下一篇:向左向右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