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挑战与对策

时间:2022-10-28 04:23:34

新时期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挑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需要找到突破的关键点。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接受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要的是一种创新知识,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以往的接爱性学习中彻底的改变。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正是顺应了时代对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形式,决定了教师是学生学习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研究性学习任务,主要由学生主动探究和教师的指导参与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助合作,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挑战,教师从尊严的传道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研究课题的参与者、指导者。教师地位作用的改变,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角色也发生了变化。那么,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1、教师是学生进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研究性学习多面性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过去哪种被动的理解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而是积极地去发现问题,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自主式的学习过程。教师已由主导学生学习任务的角色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作为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如何指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如何“开题报告”;做好研究性学习的三个环节的阶段评价;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论文答辩或成果演示报告;填写好一些评价表等等。

作为组织者,教师应推动课题研究朝预设目标进行,确保活动顺利开展。例如组织学生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立后,教师要及时协调、组织好小组分工、配合、处理好课题研究任务以及组员之间关系的处理。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交流展示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研讨会,论文答辩会或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等,通过以上形式的工作,分享研究成果,借鉴别人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作为指导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处于指导性地位,起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该是给学生提供查阅信息的方法,启发学生研究的思路,补充学生知识所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并有所创新。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遇到困难挫折,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鼓励其克服困难,提高学生完成课题的自信心。

2、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教师不断学习自我完善。

以往教育观念也有其传统优势,但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失去了垄断地位。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希望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老师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便在教师专业范围内,也是他平时不关心、不留意的,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作为参与者,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需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教师的参与认可,愿意无顾虑交流和讨论,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进入研究性学习以后,指导学生学习时的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让教师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的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了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研究性学习开设过程中,教师能获得多少新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来具备未来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

二、学生面对常见困难,教师必需具有导师风范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中的老师,还是学生生活中的导师。学生与社会交往时产生的人际交往困难,教师应给予的帮助有:在学生正式实施某项社会活动之前做好思想动员,让学生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事先给予一些人际交往艺术的指导;在学生实施社会活动过程中及时把握方向,及时给予鼓励,支持及帮助。

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畏难情绪,学生普遍存在“怕不会做、怕做不好、怕不好做”的心理障碍。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逐步进入到课题研究;教师身先士卒,发挥榜样作用。

最后阶段的退缩情绪,表现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不得不付出艰辛的劳动,且有时难以取得一定的成果,因此容易由感兴趣转变为不感兴趣,甚至想另选课题重新研究。即使重新选了课题,也极可能又重蹈覆辙。教师应对学生中出现的消极心理进行认真分析,组织全班同学对各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群思群策,将他人好的经验运用过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调动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师必需从个体走向合作

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在以往学校班级授课制下,学生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的各科老师,少有学生选择教师。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课题和指导老师。这种选择权,以学生是学习主体为前提条件的。这就使学校教师第一次处于被选择的地位。这对教师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接受学生选择"这一事实将给教师内心带来很大的震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指导研究性学习将成为每位老师的必备能力。因此,这样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事实下,促使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交流中获得竞争力。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之间的合作有但较少,基本上是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为主,尤其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更是一片空白。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家庭生活、心理需求、地方特色、区域文化、科技知识、学科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对绝大多数老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联合起来对课题小组进行指导。这对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他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合作,从交流中获得自我成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深刻的,是前所未有的。但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跟上时展步伐,全面迎接挑战的到来。

上一篇:优化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下一篇:巧用评语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